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想

作者: 喜欢文学的工科男 | 来源:发表于2018-12-02 23:34 被阅读59次

 今天在朋友圈偶然看到女神转发了一篇题为《高晓松49岁:“我原谅你了”》的文章,果断先点个赞,再点开文章慢慢欣赏。

读着读着,就忍不住多读了几遍,感觉文中的话,每一句都是经典。

小编以一个旁白者的身份,透过高晓松的视角,传达了人到中年之后,心境上的改变,带来的对人生的感悟。

如果把人生比作登山,49岁这个年纪已到中点,往下看都是回忆,往上看都是命运。

还记得去年刚到单位不久,领导让我帮他做PPT;可能正好遇到对的人,我做ppt的风格他比较喜欢,一来二去关系处地还算不错;有一次他在办公室读着《易经》,突然对我说,人到中年,是读易经的好年纪;年少时阅历太少,体会不到《易经》的真谛,只有经历过几十年风雨人生,才越发觉得《易经》的智慧超越了时代。

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却道天凉好个秋。

朝露昙花,咫尺天涯。

我曾经跨过山和大海,也穿过人山人海;我曾经拥有着一切,转眼就飘散成烟。

2014年7月16日。

这一天,是周迅和高圣远大婚的日子。同一天,朴树发布新歌《平凡之路》。

高晓松的朋友圈都是对周迅的祝福,而周迅的朋友圈却推荐着这首歌。

我第一次知道,他们之间还有这样的故事:高晓松是导演,另外两人是情侣,只是,这些都已成为历史。

人生苦短,沧海桑田。

生而为人,总是难免会有很多想法。

有些人只想着锦衣玉食,莺歌燕舞;有些人却想着行侠仗义,济世苍生。

有的人为了真理奋不顾身,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有的人一生都在思考,思考人生的意义和生命的真谛。

佛教将人生之苦分为七种,即生、老、病、死、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

人生这趟旅程,出发的时候总是斗志昂扬,途中遇见什么人、发生什么事,都觉得幸运。

只有走到后半程的时候,得不到想要的,失去了最珍贵的,才开始后悔、自责、计较,难以找到真正的快乐。

高晓松说,他和妹妹都按照自己的心意生活,不将就,不盲从;他在北欧感受到了人们纯净的内心,她在撒哈拉看到沙漠中那一抹明亮的笑容。

弄清自己不想做什么,去弄清自己想做什么。

很多事情,道理都懂,臣妾实在难以做到。

张爱玲说,成名要趁早。

但是对于大多数普通人来说,受环境和天资所限,成名之路困难重重,终其一生不过是那一片绿叶,用来衬托红花的美丽。

小编说,如果用两个字来形容成年人的世界,可能是寡欢。每个人都活得很累,因为想要很多钱,想要很多爱;钱这东西,易花难赚;情这东西,难得易丢。

马德说:我慢慢明白了我为什么不快乐,因为我总是期待一个结果。小时候的我,用一个下午的时间去看蚂蚁搬家,等石头开花。小时候不期待结果,小时候哭笑都不打折。

带着目的去做事,终究会计较得失。

人生就是不断成长不断蜕变的过程,可能会很痛苦,可能会很难受,这些都是必经之路。幸好,一路上有文字相伴,让我的旅途不再孤独。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佛系少年的养成日记。

知识拓展:马德,河北人,《读者》签约作家。所发文章多被《读者》《青年文摘》《青年博览》《视野》《小小说选刊》等文摘类报刊转载,并收录到数百种选本中,有文入选小学语文教材、香港中学教材及全国各地市中考阅读材料。著有散文集《青春是最好的方向》《把自己亮在暗处》《住在爱的温暖里》《智慧菩提》《生活对爱的奖赏》《谁都能创造自己的奇迹》《思索人生哲理故事》等,2015年新出版《允许自己虚度时光》。(来源于百度百科)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随想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ifec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