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日更3:共情不是方法,而是一种能力

日更3:共情不是方法,而是一种能力

作者: 梦来时分 | 来源:发表于2018-08-11 23:15 被阅读0次

    今天参加了北师大共情陪伴指导师培训,收获颇多。

    北师大伍新春教授在阐述什么是共情、为什么要共情、如何做到共情时,没有侃侃而谈的大道理,没有介绍高深莫测的心理学理论,更多地是分享自己作为丈夫、父亲是如何与爱人、与孩子互动。在这些案例中,我更深刻地理解了什么是“爱他如他所是”、“喜欢真正的你”,如何做到无条件积极关注。

    案例:爷爷要睡觉,而孩子们要踢球,最后爷爷7天内天天给糖,7天后突然不给了,孩子们就不愿意去踢球了,这个案例启发,过渡的奖惩危害太大,扼杀了孩子原有的兴趣爱好。对此点我感触很深,过往对女儿就是“糖”给多了。

    自己的话录像录音或录像下来听,对孩子说的话,一周说了1000句,可能一共就10句一直在反复说,想来是这样,我每天对女儿说:“不要玩手机了,要保护眼睛”。“该睡觉了,身体健康最重要”。“要抓紧时间学习了,不能玩了”等等这些话每天在重复。

    共情陪伴的顺序:1、放下/空(停)——自己先放空,对方才能真正放空

                                    2 、观察(看/听)

                                    3、回应(说/做)

    真正的沟通管理高手:从不发脾气,不露而威。非言语很重要:表情、身体、动作,重要的是看,约占80%。有时看的是自己想看的,不是真实的孩子。

    下午“假共情”vs“真共情”体验现场,来自学员们的真实演绎让大家捧腹大笑。这些真实的案例在生活中总是遇到,而我们自己总是不自觉套用那些“现在看起来让人压抑、厌恶、害怕”的方法。就像老师介绍,要做到共情,就要换位思考、感同身受、积极回应。要做到共情,还需要无条件接纳、更需要真诚,需要共情自己。

    日更3:共情不是方法,而是一种能力

    “熊孩子”在商场哭闹着要买玩具,给不给买?买或者不买不是关键,最重要的是看到孩子行为背后的情感和需求。

    孩子没有按约定完成作业却在玩游戏该如何共情?为什么你的共情会被孩子识破“套路”?因为孩子感受到的不是真诚真实的你。学会共情必须学会觉察和接纳自己的情绪,以及真诚地表达,真诚地表达不同于情绪化的表达。

    明天还参加培训,请继续看我的分享吧。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日更3:共情不是方法,而是一种能力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fyjb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