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天”!这是我们教育行走美仁的行话,详细说来就是:教育行走,一起写吧挑战300天!
顾名思义:这是一个挑战写作的活动。
挑战时间:约315天中,完成300天的写作。
基本要求:
1.每篇不低于500字;
2.每月一篇不低于2000字的主题写作;
3.简书创作;
4.链接群接龙;
5.打卡圈打卡。
就这样,一群人,一群追寻更美教育的美仁(这也是行话),一群追随生命化教育的教育者不约而同地来“遭罪”。每天就这样不厌其烦地“共写”“共享”,相互勉励。
在这美好的成长共同体里,迈出脚步,发现自己,展现自己,从而提升自己,成就自己。
我参加这个挑战活动已经是第三期,前两期以挑战成功者拿到了“教育行走”的线下活动直通票。
这一期(即第三期)我也如期而约,也不断跟进,通过读写进一步成长自己。
庆幸的是,截止活动的最后一天——6月6日,我以参与303天圆满完成挑战任务,写完这篇主题为“300天”的总结文章,可以宣布又一次圆满成功。
或许,更值得关注的是“我为什么参与挑战”“以所谓的胜利达成什么”“我又收获着什么”。
首先,谈一谈第一个问题:我为什么参与挑战
从“项目”上理解,之所以“挑战”就是要超越自我。确实,在现如今复杂多变的社会里、压力重重的环境下,我们需要超越自我,只有超越自我才能改变教育。
对于以“写作”成长自我,我是受益很深的。2019年12月起的习惯性写作,按理我不用在参与挑战。
但是,我相信人是惰性很强的,至少我就是这样的人。唯有在团队中践行,才能在伙伴们的鼓励、照顾和监督下踏实完成写作要务。
倘若没有挑战300天的“牵制”,或许找着各种繁忙的借口300变成200、甚至于更少。确实我有这样的感觉,很多次由于外出、由于工作的疲倦、由于个人的迷茫和情绪,几度厌倦这样的写、这样的逼、也算这样的折磨。但是,一段时间后,静下来,看看“挑战”、看看“300”,便想到了真实的自己,想到了自己内心真实的需求。当然,这样的想法不仅我有,也正因为这样,所以从一开始的两百多到现在只有47人坚持到最后。
很多时候,我也想:正因为我们人性如此,所以需要这样的团队、这样的场域。
倘若没有挑战300天的“监督”,或许我早已沾沾自喜,放弃了写作,因为我已经算是“成功了”、有了自己的专著。
回想起这,我又有些惭愧,感觉第三期300天状态不是太好、没有走心,文采大跌。
到底是为什么呢?
我也曾多次反思、多次自责。确实,或许我们都在找着忙的原因、找着冲突的原因。
工学矛盾的冲突 、理论与实践的冲突、现实环境与教育改革的冲突……
种种,让我们走向了迷茫、走向了困惑,或许不能再自救。
庆幸有挑战300天,至少我可以从中找到一些志同道合的教育人。
其次,我的胜利达成了什么
于是,我坚定自己的信念,在无数次的绝望中爬起,在无数次的迷茫中坚定,在无数次的想要放弃中坚持。
对,行动就有收获,坚持才有奇迹。
6月6日,转眼而至。这一期,我又胜利了。
由此,我收获了又一群美仁。何蕊、宋迪锋……河南、浙江……
作为成长者幸福莫过于认识天南地北的同行者。何况,美仁们都如此优秀,如此精进。一路走来,我们相互勉励,相互学习。说到这里,我又想到了我们将在2023年的7月21日相聚于广东惠州。心里迫不及待,乐滋滋的。
此时,我也想高呼:这就是坚持的奇迹。
由此,我也收获了300天的写作。虽然感觉质量不是很高,但是写了,记录了,也留下了一些美好的教育教学瞬间和思考。
这应该是奉行李镇西老师的四个不停吧:不停地读、不停地写、不停地反思、不停地实践。
即便在现实中那么“骨感”,我告诉自己:但行善事无问东西!
我会加油,我们的美仁们会加油,去寻找属于我们的“乌托邦”。一定,一定!
最后,我收获了什么
最后谈一谈我这一年来的收获和要任。
这一期挑战300天、这一年,我又多了一个身份“兴滇英才计划教学名师”,主持一个省级工作室,命名为:云南省基础教育领域省级教学名师初中语文普利辉工作室。
首先,我要为关心和支持我的上级领导深表感谢,为踊跃加入到工作室的二十位成员和五十四位学员深表感谢。
从2023年3月26日工作室启动以来,我们开展了“示范课”“研修”“主题讨论”和“培训”共计七次活动(包括四次线上研修)。
同时,在“普利辉工作室”微信公众号发布二十四期计120余篇文章。
相信,在一定程度上取到引领作用。
其次,谈一谈我的压力
当然,自己的能力不足、精力有限,是压力的根本。
之前,我确实骄傲到自己已经很好了。不然,自己的能力是如此的受限。有过灰心、想到过放弃,但有回过头想:这不就是努力的意义吗?
另一类压力是活动的开展。
不是借口,包括经费、成员的支持、工学矛盾、人的意识……唉!艰难。
不过,我预料过这样的艰难,也能承受这样的结果。
慢慢来吧,反正要一同努力五年。
五年!我相信岁月,相信种子,相信我们,更相信相信的力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