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盘点岁月

盘点岁月

作者: 宋林科律师 | 来源:发表于2024-06-07 17:26 被阅读0次

    赵建铜

          浅吟低唱黄土地,安得著书慰平生。

          律师宋林科要出书,甚为欣喜。我们交往已久,很佩服他为人处世,“行大道、重原则,乐善好施,君子情怀。”因嘱我作序,虽然诚惶诚恐,却也欣然接受。

          在秋蝉长吟哦、蝈蝈清唱日子,欣赏散文集,将君心路历程,细细拜读,篇篇章章,其平日工作生活以及情趣跃然纸上,如诉如歌。在他的字里行间,我看到一位情感丰沛、阅历丰富的老兵,一位憨厚的庄稼人,一位精明干练的律师,以及一位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父亲。他生肖马,一九五五年生,奔七十之人,依旧劳作在律师岗位,依旧信心满满,热情豪迈。钟情于本职工作,不离不弃,生机勃勃,活力四射。而且,每日不厌其烦地投入其“文学创作”,在其同龄人看来是“生机盎然,颇为不凡”,羡慕不已,暗自称赞。后生们说起来他,个个竖大拇指,对他佩服得五体投地,都赞叹其有毅力,称赞他的事业心。这使我想起了“劝学”的话:“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我兄,铜川市耀州区阿姑社村人,陕西宋林科律师事务所高级律师。现为陕西省诗词学会会员。我常想,其平素注重在修养,做人、做事、读书方面自觉。数十年社会磨砺,与时俱进,初心不改,意气风发,尤为难得。在家里,教育子女,时常检查自己,谦虚谨慎,与人为善。平日他打理自己的“律师事务所”,也是年年岁岁赢得好评,“优秀、先进”诸多称号渐次徐来。他崇尚传统,有一颗侠义之心。遇到生活拮据之客户,会减免费用。对众多符合条件的当事人提供法律援助,其事迹受到全国总工会、司法部通报表彰。

          他一颗丹心,呼唤良知,坦坦荡荡,面朝桑梓,有喜有乐有情怀。他喜欢唱歌,算得上多才多艺。闲暇时,昂扬一曲,聊表情怀;寂寥时,读书写作。我称他是律师、文人、在歌唱中生活。他为人大气,爱憎分明,嫉恶如仇,乐善好施,因此,熟人多,朋友多,可谓工、农、兵、学、商,朋友多不胜数。他喜欢文化人,有诗书情怀,或许是自己喜爱文学的缘故,总觉得作家们都很了不起,充满了敬慕之情。他喜欢购书,除了有关法律方面、有关律师业务的书籍,还购买了许多中外名著。六旬以后,他把主要精力逐渐转移到文学学习和创作领域。别的不说,仅一个《再读白鹿原》,他每章一篇读后感,竟写下了五万多字的心得感悟,令人刮目相看。

          由于他生路坎坷且阅历丰富,加之对文学的热爱和向往,总有把一些人生感悟变成文字的冲动。他曾给自己定下每日一千字“作业”的目标,并付诸实施。日积月累,这才有了这本散文集诞生的可能性。他说,人这一辈子,不说须有八千里路云和月,也有万水千山路漫漫,自然会有许多苦辣酸甜、五味杂陈之感受。曾听他讲过许多他亲历的故事,诸如一女收留几个弃婴,受苦受难;一人为蝇头小利,丧失人性,报复和他熟悉的人,危害社会等等。有时,他会绘声绘色地讲述案例中的感慨以及嗟叹。所见所闻,耳闻目睹,不可能不给他留下许多难以忘怀的记忆。激发着他那颗悲悯之心,一定会迸发涟漪抑或浪花,是不熄的火光,是永不枯竭的源泉。虽然他已不年轻,但记忆力尚可,激情不减,创作的动力自然“激荡”不衰。见他常常盎然高歌,也是豪情满满,谁又能联想到他的年龄和身份了。这是他的情怀、情结和世界观的反响。看看他的诗歌就知道了。

    其一:

    入冬不畏日趋晚,

    乌发添白又一年。

    护法心犹豪气在,

    维权哪敢意阑珊。

    何虞履职担风险,

    尽责唯恐失两全。

    忙碌无忧茶作伴,

    闲暇有乐品诗篇。

      其二

    此生不屑享清闲,

    六旬过五再登攀。

    律坛未曾少战将,

    文苑却把新兵添。

    丹心只肯化雨露,

    贱骨宁愿洒江天。

    万般辛苦何足道。

    字里行间是乐园。

          他说:“就文学而言,咱是笨人,就得笨鸟先飞;咱专业知识欠缺,没有写作基础,就得向大家学习,尤其得向身边高手学习。”持之以恒,坚持不懈,数年下来,成绩斐然,他创作了近三百万字的散文、诗歌、短篇小说等习作。但他自认为文学水平较低,语言平庸,仍然是文学殿堂门外的窥探者。我倒是觉得他很有天赋,颇有灵犀,虽起步较晚,但颇具慧根,“不名则已,一名冲天,大器晚成”也未尚不可。打趣地说道:“你准备取个啥笔名?”他自信地说,就是宋林科,行不改姓,坐不更名!见他厚厚一叠稿子,便说:“你写了这么多,何不出版?”他答道:“都不成熟,不敢造次呀。不学习不知道文化的深浅,我佩服海明威那句话,两年学说话,一生学闭嘴。所以,目前还把握不了,以后再说吧。”他倒是老成持重起来了。我鼓励他出版散文集,增加自信,今后出更好的作品。

          我觉得他的这些散文,值得大家一读。他回顾以往,重温岁月,其故乡幽梦,军营豪情,职场打拼,在斜风细雨里前行,在茫茫人海中奋斗,沉醉于释怀,奋斗和陶冶,篇篇都倾注了心血和情感,有大小不等的思想火花在闪烁。他自认为摆脱不了传统的人文情怀。他说:“每当拿起笔时,历历往事电影一般在脑海闪烁,却无从下笔。似乎无法检索,分不清孰轻孰重,只能一股脑地‘先写出来’再说,权当备忘录。”先后有《当兵的岁月》《胡谝一通》《在照金的日子》《锦阳川随想》等一百余篇,是步履也是生活的喜怒哀乐,有顺风顺水也有困苦焦虑。诸如《当兵的岁月》:“送走妻子的次日,我就得到了岳父去世的准确消息。家里发那封加急电报的时候,其实不是病危而是已经病逝,只是担心这个刚刚结婚的三女儿突然之间无法接受而已。可是为什么不多隐瞒一些时日呢?家里人可能怕她没有送葬留下终生遗憾吧。岳父一生为人可谓知书达理,贤德忠厚。在家乡阿姑社堡子上声誉极高,广受尊崇,也是我最敬仰的父辈。可惜军务在身,无缘祭拜于灵前。只能遥望故乡,在心中默默祈祷岳父一路走好了”;诸如《秋雨连绵的日子》:“还有梁老师不仅诵读了《支前河之歌》,而且吸引一个抖音短视频爱好者给配上了美图。我发抖音上了。不能辜负梁老师的一番美意呀!她朗诵的真好,音色甜美,感情充沛,是非常优秀的再创作。支前河真的要火了!好多人都想去看看”;诸如《锦阳湖随想》:“后来铜川缺水,桃曲坡水库变成了水源地,耀州区虽无需饮水思源的感激,但费用还是少不了要交的。最近这些年锦阳湖建设得越来越好,风景如画,成了旅游热点,但耀州人入内同样得交门票。大约游客们并不在乎这里的收入到底归谁,只要看着爽目、玩得尽兴便心满意足了。但我这个顶倒墙的倔脾气总是难改,一提起锦阳湖就难免想起了锦阳川,总觉其中有那么点此消彼长的亏欠”。都是他亲历的事情,亦颇有感慨。他说道:“通过练手,确实知道了‘梨子之味道’,啥都不容易!我越发佩服那些作家们啦!”

          可以说,作者学习写作到沉迷著书,来源于心中孕育已久的情怀,也是在艰苦生活中蓄意已久而迸发的信念。在实力积蓄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会像能量迸发而一发不可收拾。读书阅览时,蕴藏在心里的力量会激荡爆发出来,巨大能量形成的激情势不可挡。由陶冶到陶醉,再由陶醉到痴迷于宣泄,可谓乐在其中了。由于加大了学习读书写字的力度,他便觉得自己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愈加感到自己“短板”太多,缺少太多的文化支撑,认识到单凭“自家想象”是完全不可以完成所愿的,于是就不断买书、读书,给自己“充电”。或许是爱屋及乌,他便自然而然地和身边“文化人”打成了一片,期间有意无意地接触了不少文学爱好者或是有知名度的作家、学者们,应了“物以类聚”的那句话。像王冕学画那样,无师自通地淫浸其中了。这也是臧克家《老黄牛》云:“老牛自知夕阳短,不用扬鞭自奋蹄。”

          作为一位知名律师,因业务繁忙,忙碌自不必说。接访、取证、调查、研究、出差、出庭等等诸如此类的事情自然很多。但也给他提供了更多了解社会了解芸芸众生的机会,使他能够更加的“接地气”,也给他提供了更多活生生的“题材”,这可是众多文学爱好者所不具备的先天条件。譬如,家庭析产、民事纠纷、刑事辩护以及诸多看似简单,实际棘手的案例,更激发了他的创作热情,是其爱好与工作“双赢”,乐哉悠哉。当然,这种高涨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是相得益彰的,也就促使了他更加努力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更加地声名鹊起了。从外在表现看他不会孤独,也不会影只形单,但他心野总有寂寥的时刻,许多琐事使他心生惆怅,静静地想着他的过往以及当下,看着院子里的花木抑或坐在阳台上眺望远方。或许筹谋着一篇文章一个案子,孜孜不倦地经营着他的心绪。行走在路上,也在盘算着“题材”的选择,推敲着最为合理的切入点。阅历使他思路更为宽阔,他会想起乡下的往事,那寂寥又安静的田间地头;想起那奔波在北山工地里的日子;想起那第一次挣“大钱”的感觉;想到许多生命里的第一次,踌躇着,激动着,嗟叹着,昂扬着,自然也有沮丧的时候,感慨不已。人生有许多得与失,是迈步向前的痕迹,乃记忆和步痕,不是微波凌步,而是一朝励志,终生奋进,一刻也不曾停息。他说:“人的一生很短,一个人的能力很有限,能把个人区区有限精力,付诸想做的事业上已属不易,再无何求。我喜欢劳动,喜欢遐想,也喜欢做美梦,即使理智提醒我有些是想当然,我还是常常会心不由己。”

          读他文章,大多是与他有关的事,自然也有百姓常挂在嘴边的俗语,很自然,不做作,倒是觉得很有几分亲切感。我想,没有豪言壮语,没有花里胡哨,而是来自于生活阅历和社会实践的文章,或许这就是接地气吧。因为我们之间很熟悉,也就没有许多设防,也是“一眼见底”的清澈,并无些许遮拦。包括交往之间,坦荡自然。因而常听他讲自己的经历,基本是以真实的语言讲述他的阅历以及看法,以及世界观。说起他的抱负和情怀,他还是由衷地说,“我佩服文化人,尤其是作家”,此语可见其心智之一斑。从他身上,从他言语里,可以看到一位出生在华原(耀州)人的情怀和心智,自然便会联想到许多有关华原人的传说。我们知道,华原地灵人杰,先贤辈出,是一片神奇的土地,有一圣四杰的故事。这块土地上,有耀州瓷,有大香山,有红色根据地照金,有许许多多人间胜景,可谓一个神奇的地方。人杰地灵,自不必说。可以想象,每当他沉浸在香山晨钟里,登临薛家寨,漫步锦阳川时,一定会有感悟之更新,不一样的诗情画意。祝愿宋林科兄有更好的作品问世!

      (作者:赵建铜,铜川人。创作作品有长篇小说《紫陌红尘》《华原春梦》及剧本《照金》《窑火情》,还有散文诗歌等,约计350万字)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盘点岁月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hamq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