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记忆这件事,印象最深莫过于在看《超级大脑》中,各位记忆高手神乎其技的表演了,海量,短时,准确的记忆,实在是让人无比羡慕。作为粉丝,在喜马拉雅上继续跟踪各位高手的记忆方法经验分享,里面也提到《如何高效记忆》的联系记忆,但是我依然是遗忘的速度远远高于记忆的速度。
韩寒导演的《后会无期》的一句经典台词“我们听过无数的道理,但是依旧过不好这一生”在耳边凉凉地响起的即视感,有没有?
有。怎么办?
首先,记忆的过程是明晰的,输入,存储和检索。无论是主动还是被动输入,给到我们手上,往往就是一个蛋糕,怎么下刀切,怎么吃,全在于自己。碎片化时代,信息在无限的爆炸,我们不缺蛋糕,我们缺的是对蛋糕和自己需求匹配性的判断。有些蛋糕,瞄两眼就够了,因为你知道,你不需要理解它们,了解即可,所以根本不需要下刀切,也就是没必要记住。至于怎么下刀切,怎么吃,就是存储和检索了。
我反观一下自己常用的存储模式和检索:
1.机械记忆。
在工作中,在生活中,我们往往需要短时记忆,最简单粗暴的办法就是多读几遍,多看几遍。这种方法貌似是最直接的,每个人都会,而且在接受到信息以后,可能下意识就会采用这种办法了,因为根本不需要过脑子的方法。但是,这种方法大大地提高了检索的难度,规律性也不强,所以往往是短时,而且低效的。
2.理解记忆
事实上就是就是把信息逻辑化。这个逻辑,可能是一个故事,可能是数学一道证明题,可能是统计学概率分布曲线,可能是一幅画,可能是一句玩笑话。编逻辑和说明逻辑的过程就是存储的过程。至于当需要检索时,就像拎提子一样,捏住一根茎,自然带出一串串果。
明明是第二种方式更优,为什么我往往会优先选择第一种呢?因为我太急于短时间记下来了,急到没有时间考虑采用何种记忆“战术”。结果,就是没记住。
那怎么办?我打算这么做,也欢迎大家拍砖和监督。
1.刻意练习存储这个过程。拿工作上或学习上的内容来练手,每天花一分钟编一个小故事(选择记忆的信息,明确存储的规则,定期反复检索)。
2.提高专注程度。工作上采用番茄工作法。20分钟为一个循环,每个循环之间调整5分钟。
3.关联信息辅助记忆。对于路痴的我来说,认路真的很难。我一般是找标志性建筑,但是如果只走过一次的路要记下来,我还是记不下来。一条路我揍十次都能迷。也是醉了。听说,认路如果能结合辨认方向一起的话可以提高记忆的效率,比如,早上面向太阳是东面,背后是西面,左是北,右是南。或者是边走边在脑海中“画地图”,所以,先恶补一下这方面知识,更有技巧地认路记路。我的目标是走一次路,再走不迷!
感谢阅读!
-------------------------------------------------
P.S:《如何高效记忆》晨读资料提纲:
1.记忆过程:输入,存储,检索
2.记忆原则:意义,组织,联想,图像化,专注
3.记忆方法:关联记忆法(个别形象化,点点相连,段段相连)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