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我该如何和你告别:一块微不足道的墓碑

我该如何和你告别:一块微不足道的墓碑

作者: 四月鹿 | 来源:发表于2019-03-29 15:53 被阅读0次

最近直面了同龄人的死亡。

一位同门的师兄病故了,27岁。

27岁,无数种可能。如同二十余年载松树,乘着春日一溉,生意总是日渐欣欣。

我和他其实不曾谋面过。

我刚来到时,房间的值日表上还有他的名字,实验室中他曾经的桌子还是有人活动的原状,用书撑立满了书本和打印的论文。

大家讨论起他时明快得很,好像他出去打了一场球、吃了一顿饭,随时都会回来,和所有生气勃勃的普通人一样。

但是他病了,病得猝不及防又不知所措。

2016年暑假他还在校的时候,偶发感冒、牙疼,细小的病痛却始终缓不过来。

最终他被诊断为急性白血病,如不治疗只有三个月的寿命。

有的时候人们很难承认病痛是某一种“天意”和“概率”:因为此时力所能及又津津乐道的一切养生道、加餐饭、兴歇自然,都无能无力、无为无妄。

在搜索他的时候,还能搜到几年前他在学校健康运动主题的活动上的发言,他说:

虽然现在需要更多地利用网络去完成学业,但是我们不能因此就是忽视了体育锻炼。积极向上、健康阳光的生活态度,健康的体魄才是最大的人生财富。

一个健康的、健壮的、热爱运动、无不良嗜好的高校青年,似乎无论如何都不该成为概率的牺牲者。

万物为刍狗,没有人例外的。

他的家境并不富裕,父亲是普通的农技员,母亲是下岗职工,而他是独生子。病症雪上加霜。

但是他真的没有放弃。

我一直觉得坚持比放弃要难太多,总有人们敢放弃却不敢在乎,敢死去却不敢活着。活着辛苦又疼痛,姿态还不好看,比潇洒地死去要艰难多了。

他说:我敬畏生命,所以我不敢轻言放弃,我心疼父母,所以更想坚持到底。

李开复在《向死而生》中写道:  “在毫无防备下,我战栗地感受到死神和自己离得那么近;和病症交手的诊治过程备受痛苦,让我仿佛从云端瞬间坠落,刹那间,不知身在何处,渺小且无助。”

没有人知道他的治疗过程是怎样的疼痛,他也从来没有提到过。他的文字里只有“尽快康复,继续回校完成学业;工作报答父母,回报社会,回报国家”

图片来自筹款页面

学校和校友们也在力所能及的帮助着他。

2017年的春节,正月初六,民间习俗说初六“送穷神、迎曙光”。他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无菌舱中回输了父亲的造血干细胞,手术一切顺利。

他在记录中写道:

第一次治疗期间,第一时间就得到了来自学校、学院、校友、老师及亲朋好友的各种关心和资助,在此一并感谢,铭记于心!!

连我这个他没有见过面的师妹,他都专门来加了我的联系方式,对我表示了感谢,虽然我们能帮的真的少到微不足道。

回输手术后,他在苏州治疗休养半年,2017年夏天好转重返南京,全家在学校附近租房子住下来。

图片来自筹款页面

他什么都没有放弃,继续了中断的学业,顺利毕业,拿到了硕士学位。

那段时候我见过他的父母,一对平实无华的父母亲,对着我们有点怯,却始终带着笑容。

他们拖着行李箱来到实验室,缓慢但精细地打点装走了他桌面上所有的书,清空了属于他的抽屉。

师兄再也没有东西留在这里了,也许新生活要开始了。

命运开了好大一个玩笑,但是玩笑没有结束。

论文答辩前后,他开始咳嗽,经过多次排查,专家认为是肺部慢性排异,确诊为闭塞性细支气管炎。治疗的费用高、难度大。

尽管专家治疗方案相当完备,仍然不能阻止排异的进展。

他写道:

目前的我正在重症监护室熬过每一次艰难险关,医生说如果我能熬过这段时间,等我体征稳定下来,可能肺移植是最好的解决方案。

那时我可能要度过一段“休眠期”,我将不能说话,也不能写字,现在提前写下这段文字。

我将再次接受考验,我要咬紧牙关坚持下来,因为我还没来得报答养育我的父母,还没来得及回馈帮我爱我的社会,还没来得及回报国家,或许有更多人生精彩要我去体验。

当一切向好的时候,他还是走了,猝不及防。

抢救病情任进一步发展,后出院后病故。

小的时候看《圣斗士星矢》,沙加死后,只记得他肉身湮灭,影像缓缓走向了沙罗双树,双树的花瓣在他身后漫天飞舞。

沙加说:

花开了,然后又会凋零……星星是璀璨的,可那光芒也会消逝。这个地球、太阳、这整个银河系、甚至连这个宇宙,也会有消灭的时候。

人的一生和这些东西相比,简直就像是刹那间的事情。在这样的一个瞬间,人降生了,笑着、哭着、战斗、伤害、喜悦、悲伤、憎恶、爱......

佛:

死并不是一切的终结,即使是死也只不过是变化的一种。

我不是没有遇见过同龄人的死亡。

一起朝夕相伴跳舞的学姐两年前因为脑血管瘤猝然离世,她的父母带着她在人间的残余,对大家说,“谢谢大家,她已经跟着我们顺利回家了。”

此后她的父母继续使用着她的各种账号,翻出她唱过的翻唱和儿时的照片,为她的蚂蚁森林浇水,用她的名字种樟子松。

人太脆弱了。

万物有灵,人有一颗自然界无上英灵的大脑,却有着脆弱不堪的身体。

密布的血管、纠缠的神经、弧度脆弱的脊骨、至死方歇的脏器。

一点细末的压迫,一片骨节的畸变,一个DNA的断裂,都可能吧肉身置于疼痛与不可逆转的覆灭。

一颗长在血管旁的瘤子,一瞬间想不开的思绪,还有更多寻不到因的病、找不到源的痛,都有可能夺取一条生命。

然后依赖着这一条脆弱的生命维系的小世界,就此分崩离析、坍塌覆灭。

每每遇上这样白发人送黑发人的事情,我的母亲总是比我还要感同身受,那是一种母亲的共情。

她说:每次我想到他们和你一般大,总会联想到如果是你,我要怎么办,就一点也不敢想了。

失独之痛,或许应该讲到最近的《地久天长》——虽然那是时代大背景下的失独,但是是一样泰山压顶一般的无力感。

男主人公刘耀军和自己前前后后四个孩子的告别。

孩子间的恶意、浩浩的打闹,害死了耀军的儿子星星。

二十年前,耀军对同样痛苦不堪的浩浩的父亲英明喊道:“只要活着,就一个字都不要说出来”。

生者面对死去的、活着的下一代,选择“一个字都不要再提”,巨大的痛苦慢慢变成行尸走肉般的温柔。 

影片的最后,耀军和丽云去荒山扫墓。

两个人无言、沉默,这个时候浩浩的孩子出生了,下一代也成了父母。而他们的眼前只有成片的坟墓。

时代的悲剧和无缘由的病痛,都让一切人的作为变得如此没有力量。

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又有谁可恨呢。

失独的父母亲们,连恨意的对象都没有,苍苍茫茫,无处安放,厚重又轻飘,无限痛苦、无处纾解。

意义?

我不知道为了死者而写的文章到底有没有意义,但是还是想要为他们留下些什么。

事实上如果万事追求意义,那么被满当当的“意义”塞满的人间大概会是冰冷冷的。

连活着本身也许都说不上什么意义,某种意义上就是熵增与虚无,又何必追问万事万物的意义。

《生命的清单》有一段很著名的话,后来《寻梦环游记》等也反复使用了这一段话。

人的一生,要死去三次。

第一次,当你的心跳停止,呼吸消逝,你在生物学上被宣告了死亡;

第二次,当你下葬,人们穿着黑衣出席你的葬礼,他们宣告,你在这个社会上不复存在,你悄然离去;

第三次死亡,是这个世界上最后一个记得你的人,把你忘记,于是,你就真正的死去,整个宇宙都不再和你有关。

作为普通人,大概再难像王勃一样一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留名千古,姓名永不死去。

我们能做的,大概就是留下些什么,让那“第三次死亡”来得更迟一些。

刘宇坤在《奇点遗民》中构建了这样一个世界:人们抛却脆弱的肉身,把数字化生命、影像化记忆转换成虚拟数字和神经电路,上传到虚无的网络空间。人们借此获得永生。

在目前这个神经元一样复杂的网络世界里,某一个小小的节点,我们存下一段又一段短暂的生命。

文字是负熵,靠着文字和缅怀的微薄之力,逝去的生命被短暂地纪念。

这是密密麻麻节点中的微不足道的一块墓碑。

盼望安息。

相关文章

  • 我该如何和你告别:一块微不足道的墓碑

    最近直面了同龄人的死亡。 一位同门的师兄病故了,27岁。 27岁,无数种可能。如同二十余年载松树,乘着春日一溉,生...

  • 改变无数人的墓志铭

    在伦敦闻名世界的威斯敏斯特大教堂地下室的墓碑林中,有一块名扬世界的墓碑。 这是一块很普通的墓碑,微不足道...

  • 我该如何和你在心底告别

    你是我懵懂的青春里最期待的美好。 我已经试图忘了你很久,然而你却仍然时不时出现在我的梦里。 你是我未被他人发现过的...

  • 【日更81】当我开始不再联系所有人

    年终了 是到该告别过去的时候了 我想 我也该和你告别 也要和所有人告别 其实我认识的人并不是很多 打交道的也少 能...

  • 兴宁,我该怎样和你告别?

    兴宁,我该怎样和你告别? 文/宿茵 两年前,我来到这座城市。对它的第一印象就一个字——热,是把人放在锅炉上炙烤的那...

  • 我该如何告别

    若错过请你乐观。 当陪你的人要下车时,即使不舍也该心存感激,然后挥手道别。 ...

  • 我和你

    我和你 我和你 没有最好的结束 却有美好的回忆 和更好的挥手告别 我和你 心没有连在一块 只因外界一点点的话语 而...

  • 写给天蝎

    得不到的人要好好告别。 该怎么说,我不想和你说再见。该怎么放下你。可能只能,通过说尽你的坏话,再和你说尽狠话,把你...

  • 我该如何向你告别

    我该如何向你告别 徐 敏 时光如水般汩汩流过,悄无声息地流到了2017年年末。站...

  • 我该如何去告别

    距离毕业典礼的日子,已经过去了近两周的时间,想了很多,最后还是决定写些什么,虽然文采拙略,但还是想为以后的自己留下...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该如何和你告别:一块微不足道的墓碑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golb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