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柳王庄地处西北山区,柳王庄有两棵不知道已经长了多少年的柳树,柳王庄人数最多的姓氏是柳姓。现在的人,已经说不清柳王庄名字的由来是因为柳树还是因为柳姓与王姓这两个大姓。
连通柳王庄与柳王庄之外世界的是一条被称之为“沙河”的路。沙河之所以叫沙河,因为它原本是一条真正的河,只不过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已经干涸,只剩下裸露着砂砾和石子的河床,沙河里的沙石多呈蓝色,沙河自东向西,像是一条蓝色的腰带将柳王庄分为北岸和南岸,北岸是柳王庄人的房子,南岸是柳王庄人的耕地和天然药园。
像沙河这种天然的石子路很干净,大有苏轼《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中“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之意境。
一代又一代的柳王庄人从这条沙河里进进出出、来来回回,他们春天穿过沙河,将种子播在南岸的地里,夏天将沉甸甸的麦子装成高高的垛子穿过沙河拉回北岸自家的场上;学子们从家里背着一书包的干粮和沉甸甸的希冀从沙河的西头走出去,远行归来的游子怀着“近乡情更切”的羞怯从这里归来;人们日出时背着背篓从家里出发穿过沙河去山里采药,日落时再穿过沙河将采到的药材背回家。
夏天下大雨的时候,山水从遥远上游的一道道山沟里带着砂石和泥土滚滚而来,由小集多地进沙河里,再浩浩荡荡地汇入黄河。山水大的时候还会从上游冲下来西瓜,看山水的人们看着一个个西瓜一路漂流下来,被浑浊的山水染成了泥色,有时候露出半个脑袋,有时候则全部陷入波涛里去了,有些人喊着家里的孩子将网子取过来,然后几个人相互配合着将水里的西瓜捞上来。有时候山水还会冲下来一棵树或者一辆自行车,人们只能望水兴叹。
有些人则对捞东西不感兴趣,他们只是静静地站在岸上看着山水滚滚流过,庆幸自己自己正好在沙河的北岸,如果有人正好被隔在了南岸,只好静静地等待山水退去才能回家。
有些人则是刚从山水头里“逃出生天”而惊魂未定,他们不断大声地感叹这次的山水是多么地大,自己又多么机智勇敢地从沙河里及时跑到岸上的。
就多少年过去了,沙河还是那个沙河,住在沙河北岸的柳王庄还是那个柳王庄。沙河引流,是大自然的智慧,人们依水而居是柳王庄人的智慧。至于那个一直要修建的桥至今还未建成。
关于柳王庄名字由来的传说:
据说柳王庄人的祖先最早来到这里定居时,看到长长的的沙河两岸长了很多柳树,他们或许感觉到这些柳树与他们的姓氏“柳”一样,便从中感觉到了某种不可割舍的缘分,于是他们停住了迁徙的脚步,在这里居住了下来。
柳王庄人的祖先用他们的智慧、财富、勤劳建造了他们的房子,开垦了他们的耕地,逐渐成了柳王庄的大姓。而庄子的名字也随之由王家庄改为了柳王庄。在柳王庄这一带,每一个接地气的庄名儿,都有着其丰富的内涵,这些名字记录着一些早已被人们淡忘的姓氏和故事,以后慢慢诉说。
岁月流逝,柳王庄有人老去,有人出生,不知道过了多少代,那些沙河两岸的柳树也不断老去,直到如今,只剩下两棵老树,依偎而生,屹立不倒。
万物有灵,更何况是那种长了很久的生灵。老者为尊是柳王庄人的传统,每次经过这两棵大柳树的时候,我都会看到系在大柳树树枝上红色的祈福带在风中飞舞。系上这些红色带子的老柳树像是一个垂垂老者穿上了喜庆的衣服,准备参加什么圣典一样,老柳树立马显得容光焕发起来。这些红色的祈福带寄托着柳王庄人对于来年风调雨顺、子孙平安健康、家庭和谐幸福的美好愿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