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丘豸
临近期末考试,学校的书不好卖了,我就开始转战乡镇机关和企业,还有一些各级别的文明村。这肯定比去学校更难,好在乡里有一些县属国营企业,比如鹿场、林场、苗圃和粮库等。
那时候,上面还挺重视企业文化,一般企业都建有文化活动室,里面摆放几个书柜,备有少量图书。
平时,文化室都是锁头把门,主要就是应付上级检查的。
每个人群里都会有几个喜欢看书的人,他们就找负责的人借着看。负责人知道公家的书不借不好,而借书的人偏偏是借了不还,所以每年都得添加点新书。
领导们当然不愿意花这个钱,有余钱上饭店可以,买书可是舍不得,全得靠上面下达任务才不得不买一些。
尤其有些农村村干部,个人文化水平不高,文化意识比较低下,又有些老奸巨猾,加上村里资金确实困难,可以想象想卖书给村里难度有多大大。
和我一起卖书的那个姓林的哥们,不但亲戚是乡长,还有亲戚在线委宣船部当官。所以消息比较灵通,听说县里要开始下来文化建设检查了,就开始闻风而动。
经过几次交往,小林觉得我做事还是挺靠谱,主动要和我合伙行动,这样可以互相帮衬,不至于人单势孤。
小林胆子大,能说会道敢忽悠,到了下边真真假假连蒙带唬,我在一边帮衬着,一唱一和地配合,也好拿下那些难斗的土皇上。
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煞有其事地说线委和新华书店联合推出文化下乡活动,我们作为农村图书发行员,亲自送书到村,传播文化,支持农村文化建设。
这招还算管用,但也不是百用百灵。
当然这事也不全是虚构,要不然可不是我们一说人家就会相信的。
记得有一个村子,因为村里有个砖厂,相对比较富裕,是市级文明村,村里建有一个文化室。
但是这个村长比较抠门,我们找到他的时候,他一个不买十个不买,态度很坚决,我们磨了半天嘴皮子是白费工。
我的态度就是算了,可是小林不服输,心里憋着一股劲儿,过了两天,又带我去了那个村子。这回不再说小话,而是拿出带有尚方宝剑的派头,说是乡里安排下来的。那个村长还是不为所动,小林就叫板说不信你可以打电话问,因为小林的舅舅和这个乡书记是好友,小林去乡里时见过几次,熟知书记的名字和特征,所以说得有板有眼的。这样那个村书记才信以为真,买下了两百块钱的书。
由此可见,到农村卖书该有多么难。虽然卖了两百块钱,我俩跑了两趟,费了多少口舌,每人不过才赚了三四块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