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升代入感这方面一些自己总结的小窍门。
首先代入感最主要的来源是人物,而在人物中最关键的当然是主角。
如果主角操作得当,起码可以占据百分之五十以上的代入感输出。
从最基本的塑造开始,找到与目标读者产生共鸣的那个点。
就以最常见的爽文主角为例…
为什么很多作者特别喜欢开局被人羞辱,然后再反向打脸的剧情?
因为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或多或少遇到过类似的事,被人欺负,被人瞧不起,被人为难,被人无视。
这种情绪提炼出来,便是一种共鸣。
每个人或多或少都在这种情况下憋了一口怒气,当他看到类似的这种情节的时候,潜意识的会想要主角替他将这种怒气发泄出去。
那么作者通过合适的引导就会在接下来的爆发点让读者悄无声息的将自己代入主角。
这是代入感在网文中最基本的表现手法。
不同的情绪和不同的共鸣相互结合,也就产生了如同化学反应一样多种多样的写法。
不只是愤怒的宣泄,好奇心、探究欲、成就感,关于一些问题的思考,这其中有许多的情感可以编制成共鸣,进而增强代入感。
除了角色本身的塑造,写法同样也是关键。
文字本身对于代入感的影响,微妙但稳定,形成看不见的输出点。
这其中需要注意的点,大概有两方面:
一,流畅平实的语言。
读者在小说中最关注的地方就在于对话,贴近生活的文字会让人下意识的认同。
反之,如果不是剧情需要,太过舞台腔,翻译腔,乃至中二宣言的语言自然很难让读者产生代入。
(使用这些特殊语言和时候,需要在高光时刻,契合环境气氛,因高潮的渲染让会读者在关键时刻更喜欢有‘力度’的语言…)
这是很细节的问题,用好了或许不会大幅加分,但用不好一定大幅减分。
二,描写时的视角选择。
这里指的并不是人称的变化,而是作者在描绘时选择的切入角度。
简单的理解为,“作者想要读者代入,起码首先自己得先代入”也不是不可以。
但视角的操控其实更复杂,需要一定的经验积累。
我们都知道,第一人称的代入感要远比第三人称强很多。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想过其中的原理。
在我看来这便是视角切入点选择不同所产生的效果。
这方面,我个人推荐进行第一人称写作的练习,仔细体会第一人称的镜头视角,切入点,表达方式。
将这种表达感觉更多的融入第三人称,取代原本的上帝视角,全知视角,会很大程度上提升作品的代入感。(亲测有效。)
我举一个例子,大家都知道拍电影需要用到很多组镜头,远景,近景,特写,全景,俯视,仰角,追拍,环绕,第一视角镜头等…
作者对于视角的把握便如同导演对于镜头的安排与运用。
许多作者都是拿着摄像机一路跟拍,始终不变,偶尔给个全景描述,于是他的整个故事给人一种小成本纪录片一样枯燥感。
熟练的掌握视角的切换和运用,写作会大不相同,代入感也会跟着你经验和积累逐渐提升(补充:这种方法对于画面感的提升也是极为关键的一步。)
至此为止,如果以上这些你都能够熟练运用到自己的创作过程中,那么实际代入感其实已经很强了。
如果还想继续提升代入感,便需要从外部着手,最关键的两个方面便是环境与节奏。
环境刻画的重点在于‘认同感’。
不论你的世界观多了奇思妙想,另类古怪,只有让读者认同他的合理性,才会更进一步代入…
环境描写需要长期铺垫,不会立马见效,在符合逻辑自洽的前提之下深入细节。
宏观的描述只能做到广而告之的作用,只有深入到点点滴滴的细节,才能以环境提升代入感,这点一定要分辨清楚。
建筑风格,服装风格,行为举止,要抓住细节特点刻画,甚至小到一枚金币能买几块面包,一个凡人家里会养几只老母鸡,街边的小摊贩几点营业,又何时下班。
举个栗子来说,如果你要描写维多利亚时代的服装风格,不要直接丢一句,这个人身上穿的某某风格的长裙,而是细化到蕾丝与荷叶边等具有代表性的特点描述上。
(这里要注意适度,不要让人觉得废话连篇,求散,莫聚,贯穿全篇,隔三差五来一段,别贪刀逮着一个东西就使劲抓着不放,注意拿捏分寸,见好就收……)
最后便是节奏,节奏是代入感的稳定器,注意把握好读者的阅读心理,时刻调整。
一方面做经验和积累,一方面时刻揣摩剧情。
什么时候该进,什么时候该变,什么时候该快,什么时候该慢…
代入感最大的克星便是情绪的撕裂……
掌握节奏使代入感始终畅通连贯,能最大程度上防止这种撕裂出现…
以上,个人对于代入感的一点浅见,希望能够有所帮助。
我觉得要有代入感,必须具备几个要素。
第一:触动读者心灵,只要读者跟你的角色有了共情,自然会有代入感。
第二:满足读者的内心需求或者虚幻的梦想,只要能做到这一点,一样会有代入感。
第三:真实感的营造,只要让读者觉得你在说的就是一个真事儿,那代入感自然会大幅度增加,乃至爆棚。
这一点基本上只适合在现实类的题材里用得到,其中首推第一人称视角的小说使用。
虽说第三人称也要营造一定的真实感,但真实感在这种小说里的功效要大打折扣。
一、到底什么是代入感?
举个例子,当我们在看《鹿鼎记》时,花花公子韦小宝骗到七八个如花似玉的老婆,天天吃喝玩乐也能做成大事,受皇帝器重,身边的朋友都帮他,鳌拜之类的敌人越强大死得越惨,我们也能感觉那种快活。
这种“感同身受”,便是代入感。
在阅读的过程中,读者自主进入情境,感受到主人公的快乐、悲伤,思考主人公面临的问题,虽角色之变而变,这就是产生了“代入感”。
二、如何增加代入感呢?
增强代入感,大致有四种方法,分别是:从需求入手、从场景入手,从感情入手,从人物入手。
1.从需求入手
需求即为满足,关键就在于制造爽点。爽文有很多,都不用我举例,大家肯定或多或少读过一些。比方说。
对于男性读者的后宫文,《鹿鼎记》是最最最棒的代表;对于女性读者的霸道总裁爱上我,总裁男主深爱,暖心男二还不离不弃;还有名望、事业、强大等众人渴求的特质,都是爽点制造机。
爽点代入的核心就是需求,人们渴望什么,你就送给他们什么,总结一个词就是“满足感”。
人类对某种需要的渴求是写在基因程序里的,它们能给人带来巨大的成就感和满足感,我们太需要大脑给的这种感觉了,于是成瘾。
我们看到、听到、闻到、甚至想到一些相关内容都会勾起欲望,这种强烈的欲望是大脑的。
这个过程会让大脑产生多巴胺,多巴胺被D2受体接受,幸福感就来了。大脑强烈需要刺激所产生的快感,于是就形成了爽感。
我们关注的爽点有个共同之处,那就是该爽点是不易达成的。天天都呼吸这空气,没人会觉得呼吸很爽的,而你需要努力奋斗几十年才能事业有成,你需要去关心、关注、坚持,才能收获爱情,所以快速予读者以满足,爽感才能达到要求。
当然,我们还要用上先抑后扬的手段,来增强爽感。
比如说,主角刚开始特别差劲,烂泥扶不上墙,甚至写得让读者有点唾弃(也不用太过,万一大家觉得恶心弃书了那就得不偿失),但实际上是他在装逼,隐藏实力,后来面临一大考验时不得不展现真正实力,吊打反派,这样前后对比,能极大增强阅读体验。
结合套路,能事半功倍。
2.从场景入手
场景描写主要功能是:展现人物特质、为故事的发展提供适合的舞台、隐藏关键的线索,推动情节发展、侧面显示人物或权力的影响力。
场景描写也关乎代入感,一个铺陈和四周环境的映衬,能让读者更快走进我们的角色中央。
比如说你的主人公是掘墓人,场景中阴风怒号、渺无人烟就肯定好过天气晴朗、春色满园。
场景描写沾染了更多的“人气”,它本身可以包含活动的人(比如宴会上跳舞的男男女女、集市上叫卖的小贩、观众席上呐喊的人群);它也可以与人物发生联动(比如主角的某个行为让整个大厅静了下来;黑漆漆的走廊让主角心情紧张,差点滑倒),具有一定的动感,是故事发生的绝佳场所。
3.从感情入手
《心理学大辞典》中认为:“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同时情感还包括了大家公认的幸福、美感、喜爱、社会性情感上的爱情、友谊、爱国主义情感等现象。
情感代入就是利用了人类所拥有的心理共鸣性,借助情绪因素为“感同身受”开道,这和谈恋爱是一个道理,有个男孩或女孩越是让你又哭又笑,你陷得越深,越欲罢不能。
要从各类情感入手,如友情、爱情、迷恋甚至仇恨等。
比如说《我的老婆是杨玉环》,其核心就是那些年的高中记忆,怀旧感极强。
再比如说女主是被抛弃的人,她心地善良、坚强,但错信了渣男,最后一无所有,不得不自己出马工作,然后一步步打拼到行业顶尖,这就代入了爱情、仇恨和同情。
平常要积累一些情感共鸣点素材库,写的时候就灵活运用,慢慢地找到与读者建立共鸣的最佳方式,代入感就自动来了。
4.从人物入手。
最开始提到的人称问题,这是需要注意的。
其次,人物应该具备可信度。即读者觉得伸手就可以触摸到。这里涉及了人物设定问题。
人物设定的九大要素:外貌特征,性格特征,个人喜好,习惯,动作,口头禅,详细前史,人生目标,人际关系。
要让角色生动起来,应该具备上述特质,这是让读者感觉人物真实存在的必要条件。注意这里的“真实”不是指内容和情节非虚构,而是感觉“真实”。不然你完全都真实了,爽点在哪儿呢?
比如说《赌神》里,发哥的一个习惯就是出场必吃巧克力,这就成了他的个人特色,也使大家深深地记住了他;
再比如说张三丰,武当老大,须发皆白但精神抖擞,这个特征是相当明显的。
在小说里,能被读者记住就是最大的价值。
一开局,你的主人公就应该像一位网络游戏的玩家一样,去和其他人物对话,做任务,肩负国仇家恨,以人物带读者入世界,让主人公去探索这个世界,读者也就自然跟着探索了。
注意你的情节是慢慢铺开的,不要一开始就交代了全部,不然没有了悬念,还探索什么?
上面这些说的都是角色上的代入感。
今天就讲到这 谢谢收听。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