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茅盾《白杨礼赞》探究题

茅盾《白杨礼赞》探究题

作者: 斯石英 | 来源:发表于2020-11-21 08:52 被阅读0次

    《白杨礼赞》探究题

    出题:沧海一粟

    沧海一粟,河南焦作人,原阳县路寨实验中学语文教师,喜爱文学写作,河南省作协会员,刊载各类文稿1800万字,长篇小说《杨桃花开了》《我和我的孩子们》等。

    1.(重点)文章开篇一句独立成段有什么作用?

    起笔一句独立成段,起到了统领全文的作用。从内容上来讲,强调白杨树的“不平凡”,点明礼赞的原因;从结构上来讲,赞美白杨树的“不平凡”是本文的抒情线索,而且点明文章描述的对象——白杨树,定下全文的感情基调——对白杨树的崇敬和赞美。

    2.(难点)文章第②段是怎样描写黄土高原的景象的?写高原景象的目的是什么?

    第②段是从高原的外形、色彩及给人的感受等方来写的。

    黄土高原的外形特点是:大、平、高;色彩特点是:黄绿错综;给人的突出感受是:“雄壮”“伟大”。

    本段描写黄土高原不是游离中心的闲笔,其目的有是为了展现白杨树不平凡的生长环境,衬托它傲然挺立的形象;二是暗写陕甘宁抗日根据地,为后文揭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表达主题思想作铺垫。

    3.(重点)文章第④段的作用是什么?

    此段是过渡段,它既是对上文“惊叫”的补叙,也是!下文赞美白杨树的前奏。与第①段相比,多了个“极普通”,以此来衬托白杨树的伟大,为下文歌颂北方普通军民埋下伏笔

    4.(难点)文章第⑤段是怎样描写白杨树的?有什么作用?

    作者用工笔细描的方法,从外形、色彩、风格三方面,由“形”入“神”,突出白杨树的形象特征,使人们透过白杨树的形象,看到它不平凡的精神,从而产生崇敬、赞美之情。

    5.(难点)“当你在积雪初融的高原上走过……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这一组反问排比句在文中有什么表达作用和效果?

    作者连用四个“难道”的反问句,像剥笋一样一层深似一层地揭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引导读者去思考。四个反问排比句由外向内,层层深入,连贯有力,赞美之情到这里发展到了顶点。这几句也是文章思想内容的精华所在,展现了一种更为广阔更为深远的境界。

    6.(重点)第⑦段已经点明了白杨树的象征意义,那么第⑧段是不是多余呢?

    不是。第⑧段用抒情性议论的笔调,以“不但象征……尤其象征……”进步揭示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说明“礼赞”白杨树的原因,点明全文的主题。所以这段文字绝不是前一段的简单重复、作者所描述的白杨树的象征意义,正是由于此段杼情议论的点染,显得更加鲜明突出。

    7.(难点)第⑨段中“楠木”象征了什么?作者写它的目的是什么?

    “楠木”象征了贱视民众、顽固倒退的人(如国民党语反动派)。作者写楠木的目的是以树比树(白杨树与楠本),以人比人(北方农民与国民党反动派),以达到艺术效果的一致、协调和完整。

    8、“我赞美白杨树,就因为它不但象征了北方的农民,尤其象征了今天我们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这一句为文章的主旨句,道出了作者的写作目的,浓缩了白杨树的精神内涵。

    9、“让那些看不起民众、贱视民众、顽固的倒退的人们去赞美那贵族化的楠木(那也是直挺秀颀的),去鄙视这极常见、极易生长的白杨树吧,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这个结尾段在是否可以删除?有什么特殊作用。

    这个结尾段不可以删除。作者将楠木与白杨树进行对比,对贱视民众、顽固倒退的人表示愤慨鄙弃之情,深化了主题,呼应开头。

    10、学习了本文,谈谈你对本文的认识。

    这篇散文采用象征手法,抓住白杨树的外形特征,借白杨树不平凡的形象,赞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广大军民保卫祖国的英雄形象,歌颂他们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和意志,抒发了作者对他们的崇敬和赞美之情。

    课外拓延:

    六平方米的幸福

    耿艳菊

    ①喧嚷的街上多了一家修鞋铺。我每天都去那条街上买菜,却仍旧不知修鞋铺何时来的。明明是卖大饼的,饼香还在鼻翼间缭绕,再去看到的却是一家修鞋铺。门口挂着牌子,蓝色工整字体:补鞋,换拉链,配钥匙。

    ②这家修鞋铺很小,不过几平方米,既是工作地,又是生活区。它对着街,里面的陈设一览无余。以前做大饼被熏黑的墙壁,现在粉刷一新,变成了亮亮的白色。靠墙放着一张大床,占据了大半位置。墙壁上用木板做了很多格子,置放着锅碗瓢盆以及各样生活用品。屋子狭小,而各样陈设却有序整洁。

    ③修鞋铺的主人是一对中年夫妻。男人整天坐在门口,低着头做活,身边放着做活用的工具,还有一些活计。没见男人站起来过,来回走动的就是他的妻子,那个走起路来有点向左倾斜的瘦高的女人。有时候见她在做饭,有时见她给男人打打下手,有时见她给男人端茶递水,有时见她坐在床边极其认真地绣十字绣。很少见他们说话,可是他们的默契和安然,一点不觉得可怜,反而觉得这种平淡相守的美好,与地位与身份都无关。

    ④修鞋铺的门口常常能看到一个穿着校服的小男孩,独自玩得欢。一个阳光明媚的中午,小小的修鞋铺也沐浴在阳光里。路过时,见他们正围在一张折叠的桌子旁吃饭。那个穿校服的小男孩也在,男人拣了一块肉,要往他碗里放,小男孩急忙躲开了。这小男孩原来是他们的孩子。

    ⑤要配钥匙的时候,自然想起了修鞋铺。那天我走近这家铺子,这才看清一直坐着干活的男人,他的腿有残疾。我把钥匙递给他,他看了半天,对我说,这钥匙不好配,他尽力试试。

    ⑥等待的过程,无事可做,见女人坐在床边低头绣十字绣,于是笑着问她,绣的什么呀?女人笑盈盈抬起头,招手让我进去看。我看这狭小的放满物品的屋子,有几分犹豫,还是趔趄着身子进去了。女人竟有些歉疚地说,这屋小,只有六平方米,出门在外,只望有一个容身之所。不过,我喜欢六,吉祥。

    ⑦女人说着,已展开了手中的十字绣。已经快绣完了,这绣品我见过,是司空见惯的发财树,我不由得脱口而出。一听我说是发财树,女人笑了,纠正我,说那是幸福树啊。我看看干活的男人,又看看她知足幸福的表情,也笑了,连忙跟着她说是幸福树,心里悄悄地感叹这个生活在攘攘街头女人的不俗心。

    ⑧男人把钥匙做好了,他只收了我一半的钱,让我回去试试,不行再拿过来修,行了,再付另一半钱。

    ⑨回去一试,还行。第二天给他们送另一半钱的时候,那幅幸福树已经挂在了墙上,没有用镜框裱,只是简单地用钉子钉在了墙上,不过一点也不影响它的美,反而觉得这小屋子里处处流溢着春天的清新气息。

    ⑩幸福,有时六平方米就够了。

    39.文章第②段使用了哪种描写方法?其作用是什么?

    40.从修辞角度赏析文中画线句的妙处。

    有时候见她在做饭,有时见她给男人打打下手,有时见她给男人端茶递水,有时见她坐在床边极其认真地绣十字绣。

    41.本文为什么以“六平方米的幸福”为标题?联系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答案】

    39.环境描写。交代了一家人简单而整洁的生活环境,反衬出后文对家庭幸福的描写,也衬托出女人的知足和勤劳。

    40.排比修辞,增强语言的气势,写出女人平淡的生活和一家平淡相守的美好。

    41.(1)作为线索贯穿全文,全文围绕“六平方米”描绘了修鞋铺一家面积小但平淡而幸福的生活。

    (2)暗示了文章的主题,“六平方米”的小居所与家庭的幸福形成对比,告诉人们幸福与住房的面积大小无关,而在于人内心的感受。

    (3)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茅盾《白杨礼赞》探究题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iesi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