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百度汉语解释为出生或长期居住过的地方。
过年,大人们喜欢把孩子带回自己的故乡,让他们感受浓浓的乡情乡音还有年味儿,也让他们从故乡的年味儿里体验仪式感,很有一种寻根的味道。
这种想法挺好,可是在另一个地方出生或成长的孩子,真的会从心里把父母的出生地当作故乡吗?
出现在每个人梦中的,只会是自己儿时出生成长的地方。
我们可以给孩子一个道义上的故乡,但真正深藏在他内心的,还是他打小出生成长的地方。
所以,我会带孩子回老家过年、祭祖,但我不会要孩子把我和娃爸的故乡当作自己的故乡。
儿子生在武汉,长在武汉。他对自己出生和读幼儿园的那个小区情有独钟,虽然那个房子早被我卖了,可他每次过去那边剪头发,走近那边的幼儿园围墙,都会有一种熟悉感和亲切感。孩子内心对那里的思念与不舍,应该更胜我和娃爸的故乡。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出生成长地,童年的记忆留在哪里,故乡就在哪里。
可是,我们的传统文化里讲究一个“籍贯”,寻求一个“根”,于是便有很多父母要求孩子将父母的故乡当作自己的故乡。
若是父母都来自一个地方也好,同根同源,好引导。若是一个天南一个海北,那可让孩子如何选择?
当然,我们大多会自己给孩子做选择,按照孩子的姓氏来决定他的籍贯。只是,这样的选择,对于孩子而言,也就是在证件上多了一个信息而已。
若干年后,孩子成人,会记得:“噢,爸爸的故乡是那里。”“呀,妈妈原来是那个地方的人。”……
若是我们再不回故乡居住,待家中长辈相继离去,那里于我们而言,也就只是个年年扫墓的地方,而对孩子们而言,就成了一个短暂停留的驿站。
所以,每个人理应都有自己的故乡,而我们的出生成长地,才是我们天然的故乡。
父母有父母的故乡,孩子有孩子的故乡。父母和孩子的故乡不同,可却是一家人。
父母在哪里,家就在哪里。父母在,回家就有意义,父母去,人生只剩追忆。
所以,无所谓回哪边过年,也无所谓孩子把哪里当故乡,只要一家人能在一起过个团圆年,在哪里都一样。
母亲走后,我儿时出生成长的乡间瓦房被父亲变卖。之后,父亲再婚,“形同入赘”去了另一个地方。从此后,我便再没回记忆里的故乡过春节。
可时时出现在我梦里的,还是那个被卖了的瓦房。一遇到机会,我就会打听瓦房的近况,想知道它被新主人照料得咋样?是不是还是当年的模样?
今年,我把父亲接过来武汉,在我家过年。对于孩子们来说,这里就是故乡。而对于父亲来说,这里只是我的家。
父亲的故乡,在那个遥远的小山村,那里满是他儿时的回忆。若干年后,我也会把他送回那里。能长眠故土,也是一种幸福吧!
而我,作为嫁出去的女儿,最后必定是要留在远离故乡的城市。
故乡,于我而言,是回不去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