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是事,其实不过是几个地方;说是忘记,其实记忆里仍然留着些许痕迹。
我是在珠江道上看到的书店,一家破旧的新华书店。出租车在那里转了个弯,然后它就出现了。这是怎样的一家书店?破旧的门窗,斑驳的墙体,灰黑色的地板,门前长满了纤细的草丛。在夏末的傍晚,映衬着夕阳的余辉,它有一种残阳吐血的感觉。
它不过是让我想起了以前的一家老书店,而已。
多年前,在我们那个小镇,有一家老书店——我已经不记得它有多老。书店里的书不多,但是对于闭塞的小镇来说已经算是不错的了。都有些什么书呢?医药杂书,种植嫁接,武侠小说,古典名著,连环画、字帖。在我的想象中,也就有这些东西了。书店没有老板,只有员工,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它算是一家小小的公家单位。
书店虽说小吧,但是有个小阁楼,上面堆着不少的书本。每次去书店,我都会把橱窗里的书的封面先看一下,然后,到小阁楼上待着,随便拿上两本看,还看得津津有味。即便是,一个知识稀缺的地点,一个知识匮乏的时代。你知道,我对那些名著是不会感兴趣的,我只会看连环画。
老书店在几年后的某天关了,无声无息的。对此,我只想说:我仅仅是记住了它的模样。里边的事儿,已忘却。这个时候,新华书店已经在装修。
从老书店转移到了新华书店,版本算是有了一点改善。
新华书店里书种类多了不少,不仅有古典小说,还可以接触到国外的一些名著。初中学了几个单词后,有一次到新华书店,特地去放外国小说的书柜那边看看,想着去瞅瞅英文原著,一看,都是中文的。然后,我选择了,看七年级的英文练习题。
新华书店书贵,买不起,只能待里边看。看吧,又不能看太久了,看久了,工作人员会让你滚蛋。
再之后,新华书店还在的同时,只是又出现了一家新书店,可以租书,很多的新书。日本漫画,科幻小说,畅销书,对了,还有“三俗”的书,这跟故事会、民间故事不是一个档次。把书带回家在新华书店提心吊胆也不是一个档次。所以,心中自然欢喜。办卡,借书,看书,还书,完事。很不错的一家书店,随着纸质阅读的衰减,现在已经关门了。
现在留下的,就只有新华书店了。
当然,书可以随着快递进来,这已经足够。我想,至少这个时代还是眷顾着这里的。
耳畔听着李荣浩的《老街》:“窄窄的过道两边,老房子依然升起了炊烟。”
有些事,确实已经忘记。
毕。
2015.01.22晚 于北京海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