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见过学习很好的人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上学的时候确实有为数不多的几个人,他们似乎不费什么力气就可以学的很好,有着极高的学习效率和异常清晰的逻辑思维。他们更像是古龙小说中陆小凤和楚留香这些人物,凭借着天赋异禀出道,却往往在江湖中无出其右,名列前茅。还有一种呢,他们极其自律,以非常清晰的目标和严格的时间规划要求自己,也许在外人眼里他们更容易被说成书呆子,因为你很少看见他们的眼神离开过书本和黑板,或把时间浪费在其他事情上。可事实上,我相信他们是主动放弃了更轻松的娱乐时间,他们这种人无论将来在社会上处于什么岗位,都将会有极高的造诣,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成为各行各业的翘楚。相较起来,他们更像是金庸小说中郭靖与萧峰这样的大侠,一步一步凭借自己的努力才在江湖上成名成家。
那么像我们这样占绝大多数的普通人应该怎么样学才好呢?首先,从外部因素来看,我们需要一位良师。一位合格的老师应该把姿态放低,在传授知识时尽可能以一个初学者的角度先带领学生在外面观望,充分推敲,最好拿他们已经掌握的知识作为前导,使他们自觉产生大大的疑惑,然后再一步步逐渐带领大家杀将进去,一睹其道理。在讲一道比较难的题时,把你的总战略部署先告诉他们,这不是打仗,不存在泄密的危险。更应该在过程中不断的指明你们每个小阶段的目标,让学生能紧跟其后,时时刻刻明白你的意图,这样讲下来,就算他们不能全然贯通,也能大概知道这个题解的脉络了。但现实往往不是如此,而是老师一个人站在知识的顶峰,以上帝视角做出一副要向人间播撒真理的样子,以把学生讲晕为己任,滔滔不绝。这样免不了一部分人天资聪颖,可以领悟得很到位。也有可能像韩寒一样,在初中数学课上掉了一支笔去捡,从此再也没有听懂过数学。
想起来我作为学生这个身份也有年头了,以上是我站在学生的角度要求好老师的样子,真正等我做了一个老师,就不见得比谁强了。这种事情也是很常见的,就好像当一个人还在给别人当儿子的时候总想着:教育嘛,不应该采取棍棒底下出孝子的方法啊,应该以说服教育为主嘛。等我有一天当了爸爸,肯定以劝导为主,坚决不要武力解决问题。可真正等有一天这种角色发生了变化,他真当上了爸爸,拥有了这种拿棍子的权利,就会立马将以前的信仰抛弃,忘记自己给别人当儿子时候立下的誓言。更要命的是这种思想上的改变发生的潜移默化,让当事人内心完全没有一丝愧疚感,意识到自己身上发生了某种意义上的“背叛”。
话再说回来,这种外部因素偶然性很强,在你的求学生涯中能遇到一位亦师亦友能帮你答疑解惑且技艺高超的好老师很难的。所以遇到困难时先不要急于去别人那儿寻求答案,而是先问自己。拿我自己的一件事举例来说,上学时最初学到方程一讲,x-3=0,两边同时加3,便得解为3。现在看来不足一提,可当时我却大为不解,疑惑的是为什么数字1至9中单单拿出一个3来加,难道这个3生来有什么独特之处?以后任何方程都得要加3才行吗?我想当时再怎么经验丰富的老师也绝不会想到我的疑问原来在这,但是这个看起来有点愚蠢的问题在我心中确确实实是存在过的。这个问题在后来我曾经再次想过,得出的答案是当时我对“=”这个符号还认识肤浅,认为它仅仅是个符号而已,对它想要表达的“绝对公平,绝对相等”的理念还没有充分注意和信任起来,以至于在它的一边随便加了一个数时,越过这个理念不管而去纠结于那个数本身。
我们在这人世间是得学会和各种各样的人交际,学会各种为人处世与说话的技巧,这真是门极大的学问。但是相比起来,首先了解自己,学会和自己交流更为重要。要直视你内心的困惑,这用不着你专门去找,当你认真去做一件事时,他们就会源源不断的冒出来,你只需要在它们出现时把它们重视起来,在这个问题上用不着唱高调,想着为什么我的问题和别人不一样?我这个问题是不是太幼稚了?一点也不,你能提出自己的问题就是最好的,不需要和别人一样。从你现在理解的开始,到老师传授的再到标准答案之间建立起联系,尽量把每一个细节的来龙去脉都搞清楚。理论上不要把任何一件事看做理所当然,因为那些先入为主的东西往往是错误的,要像鲁滨逊被抛弃在荒岛之上一样,任何东西你都自己动手制作一遍才最好。
非常重要的一点是不要陷入题海中无目的性的去做题,那样只会让你陷入盲目的自我感动和随之而来一次次不如意的成绩带来的挫败感。而要把大量的时间花费在思考与总结上面。理工学科都着自己独特的特点与魅力,无时无刻不体现着辩证与理性的光芒。以物理来说,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概念的建立,在初期,我们可以利用生活中的现象和经验去帮助理解这些概念。比如受力分析中经常因研究对象的不同而区分出来的“内力”与“外力”的概念,我在学习这里的时候,很快就想起来一个情景:小的时候如果有附近的村子搭台唱戏,村里就会有人开着拖拉机拉着全村的男女老少,满满的一车人去看戏,又叫去赶集。当然现在来看这属于农用工具车用于载客加超载的违法行为,不应该被提倡,可当时是真的热闹红火,就像鲁迅先生在《社戏》中描述的那样,所以也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当遇到很陡的上坡路时,小小的拖拉机烟囱里便会冒起黑烟 ,再也爬不上去了,此时大人们需要跳下去推车。当时我可能只有五六岁的样子,见此情景,也想出一份力,于是我也站在车里面做出十分卖力的样子煞有介事的推了起来。当拖拉机在大家的推动下慢慢爬上去时,我心里也蛮自豪的,以为自己也功劳不小。哈哈,现在学到内力和外力这里,我才明白,当时自己的帮忙叫添乱,因为把拖拉机看作研究对象的话,我处于研究对象之中,我站在车里推那个铁扶手的力叫内力,大人们在车后面推的那个力才是外力,才是真正帮助拖拉机爬上去的力。如果你颇具好奇心再稍加想象,那么我费那么“大”的力就白白浪费了吗?没有任何作用吗?当然不是,如果你的力气足够大,你就会把推的那个铁扶手推折。如果力气再大呢,拖拉机就会被你从推的位置肢解为前后两部分。
就例如这种生活中的小事情,在我们刚刚接触某个概念时可以很快的使你对它有个感性的认识,但是有利就有弊,这样做常常会导致偏差。我们需要生活现象去帮助理解概念,但当二者发生冲突时,一定要仔细推敲,不要妄下断言。一个知识点或概念的学习是很难的,若想要将知识体系化,然后形成自己的一套做题解题方法则更加难。但是一旦形成,你就会受益匪浅,在做题的过程中你就要首先相信它,让理性占据上风,不要再临阵换将了。但也请一定不要着急,不要放弃,学习不是一撮而就的事情,当你遇到大难题时,不用急于解决它,要通过寻问同学和老师,翻阅课本中最原始的定义,上网查找,翻看同类型的题等等多方路径,让这方面的知识与经验统统都进入你的思考范围内,让它们充盈着,悬浮着,然后再将它们重新组织,整理,深刻思考。最后所有东西一定会迎刃而解,其实这是在它还没被解决,在它刚刚以一种势不可挡的气势来到你身边时就可以预见的,所以你半点都不用俱怕它。汉朝有位著名的青年将领——骠骑将军霍去病,在汉武帝对匈奴的作战中,曾经轻装简行带领一队轻骑兵直捣匈奴王庭,封狼居胥一战成名。在学习时,我们也应该具备这种长途奔袭,远距离作战的韧性与勇气。
至少每个学科都应该有一个笔记本,不是用来把教科书上的内容抄到笔记本上。而是记录那些你历经千辛万苦总结出来的专属于你的东西,你自己做题时易错的点或考察的是一个知识点同类型题的集合等。这些东西对于别人来说也许毫无价值,但对于你来说却是很珍贵的材料。所以不要去抄别人的笔记本,那里面的东西对你的价值不是太大,你们之间知识的掌握程度与各自的弱项都不一样,每个人都应该有只属于自己的笔记本,这本笔记本里的内容就好像被上了密电码一样,只有在你的手中才能将其破译,才能完全读懂它的价值。总之,让它能成为考试前夕你复习最好的宝典。
人与人之间智力上的差别是有的,这点我从来都是相信的,可是这种差别并不代表好与坏。老顽童有一手左手画圆,右手画方的绝技,古灵精怪的黄蓉偏偏怎么也学不会,反而却被像呆子一样的郭靖给学会了。还是拿我自己来说,我这个人反应是属于很慢的,以至于上课老师的思路稍一跳跃我就跟不上了,我现在还记忆犹新,以前我们有个老师很喜欢在上课的时候直接问我问题,可我常常是答不上来,往往在课堂上众目睽睽之下陷入十分窘迫的境地,很出洋相。还有像数学压轴题这种解题思路非常复杂的大题,我们班很多人都是课堂上跟着老师走一遍就懂了,但我很少有听一遍就会的情况,我需要把答案抄下来,从头到尾再看两三遍,才能理顺七八分。我刚进县城里读小学时,因为一时不能适应学校的环境,可能当时的外在表现是神情沮丧,上课神游天外,作业一塌糊涂不能按时上交,甚至言语沟通上也可能表现的不那么完整,所以一度被当时的班主任定义为有“智力上的缺陷”,责令我明日叫其家长来见。我的母亲惴惴不安的来到学校,面对老师的责问好话说了一箩筐,最后才落了个留校观察,期中考试后视分数而决的收场。这种心智上的差别是先天的,属于没有办法的事。但还是那句话“只作差别,不区分好坏”,犹如一位剑客,你手中有一只即轻巧又锋利无比的精钢软剑,你就去练那些矫若游龙,轻巧灵动的剑法。但你若只有一个又重又钝的玄铁重剑,你就应该奔着“重剑无锋,大巧不工”的路子上去下功夫。
除此之外,我还想说一下我英语学习的经历。如果是从小到大英语都考近乎满分的学霸们请见笑了,因为这只是一个多年饱受英语折磨的失败者在初窥门径后想要跟大家分享的。经常听到这么一句话“英语学不会就一个原因——懒”,可能这真的是一个人英语成绩不好的原因,但我很清楚这并不是我的主要原因。这些年来我学习英语的感觉就像是在出拳打一大堆棉花,无论我是开心的还是愤怒的,虚伪的还是真诚的,倾尽全力还是投机取巧的打出这一拳,结果都没什么不同。直到考研的那段时间,从零开始再学英语,才有了一些不一样的感受与领悟。
英语最应该先突破的是语法。但这里的精通语法不是去钻研各种刁专古怪的语法知识点,那样的话就和本意南辕北辙。而是要谨记英语中一个句子只能有一个谓语,要搞懂常见的几种句子结构与成分,各种从句,三种非谓语,各种时态,两种语态等等这些最核心的语法点。其实后来直到考研才体会到英语是比汉语还要讲“法和理”的一种语言,它每个语法现象的出现都有自己的应用场合。将这一整套语法体系都学下来可能会花费一些时间和辛苦,但这一切都是值得的,因为这些理论将会让你终生受用,大学和初中学的语法差不多都是一样的,不一样的只是词汇量。只有打通了语法这关,你才能不再“惧怕”英语,看到一句话时你才能明白这个句子中的每个单词为什么会出现在这个地方,才可以下接词汇,上通长难句,继而读懂阅读,写出作文。至此方打开了英语学习的任督二脉,在此基础上,你的所有努力才是有效的。
在以前英语课上老师总是反复的让我们做题然后讲题。毫无疑问,这对于英语基础好的同学来说肯定是有用的,他们经过这种反复的练习知道了更多的词汇,更加熟悉题型与语法,细水长流,英语成绩越来越好。可是对于英语基础不好的同学来说,他们的收获可能只是多见了几个生词,之后对英语学习的热情在一次次差强人意的成绩中消耗殆净,最终得出结论,本人可能不适合学英语,从此一蹶不振。
关于单词记忆呢。像我这种菜鸟级玩家如果没记错的话,在cf这种游戏中如果你拿着AK47这种后座力很高的枪,那你就不能一直按着鼠标不动,那样的话子弹的轨迹会走的很高,根本达不到瞄准的目的,打出去只能是听响了。这时候有个词叫“短促点射”,这种射击状态即节省了子弹,命中率还高。把这种状态应用到记单词上是再恰当也不过了。也就是说看到一个单词就去记,而不要纠结于你这次记住它了没有,也就是说把你用来记单词的时间分为好几段的效果要比一次花很长时间的效果要好的多,多次重复的让你见到它,自然就会记住它了。
关于更多的更加细节的学习方法我已经讲不出来了,并非我不愿意说,而是那些知识我已经都遗忘掉了,我把它们收集起来时费了很大力气,可也不知什么时候谁把闸门打开,它们一夜之间就都逃出去了。现在让我和你们一样去参加中考参加高考我很大概率不能及格,我能记起来的就是上面写的这些东西,好像什么都说到了,又好像什么都没说,像是在夸夸其谈。就好像你现在问我读了这么多年书得到了什么?那些知识你都忘了岂不是和没学一样?最后得到的只是几张毕业证书和几分愤世嫉俗的书生意气吗?害......我扪心自问,好像也找不到一个很好的理由反驳。是的,以上仅仅是我的经验而已,也许会有值得借鉴的地方,也许纯是一派胡言。最重要,最适合你的路还得自己去摸索。你也知道,年龄稍微比你大一点的人就喜欢以长者的姿态居高临下的教训你,表情逐渐严肃起来,举止放缓以显示他们阅历丰富,高人一筹,不会再做一些荒唐的事情,且有能力为别人划定路线,尽管其本意可能是想以自己的生活历程来让后者少走弯路。可事实上,在这个世界上,谁也没有理由对别人做出的选择指手画脚,况且他们大多数也是在虚度光阴,陷在了生活的淤泥中难以自拔,日复一日过着千篇一律的生活。对所谓“正确的道路”的定义更是十分狭隘,当听到不同意见时不能细加斟酌,更谈不上求同存异。
我显然不想成为这类讨厌的人,再谈一些读书有用或无用的论调或再来帮你们分析一下这方面的利与弊。高山流水,无论将来在什么行业中,你想往高走或往低走,谁都拦不住你。多年以来,我能确信的是只要我再足够努力一些就可以答好一份试卷,获得一个满意的成绩。可关于人生这份试卷我却常常答不好,陷入无尽的迷茫中。有一件事到是我很想和你们说的。无论如何,请珍惜在学校的这段时光,珍惜你的同学和老师,怀着一颗宽容的心对待当下的一切。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当你离开校园步入社会时。一定会反复怀念起这一段生命中最有意义,最真实的时光,一次次回想起那些当时你以为是很寻常甚至很无聊的日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