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邓育
钱元瓘,吴越第二位国君,吴越武肃王(吴越第一王)钱镠第七子。经历五代的后梁、后唐和后晋三个时期。早年其父平定杭州裨校许再思等人作乱后,愿与(南吴国)宣州节度使田頵修好,于是问儿子们:“谁能为我去做田家的女婿”时,儿子们都露难色,只有年仅十六岁的钱元瓘上前说:“我全听从大王吩咐”因此就去宣州成亲,实际上是作人质。后梁时为水军都指挥使,曾讨伐吴国(十国之杨吴、南吴),大败吴军,迫使吴国与吴越讲和。后被其父立为继承人,朝廷封镇海、镇东二镇节度使。钱元瓘继承父位后,先被后唐赐封为吴王,又进封吴越王。后晋时期再被封为吴越国王。
钱元瓘继承父位之后,遵从父亲遗命去掉国家典仪,而使用藩镇法制(实际上为百姓免受战争而甘做中原皇朝的附庸国)。史说吴越王钱氏族,最难能可贵的是"民本"思想。其父钱镠常说:“民为社稷之本。民为贵,社稷次之,免动干戈即所以爱民也。”他不仅自己不称帝,还反对强藩称帝。他谆谆地教诫子孙要恪守臣节,要"善事中国,勿以易姓废事大之礼"。吴越最终能 “纳土归宋”就是尊从“民本”这一宗旨,并在史上获得好评。少有的是钱元瓘因府署着火,惊惧得病去世,时年五十五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