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因为店里辞退了两个人,所以异常忙碌,忙得都无暇摆弄手机了,平时手机要每天充一次电,这下回到家倒头便睡,不充电也不用担心第二天会没电。在缺了两个人的情况下,虽然忙一些,但是还不至于混乱不堪,甚至比之前的状况还要好很多,真是应了那句:这个世界离开了谁,地球还是一样照转。
这两日陆续有人来应聘,面对来应聘的人员,我都喜欢和他们聊上几句,有个非常瘦弱的小李,20岁出头,高中毕业就出来打工,在工厂流水线呆过,机修厂学过机修,餐馆做过打荷,然后就来我们这边当学徒了,老板看这个小伙子挺吃苦耐劳的就留下了。忙里偷闲的空档,我就拿出《股票为什么会上涨》这本书来看,小李看到后问我:“你还炒股呀?!”
我说:“暂时还没有炒,准备试水,这不先学习一下么。”
同时我又问他:“你工作这么多年以来,有没有储蓄,或者做一些投资理财?”
他很骄傲的跟我说:“有呀,这么多年也挣了10来万,拿回老家建了房子。”
我也挺惊讶的,连夸他还挺厉害的呢。在工厂每月工资从2000多到4000多,后来厌倦了,便开始想学一门手艺,去学机修,专门修生产丝袜的机器,然后还没有学多长时间,便觉得没有前景放弃了;然后想做厨师,就先在厨房打荷,没有多久便因为连日的高温天气受不了那份热,也放弃了;然后听自己的小兄弟说做吧台还是挺舒服的,这不就来我们这当学徒了么。
我问他:“那这一天工作下来有何感想呢?和你预想的有差距么?”
他毫无掩饰的说:“感觉不怎么样,跟之前在厨房打荷一样无聊。”
我轻笑,指着满头大汗从厨房出来的厨师,说道:“任何工作,都不像看似那么清闲,做任何工作都会辛苦,我们厨师也都是顶着高温天气,围着火炉,每日汗如雨下,如果都怕这份辛苦,那是不是没有人愿意做厨师了?”
这又让我想起了最近看到的关于一些“匠人”的事迹,如果一个人,兢兢业业把一件普通的工作做到专业,做到极致,是需要的多少信念,去面对质疑的勇气和决心,而不断地挑战自我,超越自我?这也许就是周国平《生命本来没有名字》书中的一段话里所说的那样:成功不是衡量人生价值的最高标准,比成功更重要的是,一个人要拥有内在的丰富,有自己的真性情和真兴趣,有自己真正喜欢做的事。只要你有自己真正喜欢做的事,你就在任何情况下都会感到充实和踏实。
也许,这个小伙子还太年轻,没有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吧。不可否认,我们身边许许多多的人也都是因为生活压力,将就的做着自己不喜欢的工作,每日浑浑噩噩,虚度年华,在每日抱怨与抱憾中度过一日是一日;抱怨天不公,命不好,抱憾自己一事无成还无力改变现状。
人生的道路上,到底是赶路重要,还是风景重要?
我大概是想呆在一处蛮荒之地,自己造一片风景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