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大排序,三大查找是《数据结构》当中非常基础的知识点,在这里为了复习顺带总结了一下常见的八种排序算法。数据结构和算法知识的考察已然成为面试官最为看重的点之一。有些算法是我们工作和面试中肯定会用到的。温馨提示:前方非常下饭,请带好锅碗瓢盆。
一. 冒泡排序(BubbleSort)
基本思想:两个数比较大小,较大的数下沉,较小的数冒起来。
过程:
比较相邻的两个数据,如果第二个数小,就交换位置。
从后向前两两比较,一直到比较最前两个数据。最终最小数被交换到起始的位置,这样第一个最小数的位置就排好了。
继续重复上述过程,依次将第2.3...n-1个最小数排好位置。
平均时间复杂度:O(n2)
java代码实现:
publicstaticvoidBubbleSort(int[] arr){inttemp;//临时变量for(inti=0; ii; j--){if(arr[j] < arr[j-1]){ temp = arr[j]; arr[j] = arr[j-1]; arr[j-1] = temp; } } } }复制代码
优化:
针对问题:
数据的顺序排好之后,冒泡算法仍然会继续进行下一轮的比较,直到arr.length-1次,后面的比较没有意义的。
方案:
设置标志位flag,如果发生了交换flag设置为true;如果没有交换就设置为false。 这样当一轮比较结束后如果flag仍为false,即:这一轮没有发生交换,说明数据的顺序已经排好,没有必要继续进行下去。
publicstaticvoidBubbleSort1(int[] arr){inttemp;//临时变量booleanflag;//是否交换的标志for(inti=0; ii; j--){if(arr[j] < arr[j-1]){ temp = arr[j]; arr[j] = arr[j-1]; arr[j-1] = temp; flag =true; } }if(!flag)break; } }复制代码
二. 选择排序(SelctionSort)
基本思想:
在长度为N的无序数组中,第一次遍历n-1个数,找到最小的数值与第一个元素交换; 第二次遍历n-2个数,找到最小的数值与第二个元素交换; 。。。 第n-1次遍历,找到最小的数值与第n-1个元素交换,排序完成。
过程:
平均时间复杂度:O(n2)
java代码实现:
publicstaticvoidselect_sort(intarray[],intlenth){for(inti=0;i
三. 插入排序(Insertion Sort)
基本思想:
在要排序的一组数中,假定前n-1个数已经排好序,现在将第n个数插到前面的有序数列中,使得这n个数也是排好顺序的。如此反复循环,直到全部排好顺序。
过程:
平均时间复杂度:O(n2)
java代码实现:
publicstaticvoidinsert_sort(intarray[],intlenth){inttemp;for(inti=0;i0;j--){if(array[j]
四. 希尔排序(Shell Sort)
前言:
数据序列1: 13-17-20-42-28 利用插入排序,13-17-20-28-42. Number of swap:1; 数据序列2: 13-17-20-42-14 利用插入排序,13-14-17-20-42. Number of swap:3; 如果数据序列基本有序,使用插入排序会更加高效。
基本思想:
在要排序的一组数中,根据某一增量分为若干子序列,并对子序列分别进行插入排序。 然后逐渐将增量减小,并重复上述过程。直至增量为1,此时数据序列基本有序,最后进行插入排序。
过程:
平均时间复杂度:
java代码实现:
publicstaticvoidshell_sort(intarray[],intlenth){inttemp =0;intincre = lenth;while(true){ incre = incre/2;for(intk =0;kk;j-=incre){if(array[j]
五. 快速排序(Quicksort)
基本思想:(分治)
先从数列中取出一个数作为key值;
将比这个数小的数全部放在它的左边,大于或等于它的数全部放在它的右边;
对左右两个小数列重复第二步,直至各区间只有1个数。
辅助理解
初始时 i = 0; j = 9; key=72
由于已经将a[0]中的数保存到key中,可以理解成在数组a[0]上挖了个坑,可以将其它数据填充到这来。 从j开始向前找一个比key小的数。当j=8,符合条件,a[0] = a[8] ; i++ ; 将a[8]挖出再填到上一个坑a[0]中。 这样一个坑a[0]就被搞定了,但又形成了一个新坑a[8],这怎么办了?简单,再找数字来填a[8]这个坑。 这次从i开始向后找一个大于key的数,当i=3,符合条件,a[8] = a[3] ; j-- ; 将a[3]挖出再填到上一个坑中。
数组:72-6-57-88-60-42-83-73-48-850123456789复制代码
此时 i = 3; j = 7; key=72
再重复上面的步骤,先从后向前找,再从前向后找。 从j开始向前找,当j=5,符合条件,将a[5]挖出填到上一个坑中,a[3] = a[5]; i++; 从i开始向后找,当i=5时,由于i==j退出。 此时,i = j = 5,而a[5]刚好又是上次挖的坑,因此将key填入a[5]。
数组:48-6-57-88-60-42-83-73-88-850123456789复制代码
可以看出a[5]前面的数字都小于它,a[5]后面的数字都大于它。因此再对a[0…4]和a[6…9]这二个子区间重复上述步骤就可以了。
数组:48-6-57-42-60-72-83-73-88-850123456789复制代码
平均时间复杂度:O(N*logN)
代码实现:
publicstaticvoidquickSort(inta[],intl,intr){if(l>=r)return;inti = l;intj = r;intkey = a[l];//选择第一个数为keywhile(i=key)//从右向左找第一个小于key的值j--;if(i
key值的选取可以有多种形式,例如中间数或者随机数,分别会对算法的复杂度产生不同的影响。
六. 归并排序(Merge Sort)
基本思想:
归并排序是建立在归并操作上的一种有效的排序算法。该算法是采用分治法的一个非常典型的应用。 首先考虑下如何将2个有序数列合并。这个非常简单,只要从比较2个数列的第一个数,谁小就先取谁,取了后就在对应数列中删除这个数。然后再进行比较,如果有数列为空,那直接将另一个数列的数据依次取出即可。
//将有序数组a[]和b[]合并到c[]中voidMemeryArray(inta[],intn,intb[],intm,intc[]){inti, j, k; i = j = k =0;while(i < n && j < m) {if(a[i] < b[j]) c[k++] = a[i++];elsec[k++] = b[j++]; }while(i < n) c[k++] = a[i++];while(j < m) c[k++] = b[j++];}复制代码
解决了上面的合并有序数列问题,再来看归并排序,其的基本思路就是将数组分成2组A,B,如果这2组组内的数据都是有序的,那么就可以很方便的将这2组数据进行排序。如何让这2组组内数据有序了? 可以将A,B组各自再分成2组。依次类推,当分出来的小组只有1个数据时,可以认为这个小组组内已经达到了有序,然后再合并相邻的2个小组就可以了。这样通过先递归的分解数列,再合并数列就完成了归并排序。
过程:
平均时间复杂度:O(NlogN)
归并排序的效率是比较高的,设数列长为N,将数列分开成小数列一共要logN步,每步都是一个合并有序数列的过程,时间复杂度可以记为O(N),故一共为O(N*logN)。
代码实现:
publicstaticvoidmerge_sort(inta[],intfirst,intlast,inttemp[]){if(first < last){intmiddle = (first + last)/2; merge_sort(a,first,middle,temp);//左半部分排好序merge_sort(a,middle+1,last,temp);//右半部分排好序mergeArray(a,first,middle,last,temp);//合并左右部分} }复制代码
//合并 :将两个序列a[first-middle],a[middle+1-end]合并publicstaticvoidmergeArray(inta[],intfirst,intmiddle,intend,inttemp[]){inti = first;intm = middle;intj = middle+1;intn = end;intk =0;while(i<=m && j<=n){if(a[i] <= a[j]){ temp[k] = a[i]; k++; i++; }else{ temp[k] = a[j]; k++; j++; } }while(i<=m){ temp[k] = a[i]; k++; i++; }while(j<=n){ temp[k] = a[j]; k++; j++; }for(intii=0;ii
七. 堆排序(HeapSort)
基本思想:
图示:(88,85,83,73,72,60,57,48,42,6)
平均时间复杂度:O(NlogN)
由于每次重新恢复堆的时间复杂度为O(logN),共N - 1次重新恢复堆操作,再加上前面建立堆时N / 2次向下调整,每次调整时间复杂度也为O(logN)。二次操作时间相加还是O(N * logN)。
java代码实现:
//构建最小堆publicstaticvoidMakeMinHeap(inta[],intn){for(inti=(n-1)/2; i>=0; i--){ MinHeapFixdown(a,i,n); }}//从i节点开始调整,n为节点总数 从0开始计算 i节点的子节点为 2*i+1, 2*i+2 publicstaticvoidMinHeapFixdown(inta[],inti,intn){intj =2*i+1;//子节点inttemp =0;while(j
publicstaticvoidMinHeap_Sort(inta[],intn){inttemp =0; MakeMinHeap(a,n);for(inti=n-1;i>0;i--){ temp = a[0]; a[0] = a[i]; a[i] = temp; MinHeapFixdown(a,0,i); } }复制代码
八. 基数排序(RadixSort)
BinSort
基本思想:
BinSort想法非常简单,首先创建数组A[MaxValue];然后将每个数放到相应的位置上(例如17放在下标17的数组位置);最后遍历数组,即为排序后的结果。
图示:
问题:
当序列中存在较大值时,BinSort 的排序方法会浪费大量的空间开销。
RadixSort
基本思想:
基数排序是在BinSort的基础上,通过基数的限制来减少空间的开销。
过程:
(1)首先确定基数为10,数组的长度也就是10.每个数34都会在这10个数中寻找自己的位置。 (2)不同于BinSort会直接将数34放在数组的下标34处,基数排序是将34分开为3和4,第一轮排序根据最末位放在数组的下标4处,第二轮排序根据倒数第二位放在数组的下标3处,然后遍历数组即可。
java代码实现:
publicstaticvoidRadixSort(intA[],inttemp[],intn,intk,intr,intcnt[]){//A:原数组//temp:临时数组//n:序列的数字个数//k:最大的位数2//r:基数10//cnt:存储bin[i]的个数for(inti=0, rtok=1; i=0;j--){//重点理解cnt[(A[j]/rtok)%r]--; temp[cnt[(A[j]/rtok)%r]] = A[j]; }for(intj=0;j
最后的惯例:点个转发,好运不断,来个关注,青春常驻,打个小赏,工资疯涨。。。
作者:小二来杯Java
链接:https://juejin.cn/post/6903849990754402312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