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用類比發是不需要使勁的;你如果不能擦覺或「看到」每件事都可以被類比發的關係,那麽就算再費力也沒用。魔法師或變戲法的人必須經過長時間的訓練才能不用力的專注,所以你才能成為真正的「魔法師」或「變戲法的人」;你才會懂得如何輕鬆地應用類比發。
這種和諧的意識狀態是源自於無意識的整合,亦即統合了自發的創造力與刻意計畫的執行力,這也是榮格心理學派所謂的「個體化歷程」(individuation),「整合人格中的意識與無意識元素」或揭露「本我的完整性」。這樣才能出現「不用力的專注」和不用力的洞見」,而我們才能在實修和理論的學習上有所收穫.
個人知識補充
荣格 -个体化历程
个体化(individuation)是荣格理论的核心概念,它指的是,人在真实生活中努力去认识和发展他∕她心灵与生俱来的潜能。由于原型的可能性非常多,任一个个体化历程难免无法达到所有天生的可能性。所以,重要的不在于达成的量有多少,而是人格是否忠于自身深层的潜能,不要只是被自我中心的自恋倾向牵着鼻子走,或只认同于集体文化的角色。
荣格自我可能认同于个人潜意识里与更宽广的个体化历程格格不入的结构。这种情况常常导致精神官能症──感觉被撕裂,无法动弹、麻木。困在童年时被指派的家庭角色里,会造成这种精神官能性分裂,就像停滞在早期阶段而不愿向前迈步的人,也会有同样的后果。
自我也可能认同集体范畴里所设定的角色而和个体化历程脱节──不管认同的是集体潜意识所设定的原型角色,而使自我变得膨胀;还是认同集体意识所设定的社会角色──无论角色多么重要,都会逐渐和个体命运相违背。认同于某个社会角色(认同人格面具),即便这个角色再怎么受到社会中一大群人所认可或赞扬,都不是个体化。荣格认为希特勒和墨索里尼就是认同集体潜意识所塑造的人物,而导致他们两人以及两个国家的悲剧的例子。
极端认同客体心灵(集体潜意识)里的原型角色,会导致精神病式地认同一个更大(更不具人性)的自我。某些原型认同,就是自我和某个文化英雄或救赎者角色──耶稣、拿破仑、世界之母等等──混淆在一起。就连负面的认同也会深入原型的部分(负面膨胀),好比患有忧郁症的人感到自己犯了“不可饶恕的罪恶”,自我暗示连神都没有权力原谅他。
要描述成功或典型的个体化历程很困难,因为每个人都是独特的。我们可以说这历程有其“常态”,譬如把个体化的一般历程比拟成太阳的轨迹──从太阳升起至轮廓清晰的前半段,缓缓落下终致西沉的后半段2──不过,从近距离来看,就像在分析过程所看到的,这样的归纳时常出现例外。
無意識 潛意識潜意识,心理学术语。是指人类心理活动中,不能认知或没有认知到的部分,是人们“已经发生但并未达到意识状态的心理活动过程”。弗洛伊德又将潜意识分为前意识和无意识两个部分,有的又译为前意识和潜意识。
我们是无法觉察潜意识的,但它影响意识体验的方式却是最基本的—我们如何看待自己和他人,如何看待我们生活中日常活动的意义,我们所做出的关乎生死的快速判断和决定能力,以及我们本能体验中所采取的行动。潜意识所完成的工作是人类生存和进化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無意識佛洛伊德
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中将人的精神意识分为意识、前意识、无意识三层。无意识成份是指那些在通常情况下根本不会进入意识层面的东西,比如,内心深处被压抑而无从意识到的欲望,秘密的想法和恐惧等。主要的无意识情况有:①确实没有意识到,如视而不见,听而未闻;②曾有所意识但没有与别的意识片段联系起来,因而一过去就丧失了;③对个别情况的意识被组织在一较大片段的意识活动中而没有特别显示出其存在。无意识起初是由哲学家提出来的,后来,它才逐渐吸引了心理学家尔后是神经生理学家的广泛兴趣。
自我 本我 超我自我
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的认识。具体地说,自我意识就是个体对自身的认识和对自身周围世界关系的认识,就是对自己存在的觉察。认识自己的一切,大致包括以下三方面的内容:一是个体对自身生理状态的认识和评价。主要包括对自己的体重、身高、身材、容貌等体像和性别方面的认识,以及对身体的痛苦、饥饿、疲倦等感觉。二是对自身心理状态的认识和评价。主要包括对自己的能力、知识、情绪、气质、性格、理想、信念、兴趣、爱好等方面的认识和评价。三是对自己与周围关系的认识和评价。主要包括对自己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地位、作用,以及对自己与他人关系的认识和评价。
本我
本我即原我,是指原始的自己,包含生存所需的基本欲望、冲动和生命力。本我是一切心理能量之源,本我按快乐原则行事,它不理会社会道德、外在的行为规范,它唯一的要求是获得快乐,避免痛苦,本我的目标乃是求得个体的舒适,生存及繁殖,它是无意识的,不被个体所觉察。
超我
超我为精神一主要成份,多半无意识,少半有意识,产生于自我,对父母、老师或其他权威的劝告、威胁、警告或惩罚表现出顺从或抑制,从而反映出了父母的良心和社会准则,有助于性格形成和保护自我来克服过胜的本我冲动。
超我是人格的道德价值部分,它代表的是理想而不是现实,要求的是完美而不是实际或快乐。超我是由自我中的一部分发展而来的。它由两部分组成:自我典范和良心。自我典范相当于幼儿观念中父母认为在道德方面是好的东西,良心则是父母观念中的坏的东西。自我和良心是同一道德观念的两个方面。
神经症的产生
弗洛伊德认为,只有三个“我”和睦相处,保持平衡,人才会健康发展;而三者吵架的时候,人有时会怀疑“这一个我是不是我?”或者内心有不同的声音在对话:“做得?做不得?”或者内心因为欲望和道德的冲突而痛苦不堪。或者为自己某个突如其来的丑恶念头而惶恐。这种状况如果持续得久了,或者冲突得比较严重,就会导致神经症的产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