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世纪,它有两个特色,第一个:时间最长。在整个西方哲学史上2600多年,它占了一半,有1300多年;第二个:创见最少。为什么创见少呢?因为它在有关人生的问题、宇宙的问题、价值上的问题都已经有了答案,这个答案就是上帝。有答案的话,你当然很难有什么样的个别的特殊看法了。
要了解中世纪哲学,一定要知道一个宗教,和两位代表人物,因为这两位代表人物都信仰这个宗教。我们先说是哪两位代表人物呢?第一位是奥古斯丁,第二位是阿奎纳,这两个人分别代表了在前面的教父哲学,和在后面的经院学派。
今日重点1:宗教的由来
说到这个宗教啊,我们现在知道叫做天主教,那这宗教是怎么来的呢?
它本来是犹太社会的一个宗教团体。说到犹太人,这是一个宗教性的民族,从古以来,就相信有一个上帝特别照顾他们,而他们在历经各种忧患,包括国家灭亡这些灾难之后,仍然相信会有一个救世主,那救世主就称作弥赛亚或称作基督。
好,在公元前后,我们今天所谓的公元的纪元法,就是以耶稣的年代为准,他是犹太人,他被很多人相信就是救世主基督,所以称作耶稣基督。因此,凡是相信耶稣是基督的人就称为基督徒。
基督徒在今天世界上人口是相当多的,那它从古到今分为三大系统,你如果想知道开始是怎么回事,你就要看一幅世界名画,达·芬奇所画的《最后的晚餐》。
你注意看,画面上中间这个人就是耶稣,另外加上他的12个门徒,那为什么称作"最后"的晚餐呢?因为就在吃完晚餐之后,耶稣被他的一个门徒给出卖了,出卖给犹太人的当权派,当权派要排除耶稣,就把他交给罗马的当局。因为当时犹太人归罗马统治。耶稣被判了死刑,就在当天晚上过世了。
所以这个称作最后的晚餐对西方人来说影响很大,你常常听到13号星期五对西方人来说是非常凶险的日子,因为13个人一起吃饭,恰好又是星期五晚上。
这幅画里面,在耶稣右手边的第二位就是彼得,耶稣的大弟子。耶稣过世以后,就由他再召集所有的门徒开始传扬耶稣的宗教,这个称作天主教。因为彼得是罗马主教,后来称为教宗;到今天梵蒂冈还继续存在的就是一脉相承的传统,天主教。
在西罗马帝国存在的时候对天主教徒加以迫害。到了公元313年,罗马皇帝君士坦丁大帝也皈依了天主教,从此以后这个宗教就不一样了,变得有权力有势力,还有财富,发展得非常好。但是好景不长,西罗马帝国在公元476年就灭亡了,灭亡之后整个欧洲陷入一片混乱,都还是蛮族的一个情况,谁来让整个社会人心安定呢?就靠这个宗教。
好了,到了公元1054年,分裂了,东边的宗教以君士坦丁堡为主,跟罗马天主教分裂,他们认为自己才是正统的,我们中文翻译就把它翻成东正教,因为它从希腊半岛到东欧再往俄罗斯发展。
到了1517年,马丁·路德出来宗教改革,因为他受不了天主教里面太多复杂的东西,这个时候才有中文翻译所谓的基督教,所以你今天如果说中世纪的基督教怎样怎样,这个词在中文语境里面是不能成立的,因为中世纪还没有基督教,只有天主教,或者你换一个方式,把这个三个都信同一本《圣经》、同一位上帝、同一位耶稣的教派,称作基督宗教,叫做一教三系,三个系统,这样就不会引起误会了。
今日重点2:天主教做了什么?
好,开始都信天主教,那他们在做什么呢?
首先出现的是一个教父学派,教父就是宗教里面的领袖,一些主教神父,他们很有学问,他们只做一件事,先学习古希腊哲学,然后再设法把它跟宗教的教育结合起来。他们要证明一点,就是说古希腊哲学虽然了不起,像柏拉图、亚里士多德都发展了完美的系统,但他们最后没有找到出路。最后说有一个最高的一个力量到底是什么?是一种最高的形式呢,还是最高的一个原理呢?那么主教神父就跟你说,我们这个宗教就告诉你那个答案是什么,那个答案就是上帝。
然后呢?以前你说你找到最高的原理,跟人怎么沟通,他说没关系,我们宗教里面的神是具有人格性的,跟你人是可以沟通的,你放心,生前死后的问题都帮你解决了,这就是教父哲学他们想要证明的。
那这种证明有没有效果呢?说实在的,你相信的时候,你不用证明也就相信了;你不相信的话,听了之后还是不见得相信啊。教父哲学很努力在做这样的工作。但是这样一来的话,请问哲学的意义何在?
今日重点3:宗教之下的哲学
在古希腊时代的哲学,说是爱好智慧。到了中世纪,他跟你说,敬畏上帝才是智慧的开始,等于是哲学将来只能替神学服务了,宗教才是老大,哲学只能帮忙说我来证明一下你的正确性、合理性。这一来,哲学就失去了独立的地位,人的思考也渐渐暗淡无光了。所以到后面的第九世纪开始,出现了第二个学派叫做经院学派。
经院学派的经是经典的经,院是学院的院。你听到经院大概知道跟大学差不多嘛!没错,因为中世纪的教育掌握在宗教手中,它要培养他们里面的传教士,它总是会有一些学习的过程,而学习哲学,至少对于推广这样的宗教是有很大帮助的。那么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会有一套严谨的程序:第一个,提出问题。比如你说人生下来有没有原罪?或是上帝存在吗?第二个,提出正方跟反方的各种观点;第三个,逐条加以辩论;第四个取得结论。
所以经过这四个步骤之后,你才能说:噢!原来我们所认为上帝存在是真的。事实上我们也知道它有两方面的效果。
第一方面,是你在证明一个答案之前早就先有的答案,你所有的证明表面上看起来像虚应故事一样的,因为你本来就已经知道答案是什么,你何必证明呢?
但是你不能否认第二方面,在这个过程里面,人的脑袋确实开始思考了。所以中世纪这种研究的方法,讲难听是一种繁琐哲学,讲好听一点,是让你的思考无微不至,思考得非常的周严,没有任何漏洞,所以这是有弊有利。
所以在经院哲学发展之下,到最后就是以托马斯为代表。他的著作非常巨大,内容无所不包,一方面可以建构整个宗教的神学,另一方面可以为宗教的哲学立场加以辩护。
所以我们今天看到中世纪哲学,对于一个宗教,两大系统,两位代表有认识的话,基本上就掌握住它的重点了。
今日重点4:重新审视中世纪
对于中世纪哲学或整个中世纪的文化,很多人说那是黑暗时代。的确,就从理性没有得到自由思考的机会来说,就这个老百姓没有得到适当的教育来说,它确实是黑暗时代;另一方面来看,如果你把这个宗教整个拿走的话,那个情况恐怕更复杂了。
比如说你今天如果到英国旅游,你就会看到牛津大学,剑桥大学,还有爱尔兰的都柏林大学都有一个学院叫做三一学院,你到欧洲很多地方都会看到三一,那请问什么叫三一?三一两个字就是天主教里面的重要的神学观念,所说的是上帝三位一体。为什么讲三位一体?三位是谁?第一个是父,第二是子,第三个是灵,叫做三位,但他不是三个神,而是一个神,所以称作三位一体。
那为什么要这样说呢?因为他们相信神就是爱,任何爱一定要有一个能爱跟所爱,两个主体才能相爱,所以要有父跟子,这是最亲密的情感,而让这种爱产生的某种力量称作灵。所以这一来就变成是三位一体,听起来也有某种合理性,所以三位一体在中国简化翻译称为三一。
然后你如果说把这个宗教整个拿走的话,你到欧洲去,有很多传之久远的大教堂,里面有很多艺术的、建筑的、雕塑的、绘画上的经典名作,你就看不到了。你到罗马梵蒂冈去看,看到西斯廷教堂,米开朗基罗、拉斐尔,还有我们前面提过的达·芬奇,他们多少旷世名作都是跟宗教背景有关的;你再看看近来欧洲那些伟大的艺术家,那些伟大的音乐家,很少有人没有做过圣诞歌曲的,像这些都是我们对于中世纪,同时也要认识的,不能光用黑暗两个字就把它一笔抹杀。
这一来的话,看中世纪的哲学,虽然我们不见得要接受他们的结论,但是他们思考的过程,辩论的程序应该加以参考。
今日收获
我们从中世纪哲学的思想中学到什么东西呢?
1.中世纪哲学时间最漫长,1300多年,占了整个哲学史的一半。为什么呢?因为宗教信仰安顿了当时民众的心灵,维持社会的大致稳定,有它们做基础,才会有近代西方、民族、国家和整个现代化的发展。
2.中世纪的哲学是为宗教服务的,我们可以记住一句话,敬畏上帝才是智慧的开始。当宗教遇上哲学,难免会有一番辩论,那么中世纪的哲学,有两个发展阶段,教父哲学强调为宗教信仰辩护,经院哲学把重点放在用理性论证的过程上。
3.中世纪哲学也不是一无是处,因为它一方面上承古希腊的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让这两大哲学家的思想往后传下去;同时它对于近代西方哲学,就是后续的西方哲学,也提供了很多重要的哲学的概念,像本质、存在、质料、性质、共相等等。同时,后来许多学者探讨问题的方法,也受到中世纪经院学派的影响。
最后一点,无论如何,我们都可以知道宗教解决了一般百姓心中对于痛苦、罪恶、死亡的疑虑。
所以中世纪哲学它的创见不多,但是它对于我们整个西方哲学来说也仍然是不可或缺的一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