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略有些闲暇,再加上办公室置办了一些同事们推荐的书籍,午休时没事就瞄上两眼。俗话说的好,人一思考,上帝就发笑。本来天天忙得鸡飞狗跳时,也没空想太多。看看书,再有点闲散时间,又变得有点忧心忡忡。
本来,沉溺于工作,加班,画画,看书,运动的循环中,觉得每一分钟都被占满了,似乎没有时间想太多。也就心安理得地不去想太多,但是,这其实就是一种逃避,以战术勤奋演示战略懒惰。但是,深度思考,根本逃不掉的。只干活不思考,聪明孩子也变傻。
但就是要用无尽的拖延来掩饰内心的焦虑。因为除此之外,感觉自己没有什么过人之处,只能投入时间。也就不太想方设法去提高效率,优化质量。太快把活干完,不就显得自己很闲么。真的是,林林总总,就像是照妖镜,一幕一幕闪过我内心的黑暗面。
还有一句话,说的是,你的价值,不完全体现在你能干多少活,而是你干的活是不是无可替代。看看自己,工作五六年了,老人一个,还是只能够做实习生培训两周就能上手的活,甚至还没有人家做得细致,那么你的价值在哪里?随着年龄变大,只有外表老了,内心依旧不成熟,思想依旧幼稚,甚至肤浅,这才是最可怕的事情。
更不用说,随着人工智能引入,很多工作压根都不需要人,甚至很多职业都消失了。享受之前一段时间比较火的唐山收费站大姐,她说自己36了,啥也学不会,只会收费。想来这份职业在十几年前还是挤破头要进的呢。还有,超市收银员,银行柜员,图书管理员。话说年少时我曾经特别羡慕她们,觉得不用动脑子,很稳定。现在看看,不进则退。只有变化才是永恒的,妄图不变,就是只能够放任自己与时代脱节,最后被甩的远远的。
当然,努力是一定要有的。但并不是说努力就能足够,如果只是闭着眼睛奔跑,不看清方向,不偶尔停下来思考,也许就会南辕北辙。以前人们常说,勤能补拙,不要想太多,埋头去做,把本职工作做好就行。
看看那些逐渐退出我们视野的职业的从业者,他们难道都不努力吗?并不是。但做得再多也只是熟练度的提高,而没有精准度提高,或者质的改变,就无济于事。比如银行柜员点钞票很快,又如何呢?除非去转行做杂耍炫技,不然还是比不上一台性能优化的验钞机。
联想到我们所在的行业,智能化的呼声也很高。AI诊断,智能学习,等等。如果根据扫描的图像,AI可以自动采集数据,阅片,自动诊断,自动出报告,自动给出解决方案,甚至实施治疗。真不知道还需要用户手册做什么?教医生怎么赖控制AI吗?
这并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至少,在界面指引足够直观的情况下,会多少人还能耐心看手册呢?比如,使用手机,多摸摸都会用 也就没有太多对手册的依赖和进而产生的抱怨。也就没有手册存在的驾照。
敢问路在何方,不知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