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东汉明帝永平十年(公元67年)传入我国,至今全国大约有近二亿信众。自佛教传入我国一千九百五十多年来,出现了法显、菩提达摩、玄奘、惠能、鉴真等许多高僧大德,为佛教在我国本土化,为中华文化多元化,为人类文明融合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还有一些,在佛教发展史上有不可磨灭贡献,但又有些荒诞不稽的圣贤,让人景仰又让人不解。也许是我们的浅箔导致无知,我想,我们应该多些虔诚,多些敬仰,多些研究,才能真正地认识他们,了解他们。
不负如來不负卿的仓央嘉措。他就是西藏五世活佛达赖的转世灵童六世达赖喇嘛。当地传说,他出生的时候,有异象当空,天生七阳,山间霞光万丈……;又,据史书记载,他刚会说话时就对人说:全西藏都是我的,我要回布达拉宫,那里才是我的家;还有,当这些灵异事情由地方官报到顶层,布达拉宫派了两位活佛带着一大堆掺有五世达赖法物的东西请他挑,他居然一件不漏地把五世达赖法物都挑出来……。他菩提根深种,辨物续前缘,这样,理所当然他被确认为转世灵童,他就是六世达赖喇嘛仑央嘉措,他告别乡愁亲情的故土,告别青梅竹马的女友,在一路梵音中被恭送进金碧辉煌的布达拉宫,他成了雪域高原的活佛,他在酥油香雾的迷蒙中,在圣音袅袅的梵唱中,接受万众的顶礼膜拜。但他知道,是如来佛祖选择了他,是万千信众景仰佛祖而崇敬他。他也心知肚明,他是孤零零一个人进入布达拉宫,这里他没有他的根基、没有亲人、没有朋友,他只有孤零零的自己,他只是布达拉宫的标签、傀儡和工具。他有达赖之名,却没达赖权势之实,政治上任摆布,生活上遭禁锢。当时的雪域高原,藏、蒙高层正在演绎一场诡谲政治纷争,上演一部风云变幻的大戏,他无能选择,也无能为力,只能耍了个小把戏,把自己装成放荡不羁、骄奢萎糜、纵情声色、不思作为,给自己披上一层保护色。他自己说,“住进布达拉宫,我是雪域最大的王。流浪在拉萨街头,我是世间最美的情郎”。每天晚上,他都化名达桑汪波流连拉萨街头的歌舞香榭,在灯红酒绿中放纵酩酊,甚至曾留宿姻花场所,他转山转水转佛塔,终于碰到了自己的真心所爱的美丽姑娘玛吉阿米,他放下过天地,放下过万物,就是不会放下玛吉阿米!从此他成了姑娘佛前的一朵青莲。而且,还写了很多充满儿女情长、情爱绵绵的情诗,甚至有人把他当情僧。但我认为,他的很多诗充满禅机哲里,更像是在弘法的佛诗。如“夜里去会情人,早晨下了雪了。保不保宻都一样,脚印留在雪地上”。看是情诗,但却在告诫人们,若要人不知,除非已莫为!又如他的“问佛”:一问容颜“为何不给所有女子羞花闭月的容颜”?佛答:“容颜昙花一现,惟有纯净仁爱的心才是世间最美最恒久的”;二问遗憾,“世间为何有那么多遗憾”?佛答:“这是一个娑婆世界,娑婆即遗憾”,人生十有八九不如意,不管八、九,只问一、二,三千大千世界堪忍则忍,忍住了,就守住了;三问孤单,“如何让人们的心不再感到孤单”?佛答:“每个人从生到死都是独来独往的”,“每一颗心生来都是孤单而残缺的,都希望脱单,即使遇到心仪的另一半,也会一个先行离去,你便成百年孤独,谁也不例外”;…………九问九答,都是在弘扬佛法,在他的诗里,不但有深厚的宗教之爱,也有寻常的男女情爱,他把诗声变成梵声,他以诗情感悟众生,以诗意普渡众生,以佛法成全众生,当然也成全了自己。他“曾虑多情损梵行,入山又恐别倾城。世间安得两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六世达赖朦胧隐晦的行为和诗歌,是别具一格的弘法艺术,亲切、具体、深刻,广受欢迎,成为净化人心,在藏传佛教中有深远影响的特别意义。《西藏中世纪史》、《中国明清著名政治人物》等都有积极评价。他真的找到“两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但是,我们知道,从来宗教和政权息息相关、宗教和政治有千丝万缕关系,更何况西藏政教合一的体制。康熙四十六年,由于雪域高原政治争斗的大戏己经降下帷幕,确立仓央嘉措为六世达赖的桑结嘉措败北被杀,胜者拉藏汗上位,即诬陷仓央嘉措行事悖乱,为情僧、淫僧,是假达赖、假活佛,上书康熙皇帝,奏废,诏送京师,行至青海道死……。卒年二十五。时康熙四十六年(1707)。《清史稿》和《清世祖实录》都有雷同记载。但是藏区民间却另有版本:一说他被他的信众救走,从此云游天下弘法,直至1746年才在阿拉善圆寂;另一说他对拉藏汗的诬陷非常气愤,要用青海湖的清波圣水洗滌恶意构陷的污垢恶臭,还原他的清白之身,于是他纵身浩淼连天的青诲湖碧波清浪……。据说,他深爱的姑娘玛吉阿米也追随而至,毫不犹豫地跳进青海湖万顷清波,追随她最美的情郎而去……。
浑身是嘴也难自辩的辩机和尚。辩机是大唐最有才华的僧人之一,学识渊博,文采飞扬。十五岁正式出家,师从当时一代高僧道岳法师。贞观十九年一月,唐三奘西去求经归来,奉旨在弘福寺主持翻译取来的佛学经文典籍。辩机因才华横溢,佛学深厚又仪表堂堂,被玄奘选中,是玄奘九名缀文大德之一,名动朝野。当朝皇帝唐太宗李世民特别钟爱的第十七女高阳公主,也闻名已久,隐隐似有所望。一次偶然邂逅,高阳公主心中祈待骤然释放……。公主本己嫁丞相房贤龄次子房遗爱,但一直感情冷寞,今次一见心中偶像,情不自禁爱意迸发……,而辩机,面对这样高不可攀又美若天仙的金枝玉叶,也是青春勃发,春心欣然迎春风……,辩机也坠入情网,但深深纠缠在矛盾中挣扎,本来他一心向佛,专研佛学,修撰经卷,只普渡众生,这是他终生不变的信仰执念,不会放下。但是这段情缘,他又如何放得下?!有人说,那是“逆世绽放不羁的莲花”;而孚由先生说那是“佛的一个红尘梦”,辩机也矛盾过、挣扎过,但毕竟佛缘尘缘都是缘呵!辩机最终还是无可挽回地坠入情网不能自拨,俩人情投意合,时常缠绵,不久还生了他俩爱的结晶,高阳公主为了弥补丈夫,选了三个绝色美丽宫女送给自已的驸马夫婿。而她送给心上人辩机的更是极尽心思,极尽爱意,甚至把皇家专享的御品也送给…。过份纵爱终归也是祸。不久,因为一个窃贼犯案被官府捕获,在窃贼处更搜出皇家御用玉枕,这下官家颤颤巍巍,顺藤摸瓜更牵出了辩机与高阳公主私情……而辩机又能说什么呢,他就是再能言善辩,浑身是嘴也难自辩,因为他触碰了皇家威仪,沾污了皇家聖誉,龙庭震怒,太宗皇帝下旨腰斩处死了辩机!这个结局是高阳公主无法接受的,她跪在李世民面前苦苦哀求也无济于事!从此,高阳恨透了李世民,甚至李世民驾崩她都没有掉眼泪。辩机死了,为爱而死,不管这种爱是对是错,在大唐史冊上永远留下这么一段轰轰烈烈的情史!辩机死了,他是无悔的,因为他对高阳的爱是真真切切的,如果连自已喜欢的人都不敢去爱,他又凭什么去爱世间万物,去普渡众生呢?辩机死了,但他撰写的《大唐西域记》,他译出的《显扬圣教论颂》一卷、《六门陀罗尼经》一卷、《佛地经》一卷、《天请问经》一卷,《瑜伽师地卷》第51-80卷都成了佛教经典,传世经文,至今梵唱声声。
破不破戒都成佛的鸠摩罗什。祖籍天竺,出生西域龟茲。家世显赫,祖上世代为相。其父鸠摩罗炎,本是一国宰相,也是当代高僧,后弃官修佛,周游各国。在龟茲爱上了龟茲王的妹妹并成婚,婚后产下儿子鸠摩罗什,乃绝世天骄,半岁会说话,三岁能认字,五岁开始博览群书,七岁跟母亲一同出家,曾游学天竺诸国,遍访名师大德,博学广闻,既通梵语,又娴汉文,佛学造诣殊深,在西域各国驰名遐迩,有高人说此子若三十六岁不破色戒必会成为第二个佛陀。西域各国都认为,有鸠摩罗什,就能得到佛祖保佑,就能国泰民安江山永固,所以各国都在争夺这一代圣僧。就连当时我国北方前秦皇帝苻坚也渴望能请到鸠摩罗什帮助定国安邦并可控制西域各国,,于是派遣大将吕光率兵来请,名为请实是搶,龟茲当然不敌,连同鸠摩罗什一併受控。恰在这时前秦乱,苻坚死,吕光也回不去,于是拥兵自立大凉国,为更好掌控鸠摩罗什,迫罗什娶妻,遭严拒,更出下作手段,用酒灌醉罗什,也许还酒里加了春药,然后把罗杂和龟茲国公主阿谒耶未帝关在一起,酒后乱性。就这样千古圣僧第一次破了色戒,被迫娶妻,但没有生育。后来大秦平定,鸠摩罗什受邀到长安宏法传经,新皇姚兴十分恭敬,给予高规格礼遇,还派来许多高僧大德辅助翻译编撰,加快了经书编译和佛法传播,佛理深入人心,促进了社会祥和安定。皇帝为了留住罗什,有一天对他说,他得到神的谕示,希望罗什娶妻生子,留下后嗣,并立即给他送来一位(另有一说是十位)千娇百媚的宫女,皇命难违啊,况且译经大业未竞。就这样鸠摩罗什第二次破了色戒,后来还生了两个儿子。此事震动身边工作僧人,似有不肖或仿效之状。罗什心如明镜,他把这些僧众聚到一起,表明自已犯了戒律应自罚,并拿出一钵银针全部吞吃到肚里,说:你们如果能这样也可以……。又说,我们如此殚精竭虑编译经文,都是为了精准领会佛陀本怀,如果我疏忽有违佛祖意涵教义,我将下地狱;如果翻译得当,我死后火化舌头不烂不化。据统计,鸠摩罗什带领众弟子翻译了《大品般若经》、《金刚经》、《维摩诘经》等经律论传94部,425卷。其中,《中论》、《十二门论》、《百论》为三论宗主要依据;《成实论》为成实学派主要依据;《法华经》为天台宗主要依据;《阿弥陀经》为净土宗所依“三经”之一。鸠摩罗什成了中国佛教八宗之祖,其译经和佛学成就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公元413年8月20日千古高僧鸠摩罗什圆寂,火化,果然舌头不烂不化,成金刚舍利,现供奉于武威市鸠摩罗什寺舌舍利塔,供万众世代景仰拜谒。人们都说他是舍利佛转世,是佛教之祖。
文章写到这里,我突然想起“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的悲壮故事。相信很多人是看电影《少林寺》知道这典故。其实不然,确凿出处是在重庆。当年张献忠要攻打重庆,曾在城外一座寺庙驻足,期间张献忠与部众大吃大喝,看到庙中和尚吃素,就想捉弄一下,逼迫这些和尚也大口吃肉,大口喝酒。有一个叫破山的和尚说,我们可以喝酒吃肉,但有一个条件,你破城之后不能屠城。张献忠答应了,和尚们一边喝酒吃肉,一边念叨着“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破山说,我们是为了救众生才破戒的。听听破山悲壮的真言,是不是可以帮助我们更好认识历代这些有些不甚理解的高僧大德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