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听Melinda说某个班有四分之三的家长离婚...和上次在家长会听说的47%的离婚率一样令人震惊!陈斌舅舅也打电话给婆婆倾诉,说要离婚。恰巧这几天陈斌的表哥表嫂在吵架,提到了离婚。我们在家里不自觉就提起了这件事情。
婆婆作为长辈,觉得这些年轻人动不动就提离婚,十分气愤。他表哥性格温和,大部分事情都能忍则忍。表嫂是个海龟,做注册会计师有很高的收入。两人自由恋爱,结婚时间不长,有一个四岁多的可爱女儿。
“只要两个人都改一下,本来可以有一个很好的家庭!”
表哥长期在外地工地上干活,表嫂家务非常繁忙。女儿每天幼儿园、培训班要接送,表嫂不怎么做家务,所以请谁来帮忙做家务、照看孩子是他们最头痛的问题。岳母过来时,因为他岳母家境优渥,她也不擅长劳动,表哥住一起时觉得别扭。婆婆过来时,婆媳俩一度关系闹得非常僵。请了佣人来做了三天也走了。这成为了他们头痛的问题,表嫂觉得表哥这个撒手掌柜付出太少,要求他回长沙来找一份工作。
表哥所赚不多,婚前有个小房子,卖了准备置换大房,后来又用于投资了。他们住在表嫂父母名下的房子里,表哥心心念念要再攒钱买个房子。表嫂是标准官二代,自己也能赚钱,于是出手阔绰,光在四岁的女儿培训上就已经花了十万多块钱了。
作为表哥的小姨,婆婆自然能看到表哥的优点,也更能体谅他的难处:“这种妹子不是过日子的!让一个男的看不到生活的希望。”
表哥的妈妈,陈斌的姨妈在买房时付出了大半辈子心血,现在房子没了非常怄气,时不时找婆婆倾诉。婆婆自然会在家里跟我发表她激动的看法:“去年她花掉自己的钱,还让超哥转了七万块钱回来。又不做家务,作为你个妇女你凭什么不做家务呢?这种妹子,哪怕要过下去,也要长正(教训)一下。”
我自小就更同情女性,头两天婆婆找我说这个事情我都忍着没说话。昨晚再次聊到这个话题,忍不住发表了我的看法。
我说,“两个人的差距特别大,就会生活很辛苦。两个人根本聊不到一起。”
婆婆认为生活经历相近的人,住到一起之后也会发现差距特别大。没有量身定制的两个人。这一点我倒是认同,结婚后的生活就是一个不断发现观点碰撞的过程。
我告诉婆婆我有朋友做注册会计师的,他们这个行业月入几万,但是特别辛苦,所以我朋友选择三十好几了还不生孩子。所以回家不想做家务完全能够理解。这种花销在她或者她的圈子看来是正常的消费。她自己花在小孩身上的前肯定不止几千块一个月,可能她觉得问题出在爸爸赚少了。
至于她在一个“这么小”的孩子身上要培训什么?他们认为六岁以前,才是大脑发育的关键时刻。婆婆说,如果我们在陈逸枫身上这么花钱,她肯定不干。
婆婆说“她也不想想离了婚,她一个人带这个孩子要怎么办?还能找一个什么样的?像你超哥,离了婚,他一个人确实好过一些。”
我说:“谁离了婚,不带小孩都会好过一些。” 我最不能接受这种对孩子不负责任的言论,认为承担家庭责任的压力就是另一半的过错,离婚就潇洒。“现在的年轻人,生活方式跟以前都不一样了。有人选择不结婚,也有人选择离婚过生活。虽然我不了解他们的感受,但是确实是一种生活方式的选择。”
后来婆婆来电话了,她借机回去房间睡觉了。
在我跟婆婆的生活过程中,最开始生活习惯上有些冲突,后来她主动地适应了我们的生活方式。为家庭付出上也没得说,加上她乐天的性格,所以我们大部分时候也还比较愉快。我最不能接受的是她的许多观点--关于家庭关系或者关于周围亲朋好友的事情。她是一个率直开朗的人,喜欢跟我们发表她的意见。而我,又是一个非常不成熟的人,不善巧妙表达自己观点,也不喜欢伪装同意。在我看来,她时常极度偏袒自己在意的人,对他人缺乏公正。可能她极尽全力帮助和维护自己身边的人,才是她热气腾腾的生活。她对公公和公公一家人的评价就非常的苛刻,这很影响我对她的好感。说起梓昂的妈妈,有时还算公正,但时常有些单方面的批判或者幸灾乐祸。我则从结婚前就非常同情她的境遇。
但是,与人据理力争真的是一件非常愚蠢的事情。这只会让对方更加强硬地捍卫自己的立场。
比如遇到这件事情,我大可以不知情的角色,多向她提问,通过问题让她自己去思考。也可以提我那个做注册会计师的朋友,说一个不相干的旁人的生活方式。但是不能再越过我朋友的事情,来评论与她息息相关的亲人。婆婆气愤时很强势,但也是一个遇到观点碰撞,就会花时间换位思考的人。
我们可以不同意别人的观点,但是也不能改变。每个人,都是自己思想的主人,这是我们所共有权利。所以能够求同存异,也是成年人应该有的生活觉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