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端木家达
下午3:00,终于到了此次浙江余姚行的最后一站——王阳明故居。踏着这岁月的沧桑,穿越时空的缝隙,我来到了王阳明先生的故居,这座见证了无数智慧和哲思的老宅,仿佛还有着先贤的气息,使我肃然起敬。
王守仁(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本名王云,字伯安,号阳明,又号乐山居士,浙江余姚人,出生于余姚北城(今浙江省宁波市余姚市阳明街道)。明代杰出的思想家、文学家、军事家、教育家。
漫步在青石板铺就的小巷之中,目睹着两边历经数百年风雨的砖墙屹立不倒,斑驳中显现出一份朴素之美。我想象着数百年前的王阳明先生,在这里思考、问难、讲学、练兵等,这一幕幕鲜活地出现在我的眼前。
进入王阳明故居深处,庭院中有棵樟树,它长的高大挺拔,枝繁叶茂,据说是王阳明亲手所栽,它静静地守护着这块土地,见证着历史。我用手轻触这棵樟树的树皮,刹那间,我的心仿佛与王阳明进行了一次联接,心学派的那种“知行合一”的精神,在我的心中油悠然而生。
最后我走进王阳明先生讲学的堂前,这里仍摆放着古朴的桌椅。在讲堂的中央,我正好看到有一对父子,他们相向而坐,父亲一字一句大声教他的儿子读书,父亲诵读一句王阳明的诗,儿子就跟着读一遍。我想,为了儿子的成长,这位父亲也是煞费苦心了,也许若干年以后,这个坐在凳子上的小孩同样会成为王阳明式的人物。
看到眼前的情景,我的脑海里浮现出600多年前王阳明先在此给他的弟子徐爱、蔡宗兖、朱节、席元山、冀元亨等上课形情。他声音铿锵有力,对道德和知识有着深刻洞悉,对人性光芝充满了期许,我的心也受到了感动,仿佛与他的弟子一同聆听先生的教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