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家为什么会伤人》:
感受远比所谓的事实更重要,而在家庭中,理解并接受彼此的感受是最重要的。
任何看似荒诞的事情背后,都有它最真切的原因,如果你觉得它荒诞,那很可能是因为你不理解它。
对方一说到“问题”,我们就急着去出主意、提建议,忙着为对方解决问题,但实际上,对方多数时候只是为了借“问题“宣泄情绪,根本不需要我们的建议。
我们眼中的事实和对方眼中的事实是不一样的,我们要按照对方的感受去理解对方。
“交流感受”还是‘解决问题“,要弄清楚,很多时候亲密的人在一起主要是”交流感受“
不轻易做”评价“”出主意“”提建议“
心里需求的核心是感受,亲密关系的一个重要价值就在于交流并相互理解和接受彼此的感受。
工作中处理的是利益,目标是解决问题,家庭中,处理的主要是感受,目的是相互理解与接受。
一个人之所以对别人的反应极度在意,都是因为对方好的反应会让他有短暂的存在感,而对方坏的反应,会让他的存在感瞬间崩毁。
若一位妈妈想让你的孩子心理健康,在他婴幼儿时,多和他互动,看到他,并带着喜悦,是至关重要的。
有健康自我的人,他会很爱父母,但他做事情,首先是从自己的感受出发,而不是服从父母的语言。
在任何关系中,我的感受能被感受到,这一刻,我存在,你也存在,这一刻就是爱。
同情心有两种,一种是对弱者的可怜,但内心同时有一种我很好很强大的自恋。另一种是共情,即,我深深地碰触到了你的感受,进入到了你的世界,感你所感,想你所想。
溺爱是陷阱,实际上,溺爱的父母是在满足自己的需要,但它却披着“一切为了孩子”的外衣,而变得仿佛不可指责。我们整个社会都将溺爱说成爱太多,孩子需要很强的自我才能意识到,他其实是被伤害了。溺爱常常是强加,也即父母将自己的意志强加到孩子头上,并将之视为爱,孩子感觉到被否定了,但他却无法清晰地意识到这一点,因为父母和别人都觉得这是爱。
最受宠爱的孩子反而与父母成为生死敌人,这种恨意是什么时候种下的,仅仅是长大受挫折后产生的吗。
过度溺爱会让孩子既依赖父母又恨父母。
什么是真爱,看到孩子的真实存在,发现孩子的真实需要,并帮孩子实现他的需要,这便是真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