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9月10日时候,都会回首生命成长的瞬间,并记录自己所缺。感恩在路上遇到老师,让我轻快前行,有时候想,要是没有遇到他们,自己是不是还陷入到一些困境中,来回打转。
1. 学勤
曾经很多时候,发现自己做一件事情,会比别人难很多。小学时候,背一篇课文,我要读上百遍或者千遍,才能断断续续完成背诵任务。而其它同学,轻易读10来遍,就能轻松流畅背完。现在想想,没有拖后腿,还真的是得益母亲的践行,唯有下苦功持续不断才行。
打小起,每到吃早饭时候(小时候早饭是正餐),母亲已经做完很久的农活了;下午放学后,父母又会去做农活,等到快晚饭点时候,回来已经有一大捆柴火或者是背篓黄豆角,玉米,红薯等等;晚上一些邻居会到家里聊家常话,这时候母亲把当天换洗的衣服,在边聊天时候,清洗完毕。母亲白天要上课,在有限时间里,完成和同村人一样的农活,甚至比其他人做的多。
当发现自己背诵课文对于我来说很难时候,就会对自己说。比别人多下苦功夫,就能完成。后来到初中时候,开始偷偷买了一些关于科学记忆法的书,在背诵效果并不怎么好。但是对于历史时间和脉络这一块,我总结能力和逻辑能力,比很多人会强很多。
2. 固基本盘
后来到初中,高中,大学,又发现自己一个弱点。什么事情做不到稳定性,就是有时候会很厉害,有时候又不行。读书考试时候,偶尔会排到年级前几名,有时候又只能到班级里前十名;打乒乓球,有时候能和超级高手大战三百回合,有时候会很弱。画画有一段时间,能画很多画,画起来很顺手,过了这段时间,画画总是不顺手。
当发现这个问题时,有时会质疑自己,自己到底行不行。后面看金庸小说,段誉使用一阳指时候囧境,特别能理解。但是找不到自己问题所在,所以一直拖到后面工作后,才发现自己本质问题。
不过在懂得这个问题期间,特别感谢大学时候周老师。记得非常深刻,有一次去黄山夫子山写生,这个村庄没有商业化,没有专门旅馆。当时师生有40多个人,被村长安排每个村户住几个人。当时我被分到和周老师住一个房间,每天画完写生的时候,大家都会出去嗨,到处玩。等我回到房间的时候,周老师当天的画已经修改完了,变成一幅完整的作品。白天,他打烊几个画稿,也基本完成作品。睡觉之前,他会把带过来书,看个几十分钟。很早就起来,先看一段时间书,然后到村边转了一圈,画了一点速写稿回来,而我还在床上。
到第三天时候,我怪不好意思的,开始反省自己,老师都画的这么好,还在努力的画,而我们这些学生这么懒散,根本没有做学问的精气神。所以开始学习周老师,每次回来,会修改自己画作,睡觉前会把自己带来好多书,开始分类分节去看,早上比老师起的还早,看完书去村庄画速写稿。以致后面很多年,一直养成这个习惯,每天会抽时间,去看书,去写日知录。
直到工作时候,慢慢才知道,自己有时候会是黑马的原因。自己是黑马,是因为下急功夫转化而来,有时候运气好,碰到都是你擅长路数,所以你轻易就能获得很好成绩。但是为什么不能持续,是因为很多东西,你是速成得来,而没有建立体系化,没有举一反三的能力。
想要持续厉害,就必须务实基础,回归事物的本质,建立系统的体系。这时候曾国藩“持恒”,韬盛和夫“六项精进”,李笑来“做时间的朋友”,给到我很多底层东西,让我理解想做好一件事,必须建立一个时间长轴,以轴心建立底层护城河,这样才能做到稳定性和长期性。而不是我之前,总是一下好,一下差,底层都是松散的,摇摆的。
3. 改完美主义和文艺病
刚工作几年,自己总是陷入完美主义和文艺病,做什么事情因为一些小细节,影响全局工作,而不自知。生活太文艺化,常被别人呕病“文艺青年”。
后面来到绍兴工作时候,碰到沈总和谭总,他们简单粗暴,想到就做。对冲我的细节主义和文艺病,让我这些毛病,在1-2年里,做到中和:粗中有细。一直到这里呆了6-7年,从一个文艺青年变成一个果敢的Linker。要是没有遇到他们,不知道要多久,能改掉这么难的事情。
4. 践儒家内修外行
近几年,受益最大是华杉老师。很多人说“做自己”,谈“知行合一”,大部分都是说说而已。而有个人真的去这样做,一直践行,华老师就是其中之一。他说的话,写的书,做的事,大部分都是做自己在践行的。
自己在“知行合一”做的很不好,总是会有很多新奇理论,但到实际去践行的,特别少。
在而立之年,能遇到华老师,幸运之至。他纠偏我很多不实际想法,回归到做本质事情之中。找到正确而能坚持的事情,是多么重要,这样每个人精力和时间,得到恰到好处使用,而不是在焦虑中度过。
相信在未来几年,我的心态,事业,生活,都会很大的变化。笃定自己骨子里是儒家派,靠内修外行,才能解决我未来的路。
感恩吾师!
生命中的太多贵人都是老师。
舒凡
2021.9.10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