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问我:爸爸,你知道掩耳盗铃吗?我说:知道啊,就是有一个人去偷铃,他怕人听到铃声,就用双手捂住自己的耳朵,然后再偷铃。
女儿说:爸爸说的不对。我说,是这样的,这是我们的老师教我的。女儿说:爸爸是个大笨蛋。老师说的你就听?
女儿继续说:爸爸你真的很笨,我问你,那个人用双手捂住耳朵,他拿什么偷铃?
“咹?”
我被女儿问得哑口无言。是啊,他用两只手捂住耳朵,他拿哪只手去偷铃啊?当时老师讲这个故事的时候我没发觉故事的漏洞,现在一想,还真是这么回是。如果说盗铃的人只捂住一只耳朵,另一只耳朵不是也同样听得到吗?
经女儿这么一说,我才知道掩耳盗铃的故事是经不住推敲的,我们都被原作者怱悠了。
根据原文的意思,还是拿一把锤去敲破那口钟,他捂住耳朵,拿哪只手去敲钟?,如果说他是只捂住一只耳朵,这样说得通吗?因此说,掩耳盗铃的故事是不成立的。
写文章的人,在写故事的时候,应该反复推敲,保证故事的合理性。不然我们就成了怱悠大师了,既怱悠了别人,也怱悠了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