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网站地图
美文美图
最新动态
你好,欢迎访问
好美文阅读网
个性皮肤
搜索
网站首页
美文
文章
散文
日记
诗歌
小说
故事
句子
作文
签名
祝福语
情书
范文
读后感
文学百科
美文摘抄
节日文章
名家散文
网名大全
座右铭
口号大全
面试技巧
说说大全
阅读答案
诗词默写
流言蜚语
节日祝福
好句子
经典台词
谚语大全
亲情故事
友情故事
表白情书
工作报告
活动总结
心得体会
专题汇总
美文网首页
情系图书馆—忆我的馆员生涯
情系图书馆—忆我的馆员生涯
作者:
CC丽华
| 来源:发表于
2022-10-17 16:01 被阅读0次
序
清晨,一抹阳光直入图书馆,优雅静谧的图书馆顿时活力四射,阵阵书香扑面而来,师生们翻阅资料借阅图书的身影,还有那一排排一架架典藏的图书倏然跃入我的眼帘……
图书馆是知识的宝库,智慧的海洋,是人们在求知路上最神圣的殿堂,在这里可以纵情的放飞自我,世界之大,之奇妙,人类社会之进步,无一不滋润着我的心田,以书为伴,遨游在浩瀚的书海之中,用心聆听伟人的教诲,感受圣人的智慧,仰慕中华五千年璀璨的文化,这一刻我无比的幸福与自豪。
(一)初心
记忆中,一九七八年八月,中秋时节,秋风习习,拂面而过,秋日的暖阳,散尽了夏日的烦恼燥,给人以舒适凉爽的感觉。那是我到新单位吉林省财政学校报道的第一天。
清晨,吃过早饭,我骑着自行车,踏着“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的欢快旋律,按捺不住心中的喜悦,一路高歌猛进的奔向新单位吉林省财政学校。
我对吉林省财政学校既陌生又熟悉。
文化大革命前,妈妈的表妹在这里上学,学校一九六0年建校为吉林财政金融学校,妈妈的表妹是一九六五年入校的学生。文革期间,每到节假日我都去学校接她来我家,学校距我家有一条铁路之隔,学校在铁西,我家住在铁东,我每次去接小姨,站在高高的连接铁西铁东的西朝阳桥上,远远望去就能看到绿树怀抱的校园,四层楼高的教学楼是当时最耀眼的景观,运动场绿草茵茵,食堂,学生宿舍,排列整齐……
报到了,我对学校工作充满了期待和渴望。
那时,学校刚刚复校,全校教职工前后勤加在一起也就六七十人,虽然人员少,但,大家的工作热情高涨,为了迎接十月份第一批新同学的到来,全体教职工都投入到学校教室,宿舍,食堂的筹备之中。学校所有教室的桌椅,宿舍的床铺,食堂的餐具等,都是由我们教职工自己装卸摆放的,学校复校前是小儿麻痹医院,复校后我们对学校进行了彻底消杀,工作量很大,但,教职工们干起活来个个争先恐后,汗流浃背,人人都是力工,人人都是装卸工,没有什么分内分外之分,只要学校一声令下,就“召之即来 ,来之能战,战之能胜。”
人事科分配我到教务科图书室工作。报道的当天我就投入到了图书室的筹建之中。
图书室只有我和杨学力老师两人,杨老师精通图书管理业务,工作作风干练,干起事来风风火火。刚刚建立的图书室,工作千头万绪,为了迎接十月份新同学的到来,不影响学生及老师的教学,我和杨老师废寝忘食的加快工作进程,杨老师负责图书采购和图书室书架,阅览台的订制工作,我主要是把杨老师采购的图书,验收,分类,登记,编目,上架。当时我正值怀孕期,身体反应较大,低血糖,恶心,力不从心,杨老师为了照顾我,搬书,运书,加工完的新书上架,还有阅览台,书架的到货,从不让我上手,杨老师越是悉心照顾我,我越是心里不落儿忍,不能因为我影响图书室的如期开馆,身体不便我就努力地克制自己,每天上班就埋头工作,中午匆忙吃完饭,继续工作,两只胳膊为登记图书支在桌子上,硌出了一道深深的紫印子,那时图书登记造册完全是手工,手工登录,手工打号,手工编目,手工刻卡片,手工贴书标等,工序繁杂且费时费力,图书除教学用书,会计习题集外,其他书籍复本也就2本左右,图书种类多,复本少,工作量大,尽管我再努力地干,每天平均加工图书也就几十本。但,当时最大的感受就是工作热情十分高涨,任劳任怨,心无旁骛,只有一个目标,老师备课一定要有资料可查,新生到校一定要有书籍可看。
一份努力,一份收获,十月份新同学入学上课,图书室如期开馆,看到老师和同学们进进出出图书室,高兴的借到备课及学习用书,我和杨老师脸上都露出了欣慰的笑容,感觉到我们的付出,我们的辛苦,值了……
现在回忆起学校复校的初期,全校教职工拧成一股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高昂的斗志,饱满的工作热情,无往而不胜,开创了吉林省财政学校崭新的篇章。
(二)激情
回忆起中专图书室的创建和发展,总有一股激情在我心中荡漾……
在那些创建图书室的日子里,每一天的朝阳都是那样温暖清新,每一天的心情都是那样充满活力,每一天都是崭新的开始。
我的办公室不大与书库紧连,装着工具书的书柜靠墙矗立,办公桌上摆放着一摞一摞待分类,加工,入库的图书,每天上班我被埋没在书堆中,各类图书吸引着我,我快速地翻阅着每一本图书,认真思考着每一本书的类别归属,快速的进入每一本书的世界,不时地与每一本图书窃窃私语,时而深思熟虑,时而沉默不语。 有人给图书馆员定位“杂家”,确实如此,图书馆员要对图书进行分门别类的管理,要精准判断每一本书的类别,一个优秀的图书分类人员其知识储备必须“专”又“杂”,头脑反应要灵敏,要有知识的前瞻性,好多信息在一般人眼里微不足道,但是,在图书馆分类人员眼里却确要精准地反映出事物的类别和属性,很有幸,我的图书馆员生涯就是从图书馆分类员做起的。
我很享受这种每天与书近距离接触的感受,直到现在我也喜欢逛书店,看纸质图书,退休了,我喜欢在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微风习习,鸟儿浅唱,静心的沏上一壶清茶,捧上一本诗书,默默地沉浸在书的世界里……这种有夕阳相伴的读书日子,占据了我退休生活的大半时光。
我工作的图书室与教室毗邻,课间休息时间,老师们都汇集到这里查阅资料,借还图书,老师们的到来给图书室增加了浓浓的学习气氛,在这里你可以听到老师们对国际问题的阐述,历史事件的剖析,专业理论的研讨,社会热点的激变,还有那大千世界的轶闻趣事,图书室是学校信息交流中心,非常有凝聚力,教职工们习惯在这里高谈阔论地发表各种言论。
图书馆是一个有情怀,有品位,可以陶冶情操,提升文化修养的地方。我很喜欢这种文化氛围。
(三)怀念
很怀念老校长郑应南,他热爱教育工作,有教书育人的情怀,他不仅重视教学工作,更是对图书馆工作给予了更大的支持与关怀。
老校长郑应南是朝鲜族,高高的个子,魁梧的身材,说话语调缓慢,很慈祥,对人很温暖,他懂教育酷爱学生,他把每一个学生都视为自己家的孩子,在一次新生到校后的教职工大会上,他说:“我们的很多学生是从农村来的,第一次进城,他们对城市生活很陌生,有的学生连上厕所都不会,上厕所不知道脸朝前蹲还是朝后蹲”老师们听到这都“轰”的一声笑了,老校长摆了摆手说:“不要笑,这是真的,清扫工已多次向我反映了这个问题。”并说:“老师们一定要关怀关爱学生,从细小的生活抓起,教会他们怎样尽快的适应学校生活,让他们的心情稳定下来,尽早的进入学习状态。”老校长的这番话至今让我感动难忘。
老校长对教职工也是关爱有加,他经常到教职工家里走访。
一九七九年七月,我生完孩子两个月,老校长到家里走访,他关心的问我:“身体恢复的怎样?有奶水吗?孩子闹不闹?”告诉我:“年轻妈妈要学会喂养孩子。”紧接着说:“马上就要上班了,学校暂时还没有幼儿园,你一定想办法把孩子安顿好。”我原本想请几天假,暑假后再去上班,学校没有幼儿园,孩子又在哺乳期,我的父母公婆都在上班,孩子没有人看确实很难,但,看到老校长亲自上门问寒问暖的看望我,不知是惊讶了我,还是感动了我,我居然什么要求都没提,当场表态产假期到就上班。老校长走后,我犯难了,没有幼儿园,双方父母又都上班,孩子往哪放呀,最后只好求助老公的表妹帮我带了几个月的孩子,解了燃眉之急。
老校长十分重视图书室工作,建校初期他在经费上,人员上都给予了图书室最大的支持。他经常到图书室来,见到我们就问工作上有什么困难,经费够不够,老师和学生用书能不能保证,并提议尽快成立教工期刊和工具书阅览室。老校长还亲自一趟一趟的去财政厅申请图书经费,并及时为图书室充实人员。
当时社会上有一种说法,图书室工作清闲体面,每天也就是借借还还图书,什么人都可以干,老校长可不这样认为,他给图书室配备了高学历的老师,有北京师范大学毕业的侯静波,吉林省财贸学院毕业的孙文霞。八十年代初,图书馆专业的人才急缺,高校刚刚开设图书馆专业,还没有毕业生,老校长就通过社会招聘,录用了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专业的函授生王海滨,孙玉琴,同期,还在其他图书馆调入了杨焕章,他还亲自在学校毕业生中,选拔了品学兼优的税务系团支部书记孙力留校,并让孙力负责创建学校的期刊和工具书阅览室。
孙力上学时就是图书馆的义务馆员,她留校后老校长让她创建教工阅览室。 孙力人长得漂亮,浓眉大眼,高高的个子,落落大方,她聪明睿智,爽快的性格里透着干练,她思维敏捷,风趣幽默,所到之处总能给人们带来欢笑。
孙力工作认真,业务能力强,干起事来井井有序,她记的期刊采购账目清晰明了,阿拉伯数字写的规整俊秀,不愧是学校的高材生。她常说:“好记性不如一个烂笔头”她有记工作日志和记家庭每月生活消费帐目的习惯,这一点对我的影响很大,在她的影响下,我也经常随手把认为重要的事情记下来,比如,馆里的各项活动,每次涨工资的补发,奖金、津贴的发放等。每月生活费用的支出,虽说是流水账,但,记下来之后,花销一目了然,督促监督自己有计划的花钱,节俭过日子,不乱花钱。
那是一个轰轰烈烈欣欣向荣的改革年代,吉林省财政学校从复校开始的五六年间,经历了快速发展期,图书室在老校长的重视和支持下,从当年创建初期的我和杨学力老师二人,发展到具有采编,流通,阅览,教材等十几个人的部门,初具规模。
(四)馆舍
特别让人高兴的是,学校在一九八二年通过了筹建图书馆大楼的决定。
当年学校的基建项目很多,建教学楼,家属楼,扩建运动场,资金紧张,老校长郑应男亲自到财政厅筹措资金,他认为,图书馆是学校办学的三大支柱之一,一个院校,教师,图书馆,实验室缺一不可,图书馆肩负着教学和科研的职能。在老校长的积极努力下,学校图书馆项目资金很快就筹措到了,老校长指派基建科老师外出考察参观北京上海的高校图书馆,提出新馆建设既要务实,又要有前瞻性,要几十年不落后,当基建科的老师把新图书馆大楼的图纸展现在我们眼前时,大家高兴的手舞足蹈,无以言表。
新的馆舍选址在学校西南角,建筑面积3000多平方米,三层楼高,一层有自习室,办公室,二层是阶梯教室,办公区,三层为宽敞的学生阅览大厅和教工阅览室,图书馆的西侧则是一个四层的基层书库,每两层有一部电梯上下传送图书,设计藏书三十万册……大家争先恐后的抢着看图纸,有的说:“书库楼上楼下有图书传送带,借阅图书跑库省劲了”有的说:“这么大的阅览室要扩大期刊报纸的订阅”有的说:“办公区,阅览室要有伟人画像,窗台要摆放鲜花,图书馆要有优雅安静的氛围…….”大家你一言我一语描绘着图书馆的蓝图。
现在想想,真的很感谢老校长郑应南,是他懂教育,十分重视图书馆在学校的地位和作用,是他多方努力筹措资金为我们建起了图书馆的独立馆舍,为师生提供了舒适优雅的学习环境,保证了师生教学和学习的需求。
新的图书馆大楼,在当年全省中等专业教育学校中首屈一指,图书馆界的年会多次在这里举行,我们曾几何时以他为荣,每当看见矗立在校园中的图书馆大楼,心中就充满了喜悦与自豪。
吉林财税高等专科学校图书馆是我工作了一辈子的地方,这里有我年轻时的足迹,这里有我共同工作的兄弟姐妹,这里有我钟情于一生的事业,这里有香飘四溢的书香,有师生发奋读书的身影,这里有我的情深,我的诸多不舍,退休了,三十年的工作生涯,在这里,我画上了圆满的句号,让我把那些美好的回忆永远珍藏在心中。
(五)回味
一九八四年,那是一个值得回味和追忆的一年。
这一年,图书馆大楼破土动工,这一年学校晋升为吉林财政专科学校,这一年,挂了六年的图书室牌匾更名图书馆,这一年,学校同意我去东北师范大学图书馆系脱产进修。
那一年,我三十一岁,小孩五岁,图书馆工作六年。
能脱产进修学习实属难得,我十分珍惜这一迟来的学习机会,从小就喜爱读书,品学兼优的我一直有着上大学的梦想,可惜,命运并未让我如愿以偿,正值青春年少学习文化的年龄,我上山下乡战斗在广阔天地,好不容易盼来了一个学习机会——知青上大学,全公社排名靠前的我,却不容我选择的被推荐去了中等专业技术学校。当时我虽然有诸多的不甘心,但,想一想集体户的知青战友,我还是幸运的。
当我进修时,走在阳光明媚的大学校园,坐在宽敞明亮的大学课堂,心情无比的喜悦和欢畅。古人曰: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我深知学习的来之不易,我下定决心,如饥似渴地学习,一年中,我跨越三个年级,选修了五门课程,《图书馆学基础》《图书馆分类学》《图书馆目录学》《文献检索基础》《古代汉语》。同年,我还在吉林省图书馆,吉林省委党校读着函授课程,八四年底期末,我参加九门课程的考试,均以优秀成绩结业。
一九八五年春,我学习结业返校上班。感觉学校变化很大,最大的变化就是教职工增添了许多陌生面孔,学校晋升为大专,各个部门都添人进口了,图书馆也进了许多新人。
图书馆迎来了第一任新馆长,馆长李树山,由省财政科研所调入,副馆长姜继昌,由长春师范学院调入,同时,学校也任命了图书馆四个科室主任,采编室主任孙文霞,阅览室主任孙力,参考咨询室主任孙玉琴,我被任命为流通部主任。至此,吉林财税专科学校图书馆管理人员全部到位。
(六)高光
一九八七年,图书馆大楼如期竣工,随后迎来了图书馆的快速发展期,也迎来了图书馆的高光时刻。
记忆比较深刻的是,那些年图书馆的业务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首先在图书经费上学校逐年增加,从十几万元增加到二三十万,三四十万元,每年进书量约在万册左右。进书量激增,工作量更是加大,明显感觉的就是,图书馆每年寒暑假都要“倒库”。“倒库”是图书馆的专业术语。图书馆书库是按着《中国图书分类法》排列,它的优势是按类索书,方便借阅,不足是要留好各类书的进书空间,如果留的空间不足,就要随时串架,倒库。倒库专业性很强,指挥者即要熟悉分类法,更要熟悉馆藏图书,要合理的规划布局好馆藏图书并非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一九八七年启用新馆,我在流通部任主任,馆长让我负责了新书库搬迁工作。当时我动了不少脑筋,费了不少心思,我画了一张新书库平面图,按着《中图法》,结合馆藏图书,反反复复的进行排架,即要布局合理,又要优化借阅少跑库,几经反复下来,对书库进行了馆藏布局,定下来后,我在书库的书架上贴好各类指示标。搬家的当天两个班的学生分成几个小组,由图书馆老师带领,把事先捆好的图书按类有序搬到新书库,并放到各类的书架上,学生一组跟着一组,一个人跟着一个人,排着队往返不断的搬着书,好似蚂蚁搬家一般,整整搬了一天。由于当时藏书量少,只启动了一层书库。其实,“倒库”是图书馆发展的必然,他也是图书馆业务的一部分。
图书馆“倒库”是个体力活。每次"倒库",我们都要双手要夹住十几,二十几本书,要上下前后书架的折腾,且不说浑身上下灰头鼠脸,就是两只胳膊,一天搬书下来酸痛酸疼的,下班回家啥也不想干,好在那时年轻,睡一宿觉体力就恢复了,不影响第二天的工作。
那几年,图书馆相继来了一批图书馆专业毕业的大学生,张凌超、赫蓝林、刘春月、扈志民、郑峰、王爽、徐颖……他们恰逢青春年少,风华正茂,活力四射,他们热心工作,专业有术,是图书馆的新生力量。
他们的到来使图书馆的面貌焕然一新,各项工作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以往空着的图书馆大门两侧,挂上了刻有近代诗人徐志摩的《再别康桥》的牌匾,“寻梦 撑一支长蒿,向青草更青处漫溯”,图书馆的墙上出现了“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知识是打开智慧大门的钥匙”等诗句名言,阅览大厅的墙上挂上了马恩列斯,毛主席还有孔子及科学家的画像,书库里挂满了祖国山水素描画,推开图书馆的大门,一幅长白山画卷扑面而来,苍松翠柏屹立在巍峨的群山之中…….优雅安静的图书馆,更富有了文化艺术气息,学生们在这里寻梦,筑梦,老师们在这里潜心钻研,放飞理想,浓浓的知识氛围,阵阵的书香,为师生们留下了拼搏学习砥砺奋斗的串串足迹。
在学校的各项活动中,图书馆团队更是以一种充满活力的姿态展现在学校的校园中。
运动会开幕式上,图书馆出场时的一抹中国红,惊艳全场;篮球场上刘春月单手勾球,腾空一跃,远射三分,技压群雄;乒乓球台前,张凌超的反抽,郑峰的削球,刘春月的左手扣杀,我的近台快攻,为图书馆赢得团体一等荣誉,还有学校汇演中马树生的二胡独奏,林娟的独唱,女生的集体舞,都一一获奖。图书馆可谓人才济济,大家都为集体全力拼搏赢得荣誉。
很想念图书馆的女同胞。十八岁就到图书馆工作,貌美如花的林娟,豆蔻年华,清纯的就像一汪水;女高音张春兰,她演唱的“长江之歌”,犹如天籁之音听得我们如痴如醉;模特身材的刘春月,那矫健的身影,是篮球场上一颗耀眼的明星;著名近代史学家教授的女儿王莹,历史底蕴深厚,以史鉴今,她宽厚的心胸,向大姐一样温暖体贴着我们每一个人;还有憨厚淳朴的王敏,具有文艺才华的孙玉琴、贾铁顺,热情洋溢,充满活力的徐颖,优雅温柔的徐丽和彬彬有礼的叶艳华……
总之,图书馆的女同胞,各个率性洒脱,巾帼不让须眉,顶起了图书馆的半边天,她们在学校里每到一处,都是一道靓丽的风景,与她们一起工作我感到无比的快乐和幸福。
图书馆是一个团结向上,充满活力的的集体。
(七) 馆宝
要问我吉林财税高等专科学校图书馆的镇馆之宝是什么?当属《四库全书》。
八十年代中期,上海商务印书馆,征订藏于台北图书馆的《四库全书》影印件准备出版发行,每套定价人民币5.5万。当时主管图书馆的陈炳良校长,得知这一消息后,多次指示图书馆一定要馆藏一套《四库全书》,没有资金他亲自去财政厅筹措,在陈校长的积极努力下,我馆购置了一套影印本《四库全书》。这在当时引起了省内图书馆界的轰动,多少图书馆学者,前辈羡慕不已,如果我没记错,当时吉林省图书馆界,有馆藏这套书的图书馆不超三所。为这套书我们专门购进了新书柜,设立了独立藏书室,有专职人员负责阅览。那时参观阅览这套书的人很多,特别是学校来了客人,陈校长都要带他们参观阅览一下这套书。陈校长来学校之前是《吉林省财政科研所》的所长,他知识渊博,通今博古,一直致力于中国经济问题的研究。陈校长对这套书情有独钟,如果没有陈校长的远见卓识,我们一个小小的专科图书馆,是不可能馆藏这套书的。
《四库全书》我在进修《文献检索》课时听老师泛泛讲过,但,并没有很深的印象,这次图书馆收藏了这套书,通过对书籍的分类,编目,又翻阅学习了这套书,我才知道,这是一部官修丛书,是(清)乾隆皇帝诏谕编修的,全书分经,史,子,集四部,收书3503种,79309卷,存目书籍6793种,93551卷,分装36000余册,约10亿字,是中国传统文化最丰富,最完备的集成之作。
《四库全书》不仅文献资料珍贵,自九十年代我馆收藏以来,又有多个出版社,多次影印出版,当初我馆价值5.5万的藏书,现已升值数倍。
(八)感悟
三十年来,我始终工作在图书馆,我熟悉掌握图书馆每一个工作流程,从图书的采购、分类、编目、加工、到入库、上架、借阅……每一工作环节至今都能清晰地展现在我的眼前,我每天的工作虽然平淡无奇,但,当我抚摸着每一本图书,那跳跃的文字,淡淡的书香,知识的力量就在我心中氤氲开来,我细心品读着书籍内容的点点滴滴,感悟人生的跌宕起伏,我常想,生活里如果没有书籍就好像宇宙没有了阳光,鸟儿没有了翅膀,其人生必将暗淡无光没有方向。
我很高兴也很荣幸,一生能与书结缘,与书结伴,有了书香,我的人生更加绚丽多彩,更加富有内涵,我深深感到,一个酷爱读书的人,一定是一个有温度,懂情趣,会思考的人,他会让你在漫长的岁月里,饱经风霜而依旧温暖向阳,让你在人生的困惑面前处事不惊,不怨天不忧人,在你爱和爱你的人面前,不仅仅有柴米油盐酱醋茶,还有琴棋书画诗酒花……
我从小就喜爱读书,小学时,我看过《神笔马良》《木偶奇遇记》,《宝葫芦的秘密》,《小英雄雨来》《安徒生童话》;文化大革命中,我熟读《毛泽东选集》并能流利的背诵毛主席的老三篇《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愚公移山》还有毛主席发表的诗词。文革中我还看过爸爸的一些藏书,《红岩》《铁道游击队》《红旗谱》《高玉宝》还有前苏联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上初中后我看过舅舅的藏书,《鲁迅文选》《红楼梦》的《石头记》版本,特别是阅读了好多前苏联文学,《高尔基文选》《静静的顿河》《乡村女教师》《卓娅和舒拉的故事》;知青时,我看过手抄本《一双绣花鞋》《第二次握手》;回城上学我在学校读了《资本论》《马克思恩格斯传》《政治经济学》等。
我成长的年代,书籍很匮乏,本着开卷有益,我是遇见什么书,就读什么书,我虽然断断续续的读了一些书,但,让我真正打开读书视野的还是到图书馆工作以后。
刚刚到图书馆工作,看到这么多书,让我兴奋不已,更有些眼花缭乱,我对每一本书都爱不释手,从那时起,我读了四大名著《三国演义》《红楼梦》《水浒传》《西游记》,读了《聊斋志异》《史记》的白话文版,读了鲁迅、老舍、郭沫若、巴金、朱自清、金庸、琼瑶等的作品,读了莎士比亚全集,读了大仲马的《基督山伯爵》小仲马的《茶花女》雨果的《巴黎圣母院》巴尔扎克的《高老头》夏洛蒂·勃朗特的《简爱》等等。由于看书、选书、推荐图书就是我的本职工作,所以,我还有幸涉猎了大量的财经,历史,哲学,科技,中外名人传记,诗词歌赋等等书籍。
有书可读的日子即充实又美好,一辈子能天天“博览群书”,是上天对我的眷顾,我很感动,一个能经常把书捧在手中的人,必将受其恩泽,人生必将充实而丰满,思想必将深邃而多智。
尾声
图书馆员是我终身热爱的职业,我从当初的一名图书管理员晋升为图书馆副研究馆员,三十多年的工作生涯,我经历了吉林工商学院图书馆,从中专图书室到专科图书馆,再到如今大学图书馆的整个发展过程,目睹了图书馆的每一次更迭,图书馆藏书从少到多,从几十册,几百册,到五六十万册,八九十万册,馆舍从无到有,馆员从几人发展到七八十人,服务的师生从二三百人到四五千人,如今服务的师生近两万五千人之多……
图书馆的每一次华丽转身,都是全体馆员不懈奋斗的结果,是图书馆员铸就了今天吉林工商学院图书馆的辉煌。
2020年秋,退休十二年的我与好友结伴,游览了座落在卡伦湖畔的吉林工商学院的校园,秋阳高照,蓝天白云,优雅宏大的校园,辦公樓,教学楼,运动场,食堂,学生宿舍鳞次栉比,排列整齐,我们来到图书馆,受到了张凌超馆长热情的接待,许多在馆的老同志知道我们的到来,都涌到馆长室,大家见面问寒问暖,分外亲切,毕竟是多年在一起工作的战友,情深谊长呀!张馆长要带我们参观一下图书馆,由于正值学生借阅时间,为了不打扰学生,我们谢了馆长,说下次来再参观吧。随后我们在一起拍了照。
走出图书馆大门,回眸望去崭新的校园秋色正浓,澄澈的天空,万里无云,楼宇建筑衫托着流金的黄,似火的红,如玉的绿,整个校园五彩斑斓,美不胜收,多么希望在这么秀美的校园里,再有一座现代化的图书馆拔地而起呀!让师生们在这里尽享知识的力量。"博学善思 厚德自强"让同学们遨游在知识的海洋里,敏学笃行,天天向上。
古人说“腹有诗书气自华”,我更觉得腹有诗书不但气自华且情更深,读书不仅是我的一种喜好,更是我的一种信念,一种情思,一种大千世界包罗万象的眼界与胸怀。
我喜欢读书,热爱读书,更敬畏我的工作岗位——图书馆。
祝愿工商学院图书馆再铸辉煌!
写于二零二二年十月十日
于家中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
情系图书馆—忆我的馆员生涯
本文链接:
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gldzrtx.html
延伸阅读
那年盛夏诗歌
环境监察队工作总结范文
优秀教师学习心得范文
华胥引的读后感300字
《Its red》教学反思范文
农资购销的合同范本
竞选中队委优秀演讲稿
辞金蹈海的成语解释
《世纪宝鼎》公开课教案设计
因为爱你,所以牵挂
今生今世红尘醉——美到
一个90后的内心独白
致已逝去的高中年华
深度阅读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美文阅读网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
情人节
母亲节
重阳节
清明节
端午节
植树节
元宵节
妇女节
愚人节
圣诞节
父亲节
教师节
儿童节
劳动节
青年节
建军节
万圣节
平安夜
光棍节
中秋节
国庆节
感恩节
腊八节
更多话题
栏目导航
摄影
故事
互联网
读书
旅行
热点阅读
浅谈一下爱情
工具箱
追寻你心
《宇宙》
煎熬
有中医保驾护航,为什么古代中国人平均寿命却很短?
小乌龟死了
这段时间很颓废
话说富平“铸鼎村”
梦幻少女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