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人民日报:这9个重要的家庭教育观,关系孩子成长,值得所有父母学习

人民日报:这9个重要的家庭教育观,关系孩子成长,值得所有父母学习

作者: 征途漫漫学会悦纳 | 来源:发表于2022-10-30 18:24 被阅读0次

一  言传又身教 教子亦教己

董卿曾说:“你想要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很简单,你自己就去做一个什么样的人。”

教育孩子最好的方式,就是做给孩子看。毕竟父母的一举一动,全都看在孩子眼里。身教,某种程度上来说,胜过言传。

陕西西安36岁的建筑女工张妈妈,每天早出晚归,忙碌完工地的工作后,总要“逼”自己空出两小时的时间看书。

除了是想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外,更多是给孩子树立榜样。

所以父母不妨在孩子出问题时,先好好审视自己,是否在和孩子提要求立规矩时,自己却从来做不到。

我们的孩子就像是一张白纸,父母是作画人,示范得越好,孩子的成长才会更好,更顺利。

育儿是一场修行,修的不仅仅是孩子,更是父母自己。

二    不要让孩子替你实现梦想

很多父母从孩子出生伊始,就给孩子规划好了人生,甚至希望孩子来弥补自己人生的缺憾。

那些活成“提线木偶”的孩子,在父母的期待中,渐渐失去了自我。

就像纪伯伦在诗中所说的:

你的儿女,其实不是你的儿女。

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他们借助你来到这个世界上,却非因你而来。

他们在你身旁,却并不属于你。

我们可以尽可能地给予孩子关爱,却不能把自己的思想强加给孩子,因为孩子从有自我意识开始,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

真正爱孩子的父母,会成为孩子的守护者,而不是孩子的掌控者。莫言说:孩子的优秀,都浸透着父母的汗水。

家庭是孩子最重要的接受教育的场所,父母的用心和付出,才能让孩子走得更远。

父母的言行里,藏着孩子的未来。而优秀的父母,会努力做到这10件事。

一  终身学习,与孩子一道成长

如何在婴幼儿期着重培养孩子的高智商、在少儿期着重培养孩子的高情商需要学习;如何帮助孩子处理好成长中的问题,变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也需要学习。孩子需要学习,父母也需要学习。亲子之间需要共同学习,相互学习。因此,要积极参加家长学校,订阅一些家教刊物和书籍,不断学习,终身学习。

著名教育家洛克说:“教育上的错误比别的错误更不可轻犯。教育上的错误正和配错了药一样,第一次弄错了,决不能借第二次第三次去补救,它们的影响是终身洗刷不掉的。”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在“不可返工的教育”中,当然要学习在前,思考再教!

四  真爱和严格相结合

爱是对自己、对他人、对自然的“给予、关心、负责、尊重、了解和公正”。真爱是与法律,与社会道德规范相一致的爱。

所以爱赌博,为朋友两肋插刀不问是非,不是真爱。

溺爱也不是真爱,溺爱是过分的爱,即娇宠、姑息、迁就、纵容。溺爱使孩子变懒、变弱、变自私、变得冷酷无情,最严重的可以毁掉孩子。

对于少年儿童来说:“所谓‘真爱’,就是把孩子当成真正的人,尊重其人格,满足其需要,引导其发展,而不求私人之利。尊重少年的人格,最主要的是尊重孩子的四大权: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参与权。孩子的其他权利,如姓名权、健康权、医疗保健权、受父母照料权、隐私权、娱乐权、闲暇权、表达权……等,也应得到尊重。

严格,就是符合法律和道德规范,符合孩子的年龄特征,孩子承诺的事,就要坚决做到,有始有终,养成习惯,形成素质。绝不言而不行,半途而废。当前,家庭中许多问题,多半是了解和尊重孩子不够、不当造成的。

五  言教、身教、心教相结合

言教就是通过道理对孩子进行教育,包括适当的批评。但孩子对父母的说服教育并不十分重视,因而要进行身教。

身教就是父母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起到表率作用,并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孩子。

但有些孩子对父母的身教不买帐,甚至讽刺父母“装腔作势”,“不合时宜”,因而要进行“心教”。

心教是要心通,心通则意到,意到则情合。情合则父母的教育易为孩子接受。

心教还要注意培养孩子的情商(EQ)。心教的前提是尊重、理解、信任、关心孩子。心教的目的是围绕着习惯(包括语言习惯和思维习惯)落实到行为,目标是良好的素质。

什么是素质?从思想层面来说,忘不掉的就是素质;从身体层面来说,一时改变不了的就是素质。比如举重运动员长期形成的粗壮的身体和四肢,一时难以改变。芭蕾舞演员的身体及四肢修长、腰细,同样一时难以改变。这就是他们的身体素质。形成素质的主要途径是习惯,习惯强化到一定程度就变成素质。

六  乐观和快乐

生活像面镜子,你对它笑,它也对你笑;你对它哭,它也对你哭。你把生活的摄像机对准事物(包括自己)的积极面,你就会笑,否则你就会哭。

每个孩子都希望父母满面春风,有说有笑。总是板着脸,开口闭口训人,“眼睛一睁骂到熄灯”的父母,不仅自己活得累,还会影响孩子健康性格的形成。

快乐是什么?快乐是思想愉悦时的一种状态,是一种习惯,是一种思维方式,是一种感受。并不是由个人财产的多寡、地位的高低、职业的贵贱来决定的。人生是快乐与痛苦的交响乐,去掉痛苦就显不出快乐了。有些父母一味地“给予”孩子快乐,自己去承担一切痛苦,结果孩子并没有感到快乐,因为他不知道痛苦是什么。

七  怎样做一个快乐的父母呢?

1. 是想象快乐,对任何事物,对自己,对孩子多想好的方面。

2. 是享受快乐,快乐来了全身投入享受快乐。

3. 是回忆快乐,经常回味快乐,心里老是喜滋滋的。

4. 是缩短烦恼,烦恼没来不提前去想;烦恼来了尽快把它送走;烦恼走了再不去回忆,把它“扫地出门”。

5. 是面对现实,即使自己损失了一只脚,比起四肢全无,却又写出畅销书《五体不满足》的日本青年乙武洋框不是幸福得多吗?总的态度是“能改变的改变它,不能改变的接受它。”有一位“快乐大师”,把“高兴高兴高高兴,怎么那么高兴呢!”的条子装在抽屉里,天天读,真的快乐起来。

八  不代替孩子成长

“成长”是孩子发展智力、非智力、体力的过程,是孩子从自然人变为社会人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孩子需要实践、探索,取得直接经验,也需要在直接经验的基础上,经过别人的讲解、传授,学习书本知识,取得间接经验。

游戏是最初的学习。孩子通过玩水、玩沙、捉鱼、捉迷藏、打雪仗、塑雪人,懂得了水的性质、沙的性质,知道雪遇热必化。同时锻炼了自己的大脑,锻炼了自己的四肢。

手是外在的脑、脚是外在的心脏,用手多的,孩子大脑发育得好,用脚多的孩子,心脏比别人的强。

家务劳动是“生活的小百科全书”。在家务劳动中学到的知识、受到的锻炼,那就太多太多了。家庭是培养习惯的学校,是学习交往的启蒙课堂,是进行情感教育的理想场所,可惜这些教育资源我们还未能全部开发。

成长是不可代替的。但许多家长却一定要去代替。他们包揽了孩子的一切生活服务劳动。由于家长的大包大揽,孩子好动好奇的天性得不到发展;在劳动中受到锻炼、取得成功、得到满足、得到快乐的需要得不到满足,因而常常有一种压抑感,常常不快乐。因此,给孩子一定的空间,让孩子自己成长,至关重要。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人民日报:这9个重要的家庭教育观,关系孩子成长,值得所有父母学习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hbht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