一是想吃想穿的东西变少了,回想小时候,我们喜欢过年,除了人多热闹,更多的是渴望穿上新衣服,吃着好吃的,父母常说他们小时候只有过年才能吃上饺子和红肉(所以导致了现在我妈一高兴就吃饺子),从前对于过年的渴望,其实更对是由于物质匮乏而产生的向往,一提到过年就高兴,有点巴浦洛夫试验的意思,而现在,从物质的角度讲,我们几乎是天天在过年了,等到了真正过年的时候,反而没那么刻意了,我特别羡慕那些现在还保持着过完年才穿新衣服这种套路的朋友们,物质对于提振精神的能力,确实不可小觑。
二是现在过年给人一种感觉,就是得到的比以前少了,失去的比以前多了,当然这是以成年人的标准来看,成年人的特征之一就是欲望逐渐增多,能够满足的越来越少,获取单纯快乐的能力越来越小,这从某种角度讲当然是常态,不过也有我们不争气的事实,多数人都长成了无聊或者自己以前鄙视过的大人,总之过年的快乐随着时间的拉长琐碎的增多,早已被平日稀释,反倒是平日里太忙了,只有在过年过节的时候有空聚到一起,说说过去这一年的坏话。
三是传统仪式感的丧失,小时候过年买新衣服不说,写对联贴对联准备年货买鞭炮,感觉以前年关将至,需要准备的很多,生活是需要仪式感的,节日更是,那样你才会觉得重视,仪式感本质上能唤醒我们对于某件事的庄重态度,哪怕它是无趣的,但只要经由仪式的过程,就会自然唤起我们内心的尊重,而且人们通常需要仪式感来切切实实感受到辞旧迎新,可是,现在感觉过年基本上没什么讲究了,我们对于春节不少仪式的尊重还不如圣诞节买颗苹果来得虔诚,很多风俗不是丢的丢改的改,就是简化的简化,传统没有被继承下来,需要一本正经认认真真地做的事情越来越少了,因而我们也很难领会过年的乐趣。
四是距离太近导致的亲密感变淡,随着交通网络的越来越发达,距离被缩短,异乡感越来越淡,对于离乡的人来说,回家过年的那种急切感正在被逐渐化解,而对于那些本来就和父母在一起的人,亲情的维系更容易变成了“身在福中不知福”,再加上不少人与父母的沟通越来越少,回家已经成了一种程序使命,多数人为什么不喜欢老人或长辈们唠叨,还是因为有隔阂,因为双方的频率已经无法对接,根本没有办法从对方的角度想问题,所以唠叨也往往被理解为不够关系不够爱你,可其实他们已经很努力了,他们也许就是太关心你了,顶多加上好点面子,所以只会以这样看似粗暴的方式来关心你。
五是聚会娱乐的方式也在变得越来越无聊,现如今的娱乐方式也越来越单调乏味了,比起以前那种人多热闹的劲,现代人的精神就像是他们吃不下多少鱼肉的胃一样,已经承载不了太多的娱乐了,毕竟随着刺激程度的不断提升,尺度也在提升,阈值越来越高,快乐也越来越难了。比起从前值得怀念的唱歌打扑克消磨时光,现在我这种具备“老年心态”的人,总觉得不如在家静静吃点好酒好肉,坐下来看会电影,或者听家人聊天,然后伴着好事者的鞭炮声早早入睡。
说到最后,其实本质上一旦休假了,大家往往都是无所事事,觉得非常无聊,春节也越来越变得和其他假期没什么区别了,所以没意思怎么办呢,没关系,就这么没意思着呗,人不用刻意有意思的,有好玩的人陪着就一起去玩,没有的话,自己找点事能打发时间就行了,只要你想,总归有事做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