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debug the world自媒体《差评》给大家介绍了一款新颖的应用,这款国外APP看似仅仅只是一款猎奇式产品,可背后却可以引发一些思考。
直接给大家简单描述一下这款APP。它可以实时地收集到全球的雷电实时情况。打开APP就能看到一个地球仪,通过手指拨动屏幕,可以发现地图上有用紫色,绿色标示出来的点,这些点就是当下正在发生雷电的地方。并且地图的下方,还会实时的更新:这片雷暴地区一个小时内的闪电数量,延迟等信息。地图上的小点越密集,就表示这个地方的雷暴天气越严重。
你以为这样就结束了,它还有一项骚操作:你可以通过手机的闪光灯,振动,声音的设置,当手机上画面中有出现雷暴地区时,手机将通过声音,振动和闪光灯模拟出打雷闪电的效果。
让你正在感受到“随风奔跑自由是方向,追逐雷和闪电的力量”的感觉。
这样一款应用,看上去并没什么实用性,但是却受到很多国外网友,地理爱好者的追捧。编者不禁在想,开发者是出于何种目的开发了这样一款APP,其实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些雷暴信息,和关于闪电的资讯都是真实的。这些数据都来自于 NASA(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被开发者直接应用到了这款APP上。这不就是基于数据的二次开发创新嘛。
那么,基于数据的创新创业是否能成为下一个热点?
众所周知,数据是枯燥专业而且乏味的,同时采集成本太高。虽说目前数据采集的成本逐渐在降低,但是却已经有企业利用软件机器人的方式来获取数据,以博为软件的小帮软件机器人为例,它可以从网站网页,或者系统软件的界面直接获取到数据。这使得人们在采集数据上省了不少人力和提高不少效率。
但是基于采集好的数据,创业方向定位在前端展示,并且精准化营销锁定客群。一来将数据资源变成了生产力,二来也让民众享受到了数据红利,提高效率或者降低损失。看似是一个更加划算的做法,其实不然。数据都来自于公开的“数据中心”这将缺乏独家数据的优势,
哪怕不是来自公开的“数据中心”,毕竟目前数据的“独家一份”的情况少之又少,这又回到了上面所说的数据采集的问题上了。选择好的数据采集方式将是决胜于基于数据的双创项目的关键所在。
其实,类似上述的应用,细想想,也不算独到,早很多年,那些关于“天气”的应用,比如“墨迹天气”、“天气通”,看似都是一个道理,只不过雷暴天气可能更加吸引眼球。
综上,编者只是想说明一点,基于数据的创新创业肯定是可行的,只不过是趋于现有数据进行创新还是自己开发数据渠道,运用科学的数据采集方法采集到数据再进行创新就见仁见智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