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意生活是非自动化的,带着觉察去生活,颗粒度更小,与身体粘合度更强。指向内在生长,力量变强,看到更多的风景。——这是周日梦想冲刺营分享会上,大咖刘分享的主题。
刘用几个身边的例子来说“刻意生活”。
例子一:我们与父母的关系。
相信很多人对父母态度是不耐烦或抱怨父母,这是我们长期相处下来,潜意识的反应。
而现在我们要感受自己的内心真实情绪,特意训练自己,以包容心来对待父母,想想对单位里不是很喜欢的同事可以接受,对待父母我们也可以去接受。
经过一段时期的训练,这种态度会逐渐取代以前的态度,您与父母的关系会走向缓和 ,变得融洽。
例子二:自己
刘说自己是位高表达性者,遇事往往脱口而出(不自觉的,下意识)。用咬住舌头,闭口,专心聆听来代替(有觉察,刻意的)。
当然还有其他例子,但总体而言都是这种模式。在这一过程,我们要注意一个关键——资格感。
资格感:并非对自己的放纵,我们既全力以赴,又有资格成功,有资格失败。(二者的区别在于是否觉察自己)
例如:在闭口倾听的过程,我允许自己控制不住,开口发言,但这一行为是我有意识的、自主做的,并不是潜意识里的自动化行为。
因为在开始的刻意训练中,都是与心理、生理的斗争,不舒适的。我们允许自己失败,但并不代表是我们训练的终点。
愿我们都通过刻意训练,突破现有的舒适区,把外延圈子扩大,让自己的影响力变得更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