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The Bumper Book of Nature》

《The Bumper Book of Nature》

作者: 知更晓时 | 来源:发表于2017-06-16 02:44 被阅读0次

    在啃完上一本《Pigeons》之后满心成就感,于是吭哧吭哧跑到市图书馆“Natural History”书架上抱了两本回家,其中一本就是《The Bumper Book of Nature》。这本书挑得仓促,开本不小的硬皮书,重量也不轻,若不是封面上丰富多彩的各种动植物,大概也没有那么大热情把它扛回家。作者的名字其实也挺有意思的,Moss在英文里有苔藓的意思,和这本书的自然气息太匹配了。

    《The Bumper Book of Nature》

    因为自己坐标北美东部,拿到书的第一反应以为书本介绍的是北美物种,可翻了翻又发觉不大对头,读了一截才意识到:哦,这是英国的!回过头来看封面,才发现其实封面上的白鹡鸰就已经暗示了它源自欧亚大陆了。

    书按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划分,内容也浅显易懂,比起科普读物介绍动植物的特征,或是一些科考手记讲述探险途中的故事,这本书更像是在教你如何在自己家的后院和自然玩耍。春天可以看花儿开放听鸟儿鸣唱,在池塘观察青蛙蟾蜍繁殖,在草地寻找野兔的踪迹;夏日欣赏色彩斑斓的昆虫,到海边沙滩和海洋生物来一次亲密的接触;秋季向松鼠学习贮藏大自然的果实,顺便在野外寻找悄然生长的蘑菇,偷看鹿的打斗;冬天和雪花玩耍,问候在寒冷中坚守的小动物们。每一个部分都附有一些精炼、细致的图鉴,可以作物种鉴别使用。

    《The Bumper Book of Nature》
    《The Bumper Book of Nature》

    在看书的过程中,我不断在比对有哪些是国内可以玩的,哪些是玩不了的。其实国内很多自然体验教育的课程中已经囊括了书里的一些游戏,例如用树叶拼图、作画、做叶拓,听风声、鸟鸣,观花草虫鱼,但遗憾的是有更多无法做的内容,尤其是在中国东部沿海,城市化已经让野生动物的生存空间压缩得太小太小了,野生的鹿科、犬科动物在城市中几乎完全没有生存空间,啮齿目的松鼠可以说是城市里小型哺乳类最容易见、也较受人喜爱的唯一物种了。食虫目的鼩鼱其实常见得很又活泼好动,却总因外貌问题被人误以为是褐家鼠而遭到迫害。

    除开哺乳类,中国城市里昆虫、植物、鸟类和一些鱼其实都有常见的种类,但缺少与自然互动的空间是另一个大问题。书本中很多游戏和活动都是以“后院”为主要场所,搭建小木棚、放喂食器、挖一个池塘,这些事情不可能随意在城市的公共空间里完成,对生活在这里的人来说,就失去了这些体验机会,有些遗憾。

    书中还有一些活动是绝不敢在中国开展的,例如:挖野菜、采蘑菇。昨日才看到微博上Ent说起美国做蘑菇毒理研究不得不到中国找病例的事情,虽然评论里很多人表示蘑菇好吃哪怕中毒也愿意一试,但当真正付出生命代价时,谁不惋惜悲痛呢。在中国崇尚野味已是漠视食品安全的程度,若再做这样的活动,对健康无益,对野生动植物更绝无好处。而且,哪怕不在活动里展开,我们在生活中能接触到的这些以“吃”为主题的野生动植物利用,已经太多、太多了。

    《The Bumper Book of Nature》

    这本书受众定位是儿童和他们的家长,所以作者在语言使用上简洁欢快,没有什么长难句,除了对动植物的词汇要求比较高之外,哪怕仅仅是作为英语基础读物也是极好的。在读书的同时,无比羡慕着英国的孩子有这样一本书,能告诉他们自然并不遥远,自然充满乐趣,自然是可以与之玩耍的好伙伴。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The Bumper Book of Nature》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fzuq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