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一家餐饮公司的老板。说是餐饮公司,其实就是二线城市的一家普通餐馆,一个大厨,三五个服务员,忙的时候得亲自上阵,端菜倒水招呼客人。表面上开餐馆毛利高,可是随着人工成本和房租上升,怎么算怎么觉得是给员工和房地产打工。于是在一个夜晚,等所有人散了,你拖着疲惫的身躯,独自一人掏出纸笔,打算总结下运营情况,并看看有没有大家说的什么转行/转型之类的可能性,还有现在说的火热的什么机器人、中央厨房的概念有什么用呢?经过一晚上的艰苦努力,你总结了下面几条现在餐馆运营的困难和问题所在:
1. 地段:都说餐饮是地段的生意,金角银边是谈不上了,在小区里只能算个“草肚皮”吧。你心想以自己不入流的围棋水平,把问题提炼成这样,也算是学以致用了。客流量马马虎虎,晚餐因为靠这小区还可以,中午就很冷清。这也不奇怪,年轻人白天都出去上班了,老头老太太中午谁来你这儿吃饭啊。
2. 人力成本:大厨服务员的工资怎么这些年就涨了这么多呢,人都去哪儿了,还是现在大家都不愿意打这种工了呢?外面满街跑的美团骑手的工资都快赶上大厨的工资了吧。说到大厨,你也是无力吐槽,菜做的还是可以的,但动不动年节回家一请假就半个多月,这谁受得了啊。
3. 租金:这也是大问题,虽说这儿比不了一线大城市,但房租上涨的速度可不输给他们。比起周边纷纷关张的餐馆,你居然心里涌起了一丝自豪,钱挣的不多还越来越少,但自己竟然还撑了这么久。
于是经朋友介绍,你向一位自称是新零售专家的“道家弟子”请教,给你把把脉出出点子,怎么让餐馆生意红火起来。专家果然是专家,很不情愿的来到你餐馆,用很不屑的眼神打量了一下环境,问了问情况,10分钟之后就给你开出了药方,哦,不对,用他的话讲是“解决方案”。他还特意强调,看在你朋友的面子上,这方案是免费送你的,换了别人收费不菲呢。如果要让他帮你“战略落地”,那就得单收费了。你心想,他不是刚刚才飞机落地吗,怎么又要落地呢。不管那么多了,还是先听听这来之不易的免费方案再说吧。
方案一共有三套,分别叫做“上中下策”,详情如下:
下策:
“人力替换,降低成本:上线炒菜机器人+端菜机器人,并不断调试。据说那炒菜机器人有上万道菜谱,炒完菜还能自己装盘、刷锅,只要炒之前把食材和调料提前放好,定好菜品,一键就可以开炒。端盘子机器人负责把菜端到客人餐桌前。此举可以完美替换大厨和服务员,为你降低人力成本。
好处:保证菜品和服务质量稳定输出,满足用户体验和期待感。机器人不会罢工,不会请假,不会要求涨工资,自己充电,完全傻瓜式使用。”
听到这里,你实在忍不住问到:那这机器人得多少钱啊?啥,才~十几万,这也不便宜啊。我这餐馆才多大啊,还用得到机器人来端菜?炒菜机器人我倒是可以考虑考虑,要是真像您说的那么好,不过价格得再便宜点才行。行,您再说说中策。
中策:
“这是高级玩法:要能够把餐饮事业做大,必须要实施双轮驱动的战略。什么是双轮?就是两个轮子,这是一个比喻,是两个观念的转变:一个叫数据智能,一个叫网络效应。
所谓数据智能:就是让数据来替你进行决策,进行全流程的数据管控。从用户获取->预约->就餐->点菜->上菜->付账->餐后服务点评等一系列业务节点全部数据化,对,App小程序都可以,不用在意这些产品形态上的差别。并采用大数据分析挖掘出用户的偏好,用引流菜品吸引流量,对用户全面分层,自动推荐菜品,实时跟踪更新。等这套自动化流程打磨好之后,直接升级为无人餐厅,并立即着手写商业计划书进行融资,将此模式用加盟方式进行复制,把开店速度控制为一年100家就行了,对,100家,不要太快,公司发展太快了会有很多问题。
所谓网络效应:这个好理解,就是要让用户互动并且传播你的品牌啊,什么买一送一,爆品菜肴的团单,亲友砍价。嗯,这个一定要在微信生态里玩啊,网络效应的核心是关系链,微信效果最好,你看看你身边的熟人不都是用微信的吗?
听完之后,你陷入了沉思。不是因为专家说的多有道理,而是。。。他说的有一半的话都没听懂。明明每个都是中国字啊,放一起怎么就听不懂呢?你惴惴不安的试探了一句:要不,您再说说上策吧?“什么,这两个方案你还不满意啊?这可是人工智能时代的新零售的核心心法了”专家沉默了一会,终于抛出了他的上策。
上策:
“趁着有人愿意收,把餐馆出手了干点别的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