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本心,莫为名利所惑》
在人生的舞台上,我们常常会面临各种诱惑和考验。有的人,为了攀附权贵,阿谀奉承,违背良心,出卖灵魂,甚至不顾大局,最终迷失了自我,走向了堕落的深渊。
古往今来,这样的例子屡见不鲜。就如李白,这位名垂千古的大诗人,他虽有“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豪迈诗句,然而在实际行动中,却为了做官而不惜攀附权贵。他既想当隐士,追求自由洒脱,又渴望能进入官场,一展抱负。为了能与权贵攀上亲戚,他自称是陇西人氏、李广的后人,与唐朝皇族攀关系,虽未成功,但也改投赵郡李氏门下,将比自己年轻的李姓官员尊为同族长辈。他还在《与韩荆州书》中猛夸荆州长史韩朝宗,请求其帮助自己;在《为赵宣城与杨右相书》中,将杨国忠比作东晋名臣谢安。甚至在安史之乱时,李璘起兵,他也不管其是否具备政治正当性,便为其写下十几首《永王东巡歌》,将李璘夸得天上少有、地上无双。李白这种强烈的做官渴望,使他在世俗的名利中徘徊,做出了一些有悖于他诗歌中所表达的高尚气节的行为。
动画电影《长安三万里》便演绎了李白这一复杂矛盾的形象。影片中,李白的自相矛盾和在官场中的挣扎让人感慨万分。他渴望得到权贵的赏识,以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但这种攀附权贵的行为却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他的声誉。
而在当今社会,也不乏这样的人。曾任云南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的孙赟,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孙赟从中专生一路努力成为博士,本有着令人钦佩的学术成就。然而,他太想当官,以至于不择手段,出卖原则,攀附权贵。
孙赟来到云南挂职后,尝到了当官的滋味。为了能留在云南并获得提拔,他积极运作,得益于“高人”指点,他的仕途看似一帆风顺。在楚雄任职期间,他为了取悦时任州委书记侯新华,置原则于不顾,支持侯新华不合理的决定。后来真相浮出水面,原来他背后的“高人”是秦光荣和苏洪波。他向秦光荣行贿,帮助秦光荣内弟、苏洪波朋友承揽工程。不仅如此,他还一边行贿,一边受贿。在挂职期间就有了贪腐行径,随着职务晋升,胆子越来越大。他与女商人勾结,利用职权为其承揽工程项目,谋取私利。孙赟的堕落之路,正是他为了名利而丧失本心的写照。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我们不能为了追求权力和财富,而放弃自己的良心和道德底线。正如苏轼,他是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从政时,他坚持实事求是,替老百姓发声,不惜得罪曾经的战友和恩人。司马光为了维护政权,坚持把王安石的变法全部废除,苏东坡却结合自己多年在地方当官员的经验,提出要取其长处,留下有益于老百姓的条例,当众与司马光争执,指责他的做法与当初的王安石无异。他也因此又一次被调职。他不按常理出牌,敢于替百姓说话,曾置法于不顾,帮助卖扇子的商人、赶考的书生等。他认为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但也要审时度势,体现人情的温暖。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在面对各种诱惑时,我们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坚守自己的道德底线,不为一时的利益所迷惑。要像苏轼那样,一心为百姓谋福利,将个人的利益得失置于次要位置。
我们应该追求的是内心的平静和真正的价值实现,而不是表面的虚荣和权力的追逐。只有坚守本心,不攀附权贵,不阿谀奉承,不出卖灵魂,顾全大局,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更稳。让我们以古人为鉴,秉持正直、善良的品质,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保持清醒,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正如孟子所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我们要做一个有骨气、有气节的人,不为外界的诱惑所动摇,坚定地走自己的道路,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