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5月27日 星期四
每日精进:面对沟通问题,第一反应是抱怨、气馁,感觉对方怎么表达力那么弱?想放弃竞稿了。
如果重来,我应该先思考自己的理解力,换位思考对方重点想要什么效果?然后再及时沟通修改我做得不好的事情是什么?我当时是怎么考虑的
日记:昨天客户说这次几个人的都不合格,还是头一遭遇见,我本能反应就是“都不知道你究竟要什么”“给了一大堆专业资料,聊天记录里的内容三言两语”“你以为你说清楚了,其实我们还云里雾里”。
现在想想,我这样的心态挺消极的,且找外因都没有想到内因。
在心理学上,好像叫基因归因偏差。遇到问题时习惯性自我防卫,原因都在别人身上,是外部环境问题。看似保护,却先把自己封闭起来了。
我一直以来觉得自己很积极,但是往往停留在自己想要积极的事情上面;而对于一些自己不擅长或不认可,但又必须去做的事情,第一反应常常是自己应该如何找他人原因,而不是如何积极面对自身可能存在的缺点。
“大多数人看到问题就是问题;心态积极的人,看到问题全是机遇。”自己明明知道这句话,但是根本没有把它作为生活的原则去应用,而只是选择性地去应用。
如果你就是这样一个肤浅的美女,怎么能进步呢?
我们有选择的自由,无论外界的因素如何困难复杂,我们都可以选择自己面对它的方式。积极寻找解决方案?还是把注意力放他人身上,流露出负面情绪。
内在的态度决定我们外在的行为。
所以,当客户说不满意的时候,我要思考的不是对方表达的问题——沟通当然会存在不同频,这也正是需要我们去解决的呀?
我要看到如果这个沟通问题解决了,能给我们带来多大的成长。这不正是自己的机会吗?我们的价值,不就是挑战过去无法完成的事情,然后成长吗?
稻盛和夫说过:不要以你现在的能力,束缚对未来的想象。
如果凡事都以之前的不善沟通来退缩,那么任何新的、困难的事物无论再过多少次,我也不会有突破的一天。
我要为自己设置新的思维方,遇事先放慢思考,客观看待症结在哪里,想达到什么结果?有没有更好的方法?
只有这样,才能训练出真正积极的开放包容的心态,不再惧怕困难,勇于尝试,成长更进一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