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有楼的的父亲,是一个乡村医生。名叫李德贤。李德贤在乡村行医,颇有名气。李有楼是家里的长子,人们也喊他大楼,长得一米八的大个,然而他是一个傻子,用乡里的话来说就是不够数。傻子自然娶不上媳妇。虽然傻,有人调理着他,也知道干活,队里干个直活,家里挑水的活都行。
二儿子有棚人精明,长得敦实,娶了一个媳妇更是精明。又生了两个儿子,在公婆跟前更是吃得开。老三有粮跟前现时下只有两个女儿。老四呢还没有成亲。
先说说老二媳妇怎么个精明法,那时候白糖是个稀缺玩意。婆婆买了一罐子白糖回来,放在正屋的桌子上,儿媳妇会特别殷勤的为老公爹拌上一碗糖水,然后喊爹喝糖水。然后老二家的就会把糖罐儿搬到自己的屋子里,等到白糖喝完了,空罐儿拿出来放在桌子上,勺子刮一刮糖罐子,又拌和了一碗糖水,奉送给了公爹。如此一罐白糖老人只喝两次,其余都进了她两口的肚子。
有长辈在的时候,傻老大跟爹娘吃饭,好歹总能吃个饱。可是爹妈不能跟一辈子,几年之后,两位老人都走了,家产一分四份公平得很。
唯独这个傻老大,他的归属成了问题,研究召开全家会议吧。弟兄四个坐在一起,老二说:“叫咱大哥自己说跟谁过生活,把事实给他摆那。”老三和老四就说,“怎么个摆法?”老二就说叫我问咱大哥:“大哥,你想跟谁过呢?说吧,你是想要个儿子呢,还是想要个闺女呢,还是想要个兄弟呢。”
这不很明显吗?你想要儿子就跟老二过。想要闺女跟老三过,想要兄弟就跟老四过。以那个时候人们的思想,人们大多是想要儿子了。以李大楼这傻子也想要儿子,理所当然,他就跟老二过了,李大楼名下的三间房子,当然也都归属于老二了。这老二媳妇设计的对话,结果也终于趁心了愿。
那年秋天玉米秀红缨儿的时候,一天中午老三李有粮碰见了赵奎,眼见他急匆匆的走过来。老三说:“奎兄弟去哪儿呢?这么急?”赵奎说:“我去告诉咱二哥,让他管一管恁家老大,他把我地里的嫩玉米都给吃了十来棒子了。”
老三立即拦着了赵奎:“吃你几个棒子咋了?亏咱们还是干亲戚了,你去告诉二哥,二哥没面子,大哥的时光更不好过。不行到时候玉米收拾了我给你一篮子。”
李大楼确实饿。在外面游荡到家了过了饭时候没有饭吃,弟媳做饭少了还轮不到他吃。更何况他的饭量很大。他去拾东西吃,青菜叶,萝卜,更有别人扔在垃圾里的东西。
老二夫妻俩可说他是个傻子,不知饥饱,吃的饱饱的,没有啥事了,一直翻腾东西。可真会给人架丢人。
李有粮,看见大哥可怜,经常给大哥端一碗饭,或者拿两个馍馍,也是偷偷的叫他吃了。有棚两口子如果知道了也会和他生气的,可怜大楼一米八的大个子瘦的象麻杆。
这一年的冬天,大楼终于在又冷又饿的情况下,躺倒在老屋的那间土坑上,浑身哆嗦。老三心说这两天怎么不见大哥的人影呢?看见老大的情形,去找了他二哥。二棚说请了医生了,鬼知道到底请没有请。大哥的抚养权归老二管。老三不好横插一杠子。以老二婆的性格,她还不得说老三来争财产了呀。
眼看着大哥是没了日子,就上报了队里。队长给批了两棵大梧桐做棺材。
当时做木匠是刘轩和谢老亭师徒两个。棺材做好的时候,老三有粮又去了,一见到那个棺材他就急眼了,说你们两个怎么干活儿的?做的这么小,能装下不能啊?俺大哥一辈子憋屈,死了也不能松散下一下呀。”好大两棵树,做的棺材很小。
两位木匠。一直陪着笑,“你瞧瞧这个边条儿,咋样儿?中不中?这边条儿冲的直不直?”做棺材大小主家说了算,主家想剩余一些木材板儿呢。两个木匠平时都看不惯二棚两个的行为做事,一辈子精明的说人话,不办人事,人都死了,还要克扣棺材板去。两位木匠的给大楼住这个棺材的时候就只用中间的直条,把边条什么的都去掉了,冲了又冲,锛了又锛的,棺材是做好了,一块有用的板块儿也没有给老二有棚家剩下。
把大楼给装进棺木的时候,老三给老二说过的话,老二一样也没有兑现。队里给每个人都分有棉花呢,既然人都死了,用一点点棉花,薄薄的抹一层就行,给他做一个铺盖,打发哥哥出门了,一辈子共算齐正一回。老二回答的倒是爽快。说都准备齐了,扯得布料,做好了。
到了入殓的时候,还是那个被尿湿的破铺盖,这时说什么都迟了,没有一个儿子在跟前,只有老三和老二两个人,抬着破铺垫子,直接硬是塞进了那个狭小的盒子里。胳膊都翘在身子的上面。老三有粮说,咱哥连个腰带也没有?到阴间也成天用手提着裤子。老二看见绳子上搭着一个破红布条儿,他就从上面拽下来,给老大捆在了腰间。1m8的个子,一根二尺多点的布条就束住了腰。
然后这里有棚准备用架子车把老大拉到地里埋了。说是找不着人抬棺材,老三这时和老二杠上了,人一辈子最后的“十六抬”一定要让老大给坐上。
老三他自己买了盒烟去到邻村请把式头, 一说是大楼死了,那抬杠的把式头没说二话,只说了一句,大楼这人真是个苦命人呐。
人生最后的十六抬,大楼这个人总算是混上了。
人们都说李有楼是被饿死的,李有棚这家子太不是人了,村里人都不和他家共事,怕被算计了。
从此,李二棚家留下了许多耐人寻味的事情。他家办事,没有人肯去帮忙,他去邻家借东西借不出来。儿子好不容易说了门亲事,第二天就要见面儿了,花糕都整好了,女方送来通知,说不愿意了。
到后来的儿子娶媳妇都是偷偷的,不敢让人知道。为什么呀,那还不是为人办事“太好”了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