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夜,凌晨3:30,醒来。
梦很真切,细节很清楚。再次回忆梦中情节,就像刚发生过的事,刚从那个场景中突然跳出来,带着余味,带着梦里的感受。这次醒来,我没再像往常一样释梦,而是非常平淡地体会着,没有赋予其更多的意义,也没有纠结、留恋不舍、期待或迷茫。只觉得就是发生过,仅此而已。
心有所悟:梦,人生的另一个场景。
听说大物理学界已研究有平行宇宙论, 我突发奇想我们的梦又何尝不似一个平行的世界。在同一个人生里,我们经历着现实,在梦境中又经历着一段又一段人生,一个又一个故事。只是相对于白日里我们的感受,梦的时间太短了,但同时梦里经历的时间却又快N倍于我们的现实。
就像庄周梦蝶,又何尝不是对现实与梦境的哲学化寓意。
这个梦让我对这句话有新的领悟:人生就像一场梦,一个阶段也是一场梦。梦醒了,就不再纠结于其中。那么,一段故事或一件事情结束了,就不必再纠结于其中。想到了一位朋友送给我的曾国藩十六字箴言:物来顺应,未来不迎,当下不杂,既往不恋。
《西藏生死书》里把人的整个存在分为四个实相:此生、临终和死亡、死后、再生。此生为自然的中阴、临终为痛苦中阴(地光明),死后是法性的明光中阴,受生为业力中阴。书中将梦与死亡中阴相关连,有三个类似:入睡类似临终中阴,各种元素和思想过程在这个时候融化,进入地光明的经验中;做梦类似于受生中阴,我的理解是类似于再生,转世,新的一世;在临终中阴和受生中阴之间,有一个很特别的明光境界为法性中阴,相对的等于入睡后、做梦前的阶段。我相信作者、上师索甲仁波切的智慧,相信他写的所有内容。
我认同这样的比喻,一个梦相当于一段新的人生,梦结束了,等于我们要进入下一个生命体验,如此,梦带给我们的启示,将是我们进入下一个业的智慧,为何不用呢。
我似乎获得了又一个更宽宏的启示:这段梦,像一段独立的人生,在时是生,过去是死,过去后回到现实新的时间空间里,已是再生。
我们的心态很容易因为外界各种因素而变化,或怒、或悲、或躁、或惧等等,带着过去的记忆,影响着现在和未来,有情绪,有纠结,将自己的情绪依赖于外界人或物。如果可以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回归自己的轨迹,回到自己身上,回到中正,便不再受外界过往的影响。
外界人或事,就像身边的风吹过,云飘过,过去了,便不需要再执著。
如果将人生视为一段又一段的生命组成,我们可以开启新的一段,专注目标,做清晰的自我,做更新的自我,更觉知的自我。
《大学》中“止于至善”是人生极至理想愿景,也是人生目标,有此目标,便不会受到外界干扰和搅动。同样,佛教告知我们如果此生受到启示,便知下一世的理想,轮回之后知道自己修行的方向,也会心无旁鹜,专注而喜悦。
新的一生,如果有人生理想,修行途中便不会受到世欲名利欲望之干扰,苦不谓苦,乐在其中。
如果受一件事情或一段故事或一些人物而纠结于其中,其实那也像一个梦。梦醒之后,我们需进入新的一天,开始新的旅途。
原来,人生如梦,不只是人的一生像一个梦,而是梦来来往往,可以带给我们不同的启示,不同的体验。
梦如人生,梦里我们也在过着另一个生活,那也是我们自己所经历的。
梦,也是我们的经验。
带着觉知的经验,便是智慧。
愿生命的下一个业,我们可以站在新的起点。
梦醒后,我们也有新的起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