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段闲时零碎总结了下自己从短篇到中长篇故事的写作心得,如今整理成一个帖子里,并增加些许内容,有兴趣的看官们可以看下:
笔者有必要写在前面的:
因是以个人写作体验,偶尔会举些亲身写作文章段落并以读者回应为例,绝非妄自尊大,以为例文。
笔者写这些也是希望自己能在创作的道路上走的更远些,有同等追求的作者们及看官们参考并交流为目的。
同人是笔者开始创作的重要原因,因是看不到自己想看的,所以迫不得已动笔,又渐渐走上了“中长篇”(近似同人原创)这个完整的故事构造中。
笔者写的是同人,但对自我的要求是,换个名字,这个故事依旧吸引人——以这个为蓝本进行故事创作。
但既然是同人创作,那么其中主人公性格特点要最大程度贴合原剧,也就是网络用语,人物不重度OOC。
以下便是笔者创作并阅览许多耽美小说(古文及网文)的一些写作心得及阅读体验(加一句,以古文耽美为主)其内容以写作技巧,故事构造,人物塑造,景物描写等几个方面进行探讨,略长~
关于写作技巧:
其实每次写文的时候,真正想起的,反而是初中小学初学作文时候学到的那些基本功:
言语简练,叙事分明,不重复用词,无病句疑句。
单这点要求,现如今网络小说(包括某些成名小说)里恐怕9成都达不到。
至于其他真正的技巧,想来,真正需作者自我本身吧,如何写出自己所思所想,如何能精妙的体现真正心中想表达的。
文笔流畅是基本功,而文笔绝妙,就是恰到好处的用词才能体现出来一个作者的真正功力吧。
这也是我所追求的目标。
举个小栗子~
“红杏枝头春意闹”
作者宋祁因词中“红杏枝头春意闹”一句而名扬词坛,被世人称作红杏尚书。
单这个“闹”字便能让诗人在诗坛占一席之地了。
好文章是反复推敲来的文字,一遍遍修改,一时想不起来的词汇在不断的修改整理中,会有惊喜的灵感,最初这免不了会陷入华丽词藻的堆砌,然而精确的描述才是写作的灵魂,简而言之,就是,用词恰当。
关于故事:
一个故事需要一个中心思想,作为作者本身想要表达什么,明确什么,作者本身应该有个明确的思维。
短篇故事里,以情节紧凑不拖拉而去吸引人。当然,峰回路转更会令人叫绝。
中篇及长篇小说,的确是描写一个具体的大纲会更有利于故事的完整性及流畅性。
一切不以故事情节发展所需要的描述都是废话。
关于人物:
人物的塑造体现故事的中心思想,主人公可以说明确体现作者思维主体,因而许多初次塑造人物的作者,有很多体现的都是作者自身。
人物的塑造完全体现个人功力,优秀的文学作品中,作者寥寥几笔带过,分明就是那人性格模样。
其文笔功力通过描述人物行为动作以及鲜明的个体语言,活灵活现,跃然纸上。
人物的言语行为要符合人物背景及身份。
举例来说,贩夫走卒一般都是市井之言,因受教育程度不高,常常行为多过语言,不善言辞;商人圆滑世故,和气生财;文人墨客语出达雅,行为多礼;王公大臣言语沉稳,行为思前想后,顾虑周全。
这只是一般参考描绘形态,若作者要塑造此人与众不同,那么这人一定会有其特殊的成长背景。
曾在不少网文中见到贵族弟子之间交流,竟如市井小民般,无礼无节,着实叫人目瞪口呆,即时出戏,立时体现作者思维之局限。
不少俗语描述此种现象:
“那皇帝过的啥日子啊?一定是墙上挂着七个金锄头,一天换着一个去锄地”或者“东宫的娘娘来织布,西宫的娘娘在纺花。”
这个就是思维局限性。
所以,若要让笔下的人物,真实可信,描述此类人物时,要么仔细观察身边生活,要么参考些历史资料及相关背景。
人物的设立最好有其历史背景,社会背景,他就有了许多限制,许多无奈,如此,人物的立体感就出来了。
这样故事情节的描述也就不会信马由缰,而是发人深省,引人入胜。
作者本人也能顺利完成构架以不至于“坑文”。
写到这里,仍然记得,这好像是初中就学过的写作技巧……
如今许多粗制滥造影视剧因制作参与本身可能文化修养受限,带的就是这个作风、所以在这里对有写作追求的作者读者来讲,多看些优秀制作的历史正剧,文学名著,会提高鉴赏水准。
三观不正,立意不高,也只能暂时的迎合短浅的思维,短暂获得热点和利益,也就是所谓的快餐文化了。
其实想说的话很多,但是许多写作技巧类网上良莠不齐,一搜一大把。
笔者本身,只是通过自己亲身写作的经历,来浅浅的说些感受。
关于景色描写:
景色描写在一个故事中占有气氛渲染的效果。
其描写变化更体现作者功力:可客观描述,或是反衬,或或是陪衬,亦可随主人公心态变化而有着主观改变。
总的来讲,它的存在能使读者对整个故事环境有着身临其境或是体验到剧中人心情的重要性及目的性。
它能给予读者各种体验,以反复阅读,使其体验文章美的享受,增加故事耐读性。
从前写短篇之时,注重故事发展及情节紧凑,景色描写寥寥带过,后来发现,适当的景色描写能使故事多层次化,渲染故事氛围,使读者更加的感同身受。
以笔者例:《凉州词》最后两章,两章均有较大篇幅描述牡丹,其目的性因着故事情节变动而描述略有变化。
主要是反应秦王及太子事发之前与事发之后看牡丹的不同心情以表现人物内心情感变化。
使读者随着主观对景物描写而更能体验剧中人心情。这是景色在剧情发展中对于情感的影响效果。
而其中细节春雨绵绵,除了渲染气氛以外,更多的还有推动情节发展之意,使二人逃亡艰难险阻,实事求是,贴近自然,以便安排剧中人物命运。
这种例子在拙作中常有利用,看过的看官们可不妨参考下。
其中笔者最喜欢也是反响比较好的是第二章《潼关月》中关于边关皓月的描述。
若说笔者真的有见过那潼关古月么?自然是没有的,但是偶尔旅游,或是看那边关皓月的摄影图片,曾读过的边关古诗,气氛与景色在笔者心中的交织回响,让笔者不由自主写出心中壮观而美好的景象。
此种景象插在文中也是来暗示小主人公即将离开从前的困窘,走向一个更大更广的天地。
若要是人物立体化,亦可在环境中描述写人物细节,比如头发(月光流撒),声音(风铃),配饰(高冠宝石),以使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
其实,笔者当时更真实的感受,是仿佛真的看到主人公之间的交流,仅仅是用笔把它描述出来一样。
我想,也许有的作者,写作过程中,也会有这样的体验。
景色的描写仍要以故事为大背景,所有的描写都要围绕故事的整体性及渲染性而存在的。
不必为了强写而写,否则会让读者觉得莫名其妙。甚至完全不搭调的描写,存在的毫无疑义,让人看起来废话连篇。感觉总是在凑字数。
笔者想,这就是为什么,很多网文给人莫名其妙之感了。
总的来说,景色描写也许不是必须,但作者能使自己文章有更多的可读性,这方面可适当加一些。
PS:笔者离自己的想要的,还差得远呢,写这些心得体会出来,以期同有缘的读者作者们一起进步。
若说景色描写,强推《水浒传》。
名著之所以为名著,其艺术性及社会价值性,一字一句都包含深意,需好好品味。
其中景色描写当真是真正的教科书级别。
作为后辈学习的同时,亦可将前人之描写手法转化为自身之体验,观察生活,写出自己想写的东西。
另,关于古风耽美:
其实所谓“古风”其实本就是刻意的称呼。
若要写古时候的事情,最好熟悉一下那个朝代的法律背景,历史背景,社会背景,言语方式。
《凉州词》人文背景,节庆礼仪,参考北宋时期,其相关法律文献及地理环境也进行些参考(然并不严格)。
花卉运用也参考朝代背景,唐(牡丹),宋(梅花)。
地理环境及宗教引用,采用作者自身地理见识及浅薄认知~
但是有了参考背景,人物行为举止就有了拘束,更能明确人物命运。不严格的地方,自然就是“为故事完整性了”((#^.^#))。
我国古典白话小说其实是从明朝开始,四大名著正是那个时代(明清)的产物。
更多还有《隋唐演义》《三侠五义》之类诸位看官们耳熟能详,评书表演艺术家们口口相传的传奇故事。
仔细去读的话,能知道明清时期人物怎么说话,作者以哪里方言为主体描述并及相关社会构造了。
以上参考,只是笔者写作过程中浅薄的体验,同时更也是笔者个人看文的标准,言语犀利之处,还请多包涵。
如今体验到写作的乐趣,更能感受到自己许多不足,因而潜水研读,以备将来。
一些补充~
动作描写,打斗:
关于动作描写应,言简意赅,绝不废话,以体现人物动作之流畅及气氛之紧张。
当然,如果是武侠小说,自然描写一招一式,因本就写武。
但是一旦“武”增加到故事中去,那它就是为故事情节及人物塑造所服务的。
人物什么性格,武力什么级别?
若不擅长,可直接描述结果。
说到这里,插一段,原剧《天空城》的武打戏是近年来难得的好看,贴近现实,一招一式流畅自然,其中令笔者印象最深的便是叔侄那场打戏,体现人物矛盾,又截止的恰到好处,符合人物身份。
至于其他外挂暂不讨论。
另,多嘴评价:
繁琐的描述即使再好的用词,也会让读者产生烦躁,忍不住跳跃并走神。
(说到这里可能有些读者恍然大悟,为什么被推荐的“好文笔”自己就是读不下去)
所有的一切,都是为故事的整体而服务的,如同人身上的肌肉骨架。
骨架如同大纲,决定这个人的体型。而各种描述便是这个人身上的肌肉脂肪。
而中心思想便是这人的大脑了。
也就是此文的魂,立意深刻与否,或是要表达什么,都在这个“大脑”里了。
若故事其他构造,赘述太多,喧宾夺主——直观来讲,一个大胖子显然没有一个匀称的身材吸引人。
即便别人告诉你他身上衣料多好,皮肤多好。
我想这种配比,便能形象说明一个故事好看与否了。
而这个人(故事)美丑与否,魅力如何,那便是作者想表达什么了。
此段评价犀利,犹豫再三,不知是否并入合集,照例不打tag,有缘人自见吧~
o(^_^)o
THE END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