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我曾经讲过任何组织的使命其实都有一个利益结构,一般企业或者很多好企业是自利-利他结构,也就是说自己的利益是凌驾在用户或者外部社会之上的;真正的牛逼企业是利他-自利结构,也就是说为了客户和社会的利益奋斗,带来自己的利益;宗教和公益组织则有悲天悯人,完全利他的发心,也就是舍己-利他结构。
那么我们要深度思考的是,这几种结构的差异是什么?从历史的经验来看,自利-利他是组织的不稳定结构,因为当自利与利他冲突的时候,特别容易发生利他就被牺牲掉了的事情,可是用户一旦被伤害,就埋下了企业衰败的种子;有小伙伴对有些500强车企区别对待中国市场的行为特别看不惯,公司的刚买的新车内饰一股浓重的味道就是个很好的例子。所有这些所谓业界大佬们在中国的国产化之后内饰都是一股味道。官方理由是国标不如欧标严格,真实动机是欧标的配套贵,价格没优势,市场竞争力不强。
所以就是这种投机心理,丰田前几年因为一味压榨供应商降成本,出现了很多质量召回事故,德国车企则是集体柴油排放造假,全部昧着良心干坏事。这就是我从来没说过这些企业是卓越企业,而是一个好企业,这就是很多哪怕是世界500强与稻盛和夫先生的京瓷的差距,没有敬天爱人的根本文化约束。换句话说,就是自我利益还是大于了客户需要。
反之对我们来说,我们是不是坚定稻盛和夫先生的文化信念,真的以为客户解决问题作为我们的生存之道,这就是一个非常现实的考验,在很多时候我们可以很轻易的屈服于内部的利益作出错误的选择,我想在这个时候,只有坚持稻盛先生那一个标尺:作为人,何为正确?这是真正组织内部的利益考验和技术考验。
因为通过内饰技术升级本来应该当作一个突破市场的机会,但是最终大家合伙降低质量迎合所谓消费者的性价比,其实只是保证了自己的利润,哪里有性能,这个本质是诱惑消费者在两害相较取其轻。希望这不要成为我们组织的潜规则。
正确文化价值观的坚持与否,是组织能够长期生存的唯一必要条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