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越学习越焦虑,问题出在哪里?

越学习越焦虑,问题出在哪里?

作者: 情绪力研习社 | 来源:发表于2021-01-28 19:18 被阅读0次

    文| 林 语

    字| 1426

    上周末,我家先生下班回来,直奔我的书架翻箱倒柜,想找一本解决问题的书,我问,“想要解决什么问题,哪一类呢?”,他一时语塞。细问之下才知道,原来是开会时候大领导表达了对部门负责人的期待和要求,“作为管理者不能只精专于技术,还应有业务之外的能力提升”。

    一直标榜自己是“研学院”而非“商学院”的技术人士,向来对管理类培训不屑一顾,这下可慌了神,一时间不知道从何入手,慌乱抓了几本书捧回屋里看起来。看着他焦虑的神情溢于言表,我不禁笑笑,善读历史的人怎会缺乏解决问题的能力,这都是之前他教会我的,那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呢?

    在秋叶大叔的《高效学习7堂课》中,提供了很好的经验,书中把学习者分为两种类型,即“松鼠型学习者”“蜜蜂型学习者”

    什么是“松鼠型学习者”呢?

    我就读的高中,刚好院子里就有养松鼠,每到课间看着松鼠上蹿下跳,把散落地上的松果一个一个搬回树洞,准备留着过冬。松鼠们很聪明,不会把所有食物都放到同一个“篮子”里,会存放在不同的树洞,但这样也导致一个问题,等到冬天真正来临的时候,松鼠已经忘记了把松果存在了哪个树洞里。

    这就是“松鼠型学习者”,看到好课,去听,看到好书,去读,不管怎样,先学为敬,只要是好东西,以后肯定用得上。然而,等我们真正要用的时候,就发现不知道被存在哪个“树洞”里了。

    而蜜蜂就不一样了,蜜蜂在劳作之前,会先把蜂巢结构搭建好,而之后的每一次劳作都是在往上面添砖加瓦,日拱一卒,就会越来越强大,不仅可以储存食物还可以挡风遮雨,最重要的是每一点付出都没有浪费。

    “蜜蜂型学习者”,就是先搭建认知圈,把最简单,最基础的框架梳理清楚,然后筛选出适合自己的内容,再一点点积累

    很多大咖的学习模式都是“蜜蜂型学习者”,而我们大部分人还停留在“松鼠型学习者”。这就好比,人家每次收获的都是不同部位的零件,最终拼出了钢铁侠;而我们到处收集不同型号的螺丝钉,还不知道要拧在哪,差距就是这样拉开的。

    世界上有两件事是最难的,一是,“把别人的钱装进自己的腰包里”,二是,“把自己的思想装进别人的脑子里”。

    之所以我们学习了那么多知识,却发现记不住、找不到、不会用,是因为那些知识还是别人的,我们并没有真正习得。当然,我们也想成为“蜜蜂”,可问题是,面对信息的洪流,我们不会做取舍,该怎样建立自己的认知体系,又如何区分哪些内容适合自己呢?

    关于这个问题,在周岭老师的《认知觉醒》中给我们提供了答案,书中提出,没有最优、最确定、最权威的认知体系,只有最适合我们当前状态的认知体系。筛选适合自己的内容,这三个原则可以帮到我们:“有关联”“有需求”“有触动”。

    “有关联”

    知识的获取不在于多少,而在于是否与自己有关联,以及这种关联有多充分。有关联,可以让你注意到它,而强关联,你才有可能把它纳入自己的认知体系。

    “有需求”

    在准备读一本书之前,先来想一下,这本书/这门课可以帮我们解决什么问题?如果你想不出,说明你对它并没有强烈的需求,其实就可以暂时不用去学,不要让它耗费你现阶段的精力。

    “有触动”

    一些知识非常有道理,但距离我们的认知或需求太远,无法对我们产生触动,也很难进行关联。只有处在认知圈边缘的知识,最容易让人产生触动,也最容易与现有的知识进行关联。

    图片来源:《认知觉醒》周岭

    学习本应是件开心的事,如果觉得学习很痛苦,如果不能帮我们解决问题,如果让自己越来越焦虑,那一定是用错了方法,应该把乐趣还给学习。

    那么问题来了,你们猜我为什么要分享这个点呢?

    /END/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越学习越焦虑,问题出在哪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guxt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