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九江山清水秀,北依长江

九江山清水秀,北依长江

作者: 第一声枪响 | 来源:发表于2018-01-18 00:13 被阅读0次

      再过几天,冬至如期而来,江南未到冬至还不算真正意义上的寒冬,兴趣盎然探访了谭畈村周家湾新修建的濂溪公园周敦颐纪念馆,选择这个萧条的季节游览濂溪公园,亦确实不合时节。车泊公园入口下车,满目草木枯黄,阴云密布,雨后初冬的寒风顺着山窝扑面而来,针扎似刺骨般阴冷,想象莲塘中形如枯槁的莲荷,心里不禁打个寒颤。

      我甚为崇尚莲花出淤泥而不染的精神境界,读书时背诵《爱莲说》滚瓜烂熟,半世漂泊九江山水间,却一直没有造访周敦颐纪念馆和星子县的爱莲池,总是一件令人遗憾的事情。人们往往容易忽视身边人文景观,人类在追求物质生活同时,还有诗和风景,精神生活才是一道绝美的景观。

      今年正值周敦颐诞千年华诞,暨濂溪公园建成正式对游人开放,欣然前往濂溪公园探幽古人的萍踪,千年等一回,就是为了一篇传承千年的爱莲说。

      九江山清水秀,北依长江,南衔匡庐,东濒鄱阳湖,河网密布,依山傍水,青山绿水间遍布人文足迹和诗篇,是一座具有历史悠久文化古城,先后有陶渊明隐居九江描绘一幅人间仙境的世外桃源,写出了传世名作《桃花源记》;李白逗留九江山水挥笔而写“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苏东坡题西琳壁“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等脍炙人口诗篇。白居易在庐山建草堂创作了千古名篇《琵琶行》。周敦颐开濂溪书堂一气呵成写千古绝唱《爱莲说》。http://www.jinbaodai.cn/朱熹在庐山脚下星子为官创办白鹿书院传播理学文化。比较而言,陶渊明逃避现实终老田园消极思想不可取。周敦颐身体力行,虽然生前名气不如前者,做官为百姓排忧解难,为文开创理学学说,成为一代儒家理学开山鼻祖。

      周敦颐(1017年-1073年),今湖南道县人,世称濂溪先生,晚年定居九江市濂溪区(原庐山区)。莲花又称荷花,江南水乡,莲叶田田,古往今来,以莲荷咏物言情诗文何其多也,惟宋代周敦颐《爱莲说》成为千古绝唱。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这篇百字散文简洁洗练,正如出水莲花濯清涟而不妖,运用了对比反衬的手法加深了爱莲的立意,言简意赅,情景交融,宛如一幅白描的水墨画,寥寥几笔勾勒出莲花之神韵,且以莲自喻,托物言志,具有深邃的审美之内涵,结尾令人回味无穷:喜爱莲花的人,与我一样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喜爱,当然人数众多了!世人都在争相攀比荣华富贵,而我却独自爱莲花出淤泥而不染。这篇散文表达了周敦颐洁身自爱的高洁人格,以及洒落宽广的胸襟,为中国传统文化注入了鲜活的君子风范。

      踩着满径枯叶“吱吱”响,仿若感受到一丝生命枯萎的声音回荡耳畔,园中落叶树木裸露在阴暗的天空,树杈上只剩下了光秃秃的枯枝残叶,溪水渐渐断流。我恍惚寻觅到神交千年的知己,结伴山水,与知己共鸣,漫不经心拍摄公园里风景,让世人更多了解周敦颐谦谦君子风范,传播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

      纵观周敦颐的仕途生涯,其官阶并不显达,始终是地方官吏,主要是做司法工作,政绩也表现在司法工作之中,在两宋时期司法腐败大环境里,周敦颐真正做到了不与黑暗势力同流合污,为官清廉,是一位难得不多见的清官,所以一直难以擢拔。正如周敦颐虽身居官场,却始终未曾放弃读书治学,可谓文见其人。同时代的江西诗派代表诗人黄庭坚称赞他“人品甚高”。周敦颐一生都是在封建官场最基层摸爬滚打,主持公正,为纠正冤假错案鞠躬尽瘁,在广东提点刑狱的职位上干了不到一年,就在一年的时间里,他勤政为民四处巡按,足迹遍及广东的山山水水,最后累病在工作岗位上。周敦颐才辞官归隐定居在九江庐山莲花峰下,因房前有溪流合入湓江,取营道故居濂溪以名之,并将原在故里的母亲郑木君墓迁葬于庐山清泉社三起山。

      流连山岚怀抱的濂溪公园,苍松翠竹,一条小溪穿梭而过,沟连成片的莲花池塘,临近晌午,雨后冬日的阳光和煦如春,暖洋洋的,仿佛感觉不出冬天的冷寂。濂溪公园分为周敦颐纪念馆建筑和园林景观以及周敦颐陵园三个部分,纪念馆设计形状酷似太极八卦图,中间建有太极八卦图莲花池,展馆以深入挖掘濂溪文化与廉政教育而展开主题,拟打造九江濂溪旅游文化品牌,建设廉政文化教育基地。濂溪园内栽种了种类繁多的四季常青的绿化植被,虽然是寂寞的冬季,园中松柏青竹蓊蓊郁郁,整个濂溪公园的生态环境优美典雅,穿梭在林荫小道,走马观花周敦颐纪念馆,陈列馆内将展现周敦颐生平的事迹,包含文字资料和影像画面。周敦颐纪念馆展览的内容分勤政廉洁、重教兴学、理学鼻祖、香远益清四个部分,通过展板、多媒体、场景复原、人物雕塑等多种表现手段,形象而生动的从四个部分展现周敦颐廉洁奉公以及光明磊落的一生。

      两宋时期儒家理学盛行,经程颢和程颐,以及南宋时期朱熹等大儒所继承发扬,影响十分深远,其学说是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发展史上一块重要的里程碑,周敦颐的理学思想在中国哲学史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理学简而言之,儒家学说兼容并包了佛教和道教哲学思想。周敦颐以儒家为基础,融合道学,间杂佛学,创建了“太极而无极”的宇宙生成论。提出了“至诚”和“主静”的道德论。只有达到“至诚”境界,人性才能完善。为达到“至诚”,提出“主静”的修养方法,无私无欲,便成为至圣。

      周敦颐用哲学辩证观解决了人类社会的道德观,要做到至诚,无欲则刚,才能到达道德圣贤标准,为官清廉者,则刚正不阿,当今官场腐败盛行就是欲望过度,而周敦颐本人就是一个道德垂范,为后世的理学家反复讨论和发挥,构成理学范畴体系中的重要内容。“至诚”和“主静”道德论至今仍然值得借鉴,诚信为本,宁静致远,这是中国传统文化审美的深化,浓缩了中国传统文化之精华,正如周敦颐《爱莲说》形神合一的哲学观点一脉相承。

      周敦颐生前学术地位不十分显赫,正如他的清高淡定的品性,不为名利所困,学富五车,不惟张扬,笔耕不歇,不问收获,默默无闻地为人类留下无比丰富精神财富。而现代为文者急功近利过于浮躁,在拜金主义盛行的现实里,文化市场化,文人墨客为了成名攀龙附凤,写些小资情调的作品,便沾沾自喜,飘飘然,花些银子出书,冠以国家以及省市级作协之类行头,以获取名声头衔追名逐利,作品却不经细读,立意不甚高雅,成为精神污染和垃圾。现代官场为官者,又有多少人做到出淤泥而不染?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文学作品首先要有思想审美意义,才具有传世的艺术魅力,作品不在乎数量,而在于出精品画龙点睛,周敦颐百字散文《爱莲说》,正因为歌咏莲花高洁的品格和情操,才成为经久不衰传世经典佳作。周敦颐去世后,他的弟子程颢和程颐成名,其才识才被世人认可,后来经过朱熹的推崇,学术地位最终确定,被人称为程朱理学的开山鼻祖,南宋时期,朱熹在星子县做官开白鹿书院传播周敦颐理学文化思想。

      濂溪公园自然以莲荷为主题,缘公园四周池塘移步观景,枯水季节,池塘污泥尽显,小溪残存流水跳跃式间断蜿蜒徐行,溪流渐渐干枯,难免凄婉哀伤,撩人愁绪,仿佛蓄着幽怨,以此毗邻的池塘死水一潭,水浅见底,浑浊而又荒凉,自然观赏不到亭亭净植的莲荷满池塘。成片的残枝枯叶东倒西歪飘零在池塘水面,风吹浮萍,蜡黄的枯叶,或耷拉在枝头;或随风飘摇。浮萍在池塘中奄奄一息,寒风吹来,仿佛一碰就碎,其状凄凉不忍细读。污泥浊水早已淹没了衔露含珠的风韵,如同风烛残年的老人,红颜褪尽,苟延残喘佝偻着弱不禁风的身躯,孤苦伶仃,凄楚而又悲壮,似有哀怜状,整个池塘显得空寂荒芜,冷冷清清,寒风轻摇,悄悄的诉说着昔日雅丽端庄,任管风吹雨打,不颓废,又仿佛视死如归。

      我倒惦记莲荷的断枝残叶,倘若再来一场风霜雪寒,消失在污泥浊水中不见了踪影。作为九江故里人,我倾向周敦颐在庐山脚下的星子县(现庐山市)创作了《爱莲说》。星子县在两宋时期称南康,周敦颐仕途最后几年曾任知南康军,治所在原星子县城。周敦颐酷爱清幽玉洁的莲花,曾于知南康军时,在府署东侧挖池种莲,名为爱莲池,池宽十余丈,两侧有“之”字桥,池中建赏莲亭,南北曲桥连岸,可以想象到如此酷爱莲花的周敦颐,在夏秋之交莲花盛开季节,莲荷披霞含露,每当清风拂莲,翠绿叶瓣拥簇着浴水而盛开的莲花翩翱,阵阵馨香扑面而来。传说周敦颐盛夏经常漫步池畔,触景生情,爱莲花之洁白,感宦海之混沌,写下了著名的《爱莲说》,爱莲池也就名震遐迩,后人便把这莲池誉名为“爱莲池”。现在爱莲池还保存在九江星子县原南康府衙故址东侧,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据说爱莲池在全国有好几处,至于原址在什么地方,《爱莲说》在何地写作颇有争议。其实,这些争议已经没有意义,后人所敬重不就是池中莲荷之仙风道骨。

      我生活社区小公园也修筑一口池塘,塘边坐落长方形观荷亭台,有栈桥连接对岸,每当春夏,莲荷绿幽幽一片,碧绿丛中莲荷洁白如雪绒花,一尘不染临风而舞。荷塘已经成为现代人精神文化景观,朱自清《荷塘月色》别有一番情趣,那亭亭碧绿的荷叶,那婀娜多姿的荷花,月色迷蒙的荷塘便又浮现在眼前。我黄昏闲暇经常绕荷塘四周散步,夏秋依据在亭台观赏池塘雪莲花前仆后继争香斗艳,也是一种精神享受和审美愉悦。曾经创作了《观荷亭》散文,精心描写了荷塘一年四季的景色,表达了由衷喜爱莲荷之情。

      酷爱荷花,荷花纯洁得简单朴实,不惟张扬,不慕虚荣,不惧污言秽语,更看重荷花寓意着纯洁的情操,这才使得洁身自好、独善其身之类不可攀比。这种超脱红尘世俗的气质,传递正能量,敢于与邪恶抗争,这才是一道亮丽风景线。

      周敦颐曾饱览九江庐山秀丽美景,在其自为诗中道:“庐山我爱久,买田山中阴。”他在九江为官讲学,筑书堂凿莲池,行吟匡山,濯缨濂溪,年仅五十七岁英年早逝,直至长眠于九江,葬于母亲墓旁。子孙世居九江,后裔绵衍,周敦颐便与九江结下了千年不解之缘。

      远远眺望,周敦颐青瓦白墙陵园隐现在山岚怀抱松柏之中,汉白玉石周敦颐高大雕塑屹立陵园不远的路旁。手拿书卷,凝思远望,透过千年世事沧桑,郁结一个亘古不变的爱莲情结,世人都争相攀比牡丹荣华富贵,而无人欣赏莲荷冰清玉洁。我知道经历了寒冬苦雨凄风,才知道冬天阳光明媚如春,人生得一知音足也。

      走过周敦颐墓园牌坊,百余步,两座亭台对影成双,漫过小桥流水,拾阶入门便是周敦颐的陵园。陵园肃穆寂静,山岚环抱,松涛阵阵,蹒跚踏阶而上,竭拜了半山腰的周敦颐墓冢,敬重之情油然而生。李商隐《残荷》诗道出了此情此景,豁然悟出了“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深远的意境。尽管尚未观赏满塘香远益清的莲瓣朵朵盛开,心中未免遗憾;尽管在物欲横流现实里附炎趋势的人趋之若鹜,心中从容淡定不从众不攀比心静如水。莲荷的风骨早已根植心田,越明春,一朝春雨碧满塘,又是莲荷涨夏池,生生息息,周而复始,这才是莲荷百折不饶永不凋零之精魂。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九江山清水秀,北依长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fvpo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