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专注忙课题项目,也越来越多体会到时间平衡的重要性。暂且不谈工作与家庭,这个本身就很难平衡;只谈,工作中不同事项的平衡。
主要聊两个问题:
- 用已有软件凑活着干,还是自己写一个软件来干?
- 找人来干,还是自己干?
要不要自己写软件来干?
大伙都很清楚,如果不是为了干不同课题,TBtools 也不至于有现在五花八门的功能。明面上我们一般只是对外说,做一些对大家有用的功能;实际上,就是满足我个人的课题需要,当然也有一部分是来源于所在课题组其他成员的需要。
类似的场景发生过无数次,绝大多数时候我选择自己写一个软件来干。比如「基因结构注释矫正」。当然我可以用 state-of-the-art 的 apollo,勉强我肯定能完成分析项目要求。但是我用着会很不开心,因为不是很顺手。自然有一个熟练问题,我也清楚必然有人用 apollo 完成了不少课题,我认识的一个哥们就是,还完成了两三个基因结构注释矫正项目,成果发表在如DNA Research和HR等高质量期刊。
后来我也就一时兴起,写了 GSAman,现在用得也很开心。关键是不仅仅我开心,也有不少有相关需求的人也很开心。甚至不惭愧的说,GSAman推出必然从一定程度推进了基因结构注释质量的提升进程。
当我们有自行车的时候,我们开始想着从村里走到镇上;当我们有汽车的时候,我们幻想从市里跑到省会;当我们有火车的时候,我们想着从省会跑到首都。一步一步,一步一步,很多时候是的,因为我们有需求才有工具;但更多时候,我们有工具,才有需求。需求的产生与工具的出现本身是交织前进。有了工具,走得更远,走得更远,需要更好的工具。
我很有信心,我也清楚,如果我现在停下脚本来写一个工具,肯定能提升相关数据分析的效率,至少在我负责的项目上。但反过来看,如果我写了这个工具,我的时间就投入进去了,往往投入的时间会远远大于我“痛苦”地使用已有工具完成一个质量并不怎么高但是足够的分析。
所以问题来了,自己写个更好的工具来做这个事情,是对的吗?还是不对?我自然希望是对,因为我本来就看不惯「不好用的」工具。但现实是,如果你停下来搞工具,那大概率....你知道产出对于任何人来说都很重要,而且一些项目本身就存在时效。
所以,还是要选择“放弃”,完成自己该做的事情或许更为重要,尽管我想去做一些有用的东西,但这个并无可能。
要不要让其他人来干
关于这个问题,我觉得倒是没什么好讨论的,「要」。靠自己,too young too naive。
写在最后
Emmm,偷懒摸鱼,十来分钟写个博文。与大伙共勉,加油!我这边程序也跑完了,继续看结果再说。回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