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读下来其实并不轻松,因为书中运用的和关键性的知识点——比喻和内在化,对我来讲是一个劣势。这又是作者对他自己的教育经验进行的阐述,而我对除国内以外的教育知之甚少,也就导致了前期理解的断层。
这本书是作者对自己教育经验的一次完整阐述,属于行动指南类。书中提到的整体性学习就是将知识关联起来以达到记忆和应用的目的。事实上,看了这么多阅读的方法,都不过是在应用第一本书里面的知识,只是多少有了一些删减罢了。
图一:对封面的提问比如这本书,在阅读之前对封面进行提问(详见图一)是第一本书里面没有的,而另外一本书里面提到了,我就把它增添了进去。另外还进行了一次扩充,对检视阅读完成后也进行了提问(详见图二)。对这些提问的回答就是我当前的学习目的,这样在读书时就会专心不少,也会激发自己的思考,比如对学习目的是会动态提升的思考一样。
另检视阅读中要求对书本进行随意的翻阅一项持有怀疑,当在做完提问并且前面的步骤完成之后,这本书适不适合继续阅读下去,心里也就有了决定。继续做随意翻阅完书本的步骤也就没有多大意义,徒浪费时间而已,所以我就把它剔除了。就像本书整体性学习的顺序一样,学习方式它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可以随时往返,也可以随时跳跃的。
图二:应用检视阅读的提问读完本书之后,发现要应用整体性学习方法,前提必须要有一定的知识储备,也就是至少有一个知识结构。不然在创造信息网络的时候,新学的知识无法与另一个知识进行相互关联,也就失去了整体性学习的意义。二是对于“新手”学习来讲,虽然作者运用了类比的方式尽量简化了整体性学习的概念,但是仍然不容易理解。对于自己不能够理解的东西,或者不能很容易上手的东西,人们往往会绕着他走,也就失去了作者写这本书的意义。
不过经过这几年的洗礼,我并不是这么容易就退却的人。虽然我在阅读完整本书后,仍然不是很明白整体性学习到底在讲些什么,但是仍然进行整理笔记的动作。正是在整理笔记制作思维导图的过程中,我对于本书才有了一次深层次的了解。
比如,对于结构、模型和高速公路,就分别好比是基础信息、关键词和新知。整体性学习就是先把基础信息提炼关键词进行压缩成模型并先存储起来;再把新知通过高速公路关联到基础信息上面,然后再次应用关键词进行信息压缩和储存,依次循环往复进行扩展知识的覆盖面。当需要关联提取信息时,就通过模型这把钥匙打开基础信息,这也是进行信息压缩的意义所在。
比如,作者所讲的整体性学习,其实也是在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不过他的立意更为高远。如果说我之前是要构建一座大厦,而作者想的却是要建设一座城市,可以随时来回穿梭。当然,他也确实能够做得到,而我也不该固守陈识。
再比如整体性学习中的核心——拓展方面,其核心的核心纵向拓展改为横向拓展,对我来讲更为容易理解。顺着作者的思路,想象整个体系是一座城市。在原结构(知识)周围建立联系好比是建造一座座的高楼大厦,它是拔地而起,不断增高(知识的精深)的。而不断的新知(结构)设计在合适的角落,通过结构之间建设的高速通道(关联),慢慢的就形成了一座城市(知识广度),因为现实中的城市是众多建筑横向发展的关系。这么一来,整体性学习的顺序也就和整体性学习的三个基本观点吻合了,也就能和之前学习过的主题阅读相互关联了。
总而言之,整体性学习就是创造信息的网络,一个知识与另一个知识相互关联。而那些相互关联的知识网络使得自己真正做到对知识的完全理解,从而能够轻松驾驭知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