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来分享一些关于电商发货实战中的经验也可以说是教训——那些年菜鸟考核的坑。
用过菜鸟发货的同事们都知道菜鸟有一个大坑,就是大节的考核,当然对于菜鸟而言是一个很好的管控机制,让商家测算会更精准,也便于人员的安排。具体涉及哪些方面呢?主要包括三点仓储峰值、计划单量与实际单量的考核、渗透率的考核。
(1)仓储峰值的管控,主要决定商家可以入仓菜鸟的库存,20年的菜鸟仓储可以有2次让商家校准的机会,2次校准机会中要考虑差值不能超过一定范围否则不再享受8折的仓容优惠,2次校准机会以后还要第三次,也就是再1-2次确认基础上,如果商家再有新增库容要求,在菜鸟能够满足的情况下,菜鸟允许其入仓,但新增部分按原价格的1.2倍计算。其中也有很多复杂的算法,通过仓储的管控避免商家在双十一期间误囤货较多,又不能及时消化,造成菜鸟本身周转的不良影响。
(2)单量考核,双十一今年分2次大促阶段,分别是1-3日和11号,针对菜鸟这块单量考核分别为1-3号和11-15号,要求实际单量在阶段内汇总合计是计划单量的80%到120%之间,听上去是比较人性了,如果把控的好也是可以做到的,但实际上的确大大增加了商家核算的难度,差额部分会上涨5%订单处理费。
(3)渗透率考核,这一点其实还好,指的是所有订单量中有多少用菜鸟发货的比例,如果没有涉及快递更换,菜鸟货品的新增或者减少,基本是可以趋于一致的,允许差值10%,否则也是会上涨订单处理费5%。
其实有没有办法更好的把控少入坑呢?还是有的,就是确实要把控每次的送货入仓峰值、通过日常单量考核测试,预估双十一的爆发系数,注意的点是人均件单比,即每个人平均会购买几件,这是你备货的关键,根据备货量,考虑基本备货量消化75%-85%左右是比较合理的,当然还要注意及时再次补货。
以上是对于菜鸟大促考核的分享,希望爱学习的商家朋友尽量不要入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