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

作者: Sulexin速乐新 | 来源:发表于2017-04-29 02:53 被阅读0次

    你有没有想过,当有一天可以不被生活所累,实现财务自由,你会选择做什么?

    环球旅行,创业,读书,进修,刷剧,睡到自然醒,学茶道,做义工........甚至是,继续上班?

    可能每个人心里都有不同的答案。

    2017胡润报告,一线城市财务自由的门槛高达2.9亿。

    如果按照这个标准,那么对于绝大部分人来说,一辈子都没机会实现财务自由,不得不劳作到老,然后60岁之后领取退休金,安享晚年。

    几乎没有人喜欢这样的生活,但不管三天两头叫得有多欢,我们受制于现实,还是得一大早撑着惺忪睡眼,在人群中拥挤着赶上早高峰地铁,不敢轻易脱离自己的轨道。

    事实上,我认为财务自由,并不是一个具体数字,而是一种生活状态。

    被动收入大于支出,即可称之为财务自由。

    这个目标,是很多普通人经过努力有可能实现的。最简单粗暴的例子,拥有七八套房子的拆迁户。

    只不过,当我们达到这个小目标的时候,恐怕已经人到中年了。

    所以这个世界上最幸运的人,并不是有了足够的钱,然后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而是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情,顺便把钱赚了。

    我工作8年,在一个所谓世界500强企业做部门经理,目前的职位已没有新的挑战,往上看,却是已到天花板。

    这些年,看着身边形形色色的人来了,又离开了,越发感觉到,其实任何企业,不管它看上去多牛逼,或者企业文化宣扬的有多温馨,都给不了你真正的稳定。

    越往上走,通道越窄,而能够站在金字塔尖的,注定是极少数人。普通如你我,在其中的时间越久,当你有一天不得不脱离它的时候,就有多茫然无措。

    就像温水里的青蛙,现实就是那个锅盖。

    我感到前所未有的焦虑,如同站在旷野的迷雾中,周围看不见敌人,拔剑四顾,心下茫然。

    喜欢看贝尓的荒野求生,这个站在食物链顶端的男人,将自己一次又一次的置于人类无法生存的环境之中,一次又一次给你演示如何活下来,如何成为一个surviver。

    我心中隐隐有热血在涌动,它在无数个夜晚,让我失眠。

    而在白天,更多的却是深深的疲倦。

    打开手机,新闻里报道以狼性闻名的某公司,变相让35岁以后的员工离开。

    我知道,那就是大约十年之后,我的未来,甚至会更早。

    如果我是老板,我也会这么做。

    愤世嫉俗没有用,企业的本质是盈利,如果有更好的选择,没必要养着薪水涨得越来越高的中年人, 所谓的劳动者权益保护法和年龄歧视,相信我,企业有一万种方法规避法律风险。

    当然,如果您已经上升到核心管理层,能影响公司重大决策的,不在讨论范围内。

    大张伟说:努力不一定会成功,而不努力一定会很舒服。

    他这句看似自嘲的话,我却听出几丝悲凉。

    只有真正努力过的人,才会深切体会到这个世界上的确有种东西叫做天赋。

    努力,只是你成功的一个必要条件之一。天赋,资源,圈子,机遇,美貌,这些东西都排在努力之前。

    无论是打工,还在创业,在任何地方,任何行业都是二八原则,而向上的通道越来越窄,那作为芸芸众生的我们,要以何种状态活下去?

    冯仑大叔的座右铭是:“ 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他成功的做到了前者,而我,想要努力做好后者。如果不能改变世界,那么就尽可能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才不枉此生啊。

    心里的小种子蠢蠢欲动,我知道,我离开,是迟早的事情。

    不如趁现在还有一丝血性,将自己退路斩断。

    我辞职了,这一年,我30岁。

    我离财务自由还很远。

    和很多在应试教育下长大的同学一样,我并不知道自己真正喜欢什么。

    于是我决定给自己一个Gap year。

    虽然,通常意义上的Gap year (间隔年),都是刚毕业的孩子做的事儿。

    没办法,谁叫在咱们的教育体系里,都是读个好大学,找个好工作,赶紧挣钱才是政治正确,三观兴趣爱好什么的,根本不重要。再说,父母辛辛苦苦供你上大学已经是筋疲力尽了,还想着玩儿一年,不是找抽抽嘛。

    并不是每个人都需要间隔年。说是逃避现实也好,寻找人生意义也罢,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由。

    反复权衡利弊,明白需要冒的风险,我仍然遵循内心的想法。只有两个选择,要么过着一眼望到头的生活,要么勇敢去尝试新的可能,也许成功,也许失败。

    我选择了后者,在青春的尾巴,趁热血未干。

    我准备了3年不用工作的存款。感谢全力支持我的老公,承担了房贷车贷的重任,感谢成都这座城市的房价,让我们还有喘息的机会。

    很多人一提到Gap year ,可能第一反应就是旅行或者去偏远地方做义工。我会出去旅行,但不会成为这一年的主要内容。

    旅行这件事,感觉已经被媒体过度的渲染了,我不认为一直在路上,就会在某一刻大彻大悟,三观重建,如果你看这个世界的方式没有变过,那么无论去到哪里,你还是会回到起点。

    身边有两个朋友在而立之年选择了出国读书,但是回来之后,依旧从事着和之前相差不大的工作。如果纯粹为镀金或者作为跳板,除非是顶级名校,一般的学校,个人认为意义并不大,而我也暂时没有重回职场的打算。

    当然,想纯粹想体验不同的人生而重新去读书,那是另外一回事,无论从时间或者金钱上来讲,这个对我就略奢侈了一些。

    我打算先把自己彻底清空,假想自己已经财务自由,如果还愿意去做的,那才是真正的心中所爱吧。

    一直想养一只小猫,之前担心工作太忙没法照顾好它。有一天在市场上看到一只特别温柔的奶猫,就义无反顾的把它抱了回来,取名悟空。

    骤然从紧张的工作中放松下来的第一个月,简直不要太爽。每天睡到自然醒,一直没有时间看的电影,美剧,在家里看得昏天黑地又充实无比。

    看累了,就逗逗悟空,出去跑跑步,给自己做点儿好吃的,老公回家就已经有热菜热饭在桌上等着他,夫妻两个相视一笑,虽然钱比以前少了,幸福却似乎还增加了。真有点儿岁月静好,流年安稳的意思。

    没想到才过了大概一个多月,就渐渐的开始不淡定了。

    早上一睁开眼,不知道今天要干嘛,人好像处于一种失重状态,心里空落落的。

    心里会时不时的涌起一阵莫名的焦虑和对未来的恐慌。看着老公每天早出晚归,心里滋味很复杂。

    会时常想起毕业工作以来的点点滴滴,忍不住对过去懊悔,叹息。

    甚至有时候,会有一丝后悔辞职的念头闪过。

    人是集体的动物,习惯也是一种十分可怕的力量。就像肖申克的救赎里面,那个图书管理员,被监狱关了一辈子,出来之后,反而适应不了社会。

    在日本,也有很多人到了退休之后,还会去找公司上班,哪怕做着重复性劳动,也不想回家躺着。与其说是要证明自己还有价值,倒不如说是为妻子儿女拼命奋斗了一辈子,他们早已经忘了如何享受生活,或者说,早已忘了如何开拓生命新的可能性。

    像是蜜蜂群里的工蜂,劳动至死,是它们的宿命。

    我这才渐渐意识到,其实很大程度上,自由,取决于你的内心。看上去很美的事情,当你真正做起来的时候,却未必那么美。

    当没有制度和公司约束你的时候,自控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只有自律的人,方可得自由。

    我开始让自己有规律的生活,早睡早起,每周至少读两本书,跑三次步。

    给自己列了书单,除了一直爱看的文学类,增加了很多理财,社会学,心理学相关的书籍,从伤春悲秋的小世界跳出来,用另一种思维来看这个世界。

    重新捡起了多年不动的笔,构思着开始写小说。

    开始自学摄影,简单的平面设计和视频制作。

    让自己的大脑经常处于思考的状态。

    有计划的开始了十年期的理财,储备家庭的旅游基金,等十几年后老公从公司离职,我们两个吃货就开着车去按照舌尖上的中国的路线走一遍,如果到时候经济状况良好,就接着去环球。

    请了网球教练学网球,周末约朋友徒步或者露营,或跟着专业队伍去洞穴探险。

    回家看爸妈的时候多了,长这么大,第一次觉得终于开始认认真真陪父母了。

    接下来,我打算独自背包出去走走,我想,如果有一天,我真的财务自由了,生活大概也就是现在的样子。

    Gap到目前为止,已经4个多月,仿佛什么也没做,又仿佛收获了很多。

    网上有很多各种创业或者写作速成的经验贴,能够辨别他们的真伪,并且按照自己的节奏来走。

    自我管理卓有成效,焦虑的时候越来越少,对未来也不知不觉变得坦荡了。

    这是一个渐渐找回初心的过程,我并没有给自己一个硬性的计划或者目标,但是,未来却开始在我心目中轮廓初现。

    我想要像我的偶像贝爷一样,可以在任何环境下,没有组织可以依靠的情况下,拥有Survive的本领,也就是说,基本不太可能重回职场了,做自由职业,或者创业,皆有可能。

    和上班比起来,我选择的,是一条更加艰辛的路。生活从来就没有所谓的一劳永逸,一旦XXX就好了,这种情况永远不存在,生活的常态是,不断有新问题出现,你需要不断的给自己寻找方法和出路。

    只要是自己的选择,就没什么可后悔的。

    不管未来会怎么样,曾经有整整一年的时间,完全属于自己,都是一件很幸福又幸运的事情。

    感谢老公,用他的苟且,成全了我的诗与远方。在十几年之后,他从公司光荣退休,也会加入我的行列,和我一起并肩作战。

    如果这一年有了孩子,就顺其自然把她/他生下来,随时准备着做一个好妈妈。

    终有一天,我会重新上路。

    ————————————————————————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30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hfzz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