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了王鼎钧先生的文章《唯爱为大》,颇有感触。
文章讲的是两个一父一母一子的人家,儿子生气离家出走的故事。
第一个人家儿子出走时,母亲在后一边追一边叮咛说,儿子啊,你去散散心,什么时候想回来,你就回来。
然后,母亲每天夜里,留灯留门留饭。
第二个人家,儿子出走时,父亲边追边骂,你死在外面好了,敢回来,打断你的腿!
然后,这家换了锁。
不消说,第一家的儿子回来了,第二家的儿子杳无音讯,生死未卜,父母追悔莫及。
文章的结尾,作者说到:“爱能遮盖别人的罪”,遮盖了别人的罪,也就避免了自己的悲剧,前者是付出,后者是报偿。
01
我和女儿的感情非常好,虽如此,这么多年,也少不了吵架。
她上初中时,很逆反。有一次,我直接打开门,拽着她,想赶她出门。
我说,你给我出去,别在这儿惹我生气!
女儿躲闪着往屋里走,话语却坚决,我是好孩子,我不出去!
我当时一怔,赶紧关门,此后再没往外推过她。
等她上大学时,情形变了。
有一次吵了架,她自己拉开门就要出去,我赶紧把她拽回来,说什么也不让她出去。
父母爱子女,爱是真的;子女气父母,气也是真的。
父母生气时,也要保持一份清醒,不说过激的话,不做过分的事,更不要为了顾及自己的面子,对孩子不管不顾。
网图侵删02
女儿上中学时,跟我说过一件事。
班里有一个男生,父亲被老师叫到学校。老师当着男生的面,跟父亲数落了一大堆这男生的不是,男生的父亲一气之下,在老师面前,“当”的一声,就把孩子的脑袋,按在桌上,抽打起来。
我听了,都觉得心疼,我想男生的父亲,肯定也会后悔自己的所为。
爱之深,恨之切。
教育孩子,是为了让孩子明事理,纠错误,不是做给别人看的。
惩罚不是目的,作为手段,也要分清场合,讲究分寸。
孩子也有自尊心,盲目的“当面教子”最不可取。
03
以前看过一个视频,母亲停车在桥上,儿子拉开车门,一跃跳入江中,母亲痛哭流涕,追悔莫及。
虽不知具体发生了什么,但双方肯定都很激动,都失去了理智。言语的刺激,堪比利刃的伤害,如果有一方能够理智点,都不会发生这样的事。
难道母亲不爱儿子吗?
爱是恒久的,气是一时的,一时之气,为什么轻易就能打败恒久之爱?
做父母很难,教育是这世上最难的学问。
哪一个父母,又是完全深谙了为人父母之道的?
父母应该先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
父母不能自以为是,一味地强势,孩子做对的地方,要予以肯定;孩子做错的地方,也要委婉地批评。
父母错了,要勇于认错,不能为了维持面子固执己见。
父母一定要学会冷静,切记:冲动是魔鬼。
04
最近在追剧《亲爱的小孩》,对里面的人物老谢,很是赞赏。
老谢未婚,一直喜欢老同学一诺,一诺离婚后,老谢也不嫌弃她带个孩子,执意要和一诺结婚,但遭到了家里的一致反对。
老谢知道,反对的人,都是他的亲人,都是为了他好。
但老谢的态度是,不急不恼,对现实很清醒,对选择很坚定。
即便在婚后,对深爱他但一直有怨气的姐姐,也是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没说过一句过分的话。
这让我想起读过的《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一书中,人有三种状态的说法:父母状态,成人状态,儿童状态。
老谢的姐姐始终是处于父母状态,处处挑剔不满指责,老谢则是处于成人状态,有理有据,客观理智。
05
孩子的成长,是需要时间的,是需要磨练的。
做父母的,光有爱心是不够的,还要有耐心,有容忍心,有谅解心,有同理心。
为父母者,遇到问题时,都能处于理智的成人状态,而不是高高在上的父母状态,能够以解决问题为目的,客观对待,理性思考,那么,就会少做很多后悔之事,孩子也会少留下很多心里阴影,成长得更健康,这个社会,也会少发生很多人间悲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