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那个天赋很好,却甘愿摆烂的阿春,天生的太极料,拳架低,立身中正,形象就很好,被人不断地夸赞、不停地引导,拉她来练太极。
看来夸赞不论在哪个年龄段都是最强的力量,在夸赞声中,她最近终于被唤醒了,兴趣大增,也不睡懒觉了,不再嫌弃天气是热了、还是冷了,开始疯狂地习练太极,逮着教练就请教,中场也不休息,就看她在那领悟比划。
晨练结束后,还要自我加压,继续练习。
搅得整个团队习练、研讨风气前所未有的高涨,大家都来劲了,本来晨练不到一个半小时就结束了,现在好些人又主动加时半个多小时。
就如同在一个装满沙丁鱼的鱼槽里,放进了她这条鲶鱼,当她这条鲶鱼横冲直撞时,原本死气沉沉的沙丁鱼会为了保命而加速游动,从而使整个鱼槽焕发出了旺盛的生命力。
“鲶鱼效应”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
活力来源于竞争,来自于压力和挑战。
虽然晨练基本上是个中老年群体,我没来之前不知道,来了以后才发现,这些中老年人的表现欲特别的强,和我的想法不一样,他们都想上台表演,而我是以健身为主,对打比赛不感兴趣,躲着来,可能与单位相关吧,有些单位各项活动多了,没那个本事,谁敢代表单位出战,不争到成绩都不好意思回来。
我看了一下,这个社会组织一旦有赛事,大凡在单位活动多的人都想尽量往后躲,不想再去承受压力和挑战了,反而是那些没有单位或者是单位基本上没什么活动的人喜欢往前冲,可能以前没有表现的机会吧,但特别是没经过单位淬炼的一些人,集体意识不强,也没有什么团队荣誉感,反正就想上台表演,选拔被优胜劣汰了,还不愿意就生气了,好久不来,或者直接退出这个组织了。
所以“鲶鱼”来了,搅动到晨练里那些想要参加比赛的人,必须动起来呀。
“鲶鱼”给团队带来了危机意识,也激活了人们的上进心。
有压力,才会有动力;有竞争,才会有激情;有威胁,才会激发一个人最大的潜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