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住两年的家,一直维持着审美的新鲜感,是多么难得的体验?!糖主这两年一直在follow的一个案例,就是“归来仍是少年”居住范。
前卫的木饰电视墙×中式古朴老门板,各种侘寂、复古、民族、简约、趣味的元素混搭,当你星星眼觉得这里真好看的时候,下个角落又惊艳了全场。
今天说的正是一兜糖家居APP屋主@纹凯凯纹 的仙居:
| 一兜糖家居APP屋主@纹凯凯纹
全屋记《一个平静,放松的趣味混搭之家》节选
「前言」
这个家从入住到现在,已两年有多,这两年期间,正是我与家居真正结缘的一个阶段:在高压力的快节奏生活中,正是家居,让我学会了把脚步变慢下来,让我开始重新思考,什么是家,什么是生活,什么是我所要追求的人生......
家居美学,就如同一颗磁石那般,吸出了那根藏在我内心多年、看不清摸不着但又隐隐觉得存在的引线,这种最纯粹的快乐,是源于对生活最真实的关心与热爱,而正是这种真实与快乐,给了我主导自己下半场人生的勇气,踏实而耐心的去投入到这个属于自己一辈子的事业。
生活,不就是这样么?
我的家,也正是在这样的人生大转折中,开始了慢慢的变化,开始变得有温度,有个性,可以让人放松,让人平静,更带给我们欢乐。前方的路很遥远,但热情常在,往前走的每一步,都能让我无比踏实。
「户型图」
▲家里是传统的3室1厅2卫户型,空间很紧凑,倒也没有太多浪费的地方。
家庭常住成员有我、太太以及四岁的女儿,父母或太太的父母会过来轮班帮忙带娃,所以房间没有再改变原有的功能结构,精力主要放在了软装搭配上了。
「玄关」
▲进门玄关,墙体由北非的手编草帽与各种海报一起,构成了一个多元的画面,风化老榆木制作成的换鞋凳十分有木头的质感,摆上来自景德镇的手工陶罐,营造出一种古朴、平静而轻松的氛围。
整个家的格调,以混搭为主,因为是自己的家,也就任性了一把,并没有像做设计项目那样,空间处处遵循统一而呼应的风格,而是比较随心所欲的,把自己喜欢的各种调调,轻松和谐地融合了在一起,这里既有中式的古朴风,也有侘寂、复古、民族、简约、趣味的元素。
对家,不需太过于严肃,随性,自在的过出自己的格调,才显真实,也只有这样,才会慢慢地酝酿出家的独特味道。
▲玄关处的收纳:目的很简单,既可以快速的解放双手双脚,也可以让物品快速的安放归位,达到整齐的效果,就是小户型的基本要求了。
收纳工具以不同的收纳形式来立体组合展开:用来挂的挂钩、用来摆放的双层置物架、可挂可放的阶梯架、以及专门摆放的鞋柜和抽屉。
丨由餐厅看往玄关
▲餐边柜到玄关处的这面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混搭体,这里有从各处旅游带回的海报,也有能摆能挂的手作物件。混搭的乐趣在于把不同的物品,从更深层次的属性出发,按照设计的格调,把它们关联起来,整个混搭过程十分有趣,而这面墙体也十分值得纪念。
对于画框里的内容,里面既可以放从杂志剪出来的有趣图画,也可以表上自己的摄影作品,从而产生不同的新画面,这便是我对趣味的定义之一:不一定要拥有很多有趣的物品,而是透过场景的设计,可以让人轻松参与并体验改变的乐趣,从而不断的为家制造新鲜感,这便是生活的乐趣。
—————
「客厅」
▲客厅是家里运用搭配元素最丰富的一个区域,毕竟这是一个家的门面,也是空间最多的地方,有很大的发挥空间。
电视背景墙区域,使用了原木与白的经典搭配,在白墙中嵌入大面积的木饰背景板,清晰的木面纹理,与绿植、陶罐、手作一起,营造了一个十分生态的场景。
而不管春夏,还是秋冬,地毯就犹如我们的围巾那般,是件只会让物让人更加出彩的单品,这里特别选择了大面积的简约灰色系羊毛地毯作为主毯,黑白条纹的编织毯则可以突出地面的层次感,同时也与黑白条纹的躺椅相互呼应。
丨电视背景墙全景
▲空间的元素很多,原木、绿植、陶罐、水泥...没有高级感,但却十分质朴,让人平静,放松。电视背景板的上方,加入了我特别喜欢的极简人体线条海报,有时坐在沙发上,安静的看着这些素描线条,既会让我进入思索的空间,也会觉得心情特别的放松。
▲老物件是整个客厅装饰的核心,无论是老门板,或是老茶几,那种历经时代沧桑所留下的印记,很容易传递给人一种古朴而平静的心境。那些粗糙且不规则的木头纹理,可以把我带入岁月的画面,每次看着都会有不同的体会。
有人会问,如何让家保持新鲜感?我想一个有故事的物件,就好比一个有故事的人,有着永远都讲不完的故事,让人着迷。老物件,便是在不断变“新”的家中,扮演着这个重要的角色。
丨沙发背景
▲现代极简主义代表勒.库布希耶的复古海报,与丹麦Hein Studio的极简抽象人体海报Wise Man一起非常和谐,富有律动性的简约线条勾勒出的画面,与老门板一样,很容易引起人的思考,并走入内心。
一旁的算盘,则是淘回来的老物件,随意拨动算珠,就可以创造一幅新的画面,十分有趣。墙面上方来自刚果的铁木人脸雕像,则把人憨厚的一面刻画得十分有神。
这些各种不同的元素,构造出了这面带着复古、质朴、简约而趣味的沙发背景,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心情,不同的角度去细品,总会让人有不同的回味,这也是我不大会觉得家里容易产生审美疲劳的原因之一。
丨老门板特写
▲榫卯的结构,粗糙的纹理,泛着锈渍的铁锁,一切都是这么的自然,平静。门板面前的金丝猴蕨,也同样散发着仙逸的气息,看着就很舒服。
▲对于一个老物件,它的细节做工已是其次,因为其本身,已代表一种岁月的沉淀,在一个崭新的空间里,散发着其独有的味道。
丨客厅一角
▲Fornasetti的抱枕,玩味十足。在家的再设计中,各种风格元素可以灵活的运用,得益于我做出的一个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功能划分改变——
明确划分了起居室与餐厅的使用功能:起居室定格为交流、娱乐为主导的精神活动载体,餐厅则为物质消化为导向的沟通载体,这样做的好处,是让大家对这两个空间有了明确的使用目标与要求,最大程度的保证了各个区域的干净与整洁。
丨新版的“茶几三宝”:书籍、摆件、绿植
▲在没做功能划分之前,最明显的现象便是老版“茶几三宝”的存在:果盘、纸巾盒与垃圾桶,这似乎是很多家庭的“标配”,这样做的结果便是空间功能的模糊化,茶几与餐桌几乎变成相同的功能,哪都可以吃,有时干脆把茶几当成餐桌使用,说到这实在忍不住想笑出来,因为这也确确实实是我们家所经历过的呀~
但,这样做的结果,起码对于我的家而言,是不合理的,混乱化的功能模块,导致卫生、整洁、美观程度都大大降低。而在明确功能区域,经历过一段时间的习惯后,家居清洁变得更为高效,大家也养成了爱收纳整理的习惯。
如果问我客厅没有垃圾桶会不会很不方便,其实功能明确后,这个区域真的很少会产生垃圾...
▲茶几上的书籍会经常变换,既是摆设,增加空间的新鲜感,同时因为会时常更换,家人的阅读量与阅读范围也在不断上升与扩大。而老茶几的岁月印记,无时不在传递着朴实的气息,这和我的个性也很相像,低调而不大喜欢张扬。
▲清晨一瞥~茶几的纹理,与各种书籍一起,构成一幅有灵魂的画面。
丨老茶几特写
▲记得刚淘回这个老茶几的时候,家人都觉得难以接受,认为我搬了个“垃圾”回来~ 可生活的有趣之处,便在于价值是相对的,只是在不同的场景,是否能发挥出它们自身的魅力罢了,起码我认为,这种老物件在与新事物的融合过程中,无处不在焕发着第二春,着实让人吸引。
▲冬日的阳光非常好,有时我就窝在这把宜家的经典摇椅上,一边晒着太阳一边看书,而太太和宝宝则坐在地毯上玩耍,一幅其乐融融的画面。
▲纸灯既可以做氛围照明,也是一件很美的摆件。下方的海草坐垫,在夏天的时候可以营造清爽的感觉,朋友做客的时候,也可以当作坐垫使用,美观而实用。
▲暖阳~羊毛地毯的脚感很舒服,非常适合在寒冷的冬天使用,无论从视觉上还是体感上,都更觉温暖。
▲阅读角与这里的趣味。
古朴的木门,我时常会打量它的痕迹与纹理,与丹麦的经典7号椅一起,构成一个和谐的画面。而这面展示架,也是趣味思想的体现之一:
书籍的封面,既可以当成海报来摆设,也方便时常拿起阅读;更换新书后,又会营造一幅新的画面。这种可持续性的场景设计,让家不再是一个空盒子,而是成为让你不断经营的生活的一部分,新鲜感常有。
上方的Flensted mobiles平衡摆件,既复古,又为这个空间注入了趣味元素,平衡摆件随风而动,每一秒都是不一样的造型,整个空间变得灵动起来了。
▲再回看沙发区域。
沙发原本是浅灰褐色,再设计时,则更换为了现在看到的米白色盖布,在质朴感的氛围中更搭。盖布是从宜家的布料再加工剪裁的,只需很少的一笔费用,就可以改变家中的一件大家具的风格。
其实很多改变,都不难,考量的是你是否真的用心去关注自己的居住环境罢了。家里备了两张交替使用,而白色也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打理,其实看到脏了,也就到了清洗的时候了,这只会让我们养成更好的家居习惯而已。
▲电视背景墙也是家里较有意思的设计之一,设计之初所预想的场景是不管是刚回到家,还是在家里呆着,在客厅总能感受到空间那种带着简约的温度,而当天色暗下后,还能感受到如夕阳洒进的那般温润感。
这种光就像缓缓的盖在身上、抚摸着你、还带着点小浪漫的光芒,这种色彩温度也能够让家人朋友更为放松,关系更为融洽。
而原木色无疑是这种暖度的代表,于是,在近3.4米的大白墙上,嵌入了一块大气的原木墙体,表面贴上木色偏灰的木饰面板,纹理自然,给人一种放松而安静的感觉。
丨下午亮灯后的效果
▲在木墙的上下方,均做了凹槽设计,用来嵌入暖黄的LED灯带,这样一来,我所设想的那抹夕阳浪漫之光,在LED灯带打开的那一刻,温暖而又柔和的光芒,透过原木,缓缓地由上往下的铺设开来,犹如两边的木头,被融化释出了那般,显得温柔而浪漫。
对于这个设计,不少与我沟通的朋友,也提出了更多的设计可能:
把上下的凹槽,用亚克力盖住,这样更方便日常的清洁,也是很棒的想法,而这样的光线区别,在于未加亚克力的光感会更加粗狂,加了亚克力的会更显柔和;也有一种方案,把背景板的四条边都设置凹槽,这样变成了整面背景墙暗藏了发光体,也是很不错的提议。设计就是这样,没有绝对的答案,只有不断的变化,去适合每个人不同的需求。
▲到了傍晚时分,只开灯带的情况下,室内光感十分柔和,与户外景色融为一体。
▲到了夜晚。其实虽然在天花还安装了LED筒灯,以及天花吊灯,但我们都很少全部开启,夜晚主要还是以各类灯带、台灯、落地灯的分区氛围照明为主,这种场景照明模式也显得更为放松和舒服。
▲照片拍于夏天的夜晚。餐边柜看往电视背景墙,带着温暖的简约。
▲在这样的光照场景模式下,也很适合煲剧看大片,毕竟夜晚太亮的灯光,反而会显得空间太直白,而分区照明的模式,则会让人与人之间增添多一份温馨。
▲全部照明工具都打开后的客厅场景,空间以3000K色温为基调,整体中性偏暖,得益于其它氛围照明的融合,光感显得融洽而有层次。
▲说到这里,简单介绍一下电视背景墙的制作工艺:
1. 我家电视背景墙的尺寸为长3.2米,高1.1米,深10cm,大致工艺为先用7cm厚的木方,以横面3根,竖面4根,用爆炸螺丝在墙体上固定并铺设成龙骨架的形状(竖面不需要木方也可以,横面3根木方的力度也已足够)
2. 然后用1.2cm厚的夹心板2张(等于1.2x2=2.4cm的厚度),做成电视背景板的形状,并固定在龙骨架上,这个时候已经有了电视背景墙的形状。
3. 夹芯板表面再铺上木饰面板(胶水黏贴),最后再涂上清漆,大功告成(上图的左侧为侧面看背景墙的剖面图,右侧为正面看背景墙的透视图)。
▲同时,电视的各种连接线外露的话,会很影响简约的视觉效果,所以我们需要做好隐藏工作,这也是为什么大家看不到我家电视的各种连接线的原因。
具体做法是在墙体上事先挖好槽,用PVC管嵌入(管的尺寸越大越好,在穿线的时候相对容易穿,特别是HDMI线,线头部分还是蛮大的),再埋好,这样便有了连接上方电视、下方插座的暗管。
另外,也建议在电视的侧面也预留插座,电视的电源线便可直接与插座对接,而插座和线都被电视给隐藏住了。
▲这张图可以很清楚的看到,电视柜背面的插座与线槽的出口。
▲再回看这个区域,除了阅读,也是宝宝骑木马玩耍的地方。对于家中的绿植,这里插一句,看了太多太多各种雷同、而又缺乏美感的植物,真希望大家可以更多的从自己的内心出发,审视自己究竟需要怎么样的一种绿植,从哪方面去欣赏它们的美,而不是一味的照搬网红款。
一棵美的绿植,可以为家常挪而常新。植物不在多,更在于它能否反映出你的喜好格调。
▲Kay Bojesen的小猴子,挂哪哪有趣;Louis Poulsen 1/2台灯,无论放在哪里,都会为那个角落增添一份优雅的格调。家里的饰物不多,但也不少,像这些具有纪念价值或收藏意义的物品,是我选择购买的一大原因之一,因为这类经典单品,也会为家“常挪而常新”。
丨书籍与手作饰物
▲在众多的物品诱惑面前,我们尽可能的不做Hypebeast(意指盲目跟风的购买者),在快时尚肆虐的今天,尤为值得我们去反思,盲目跟风买进的物品,大多数都不一定真正的适合自己。
在入任何一件新物品前,我都会先问自己,它的什么属性吸引到了我?对我存在着什么样的意义?是否能与整体空间的属性相匹配?理清这些基本问题后,我们便容易做出更清晰的判断了。
旅行带回来的一些手作~
摆件特写,静止~
—————
「走廊」
▲由客厅通往各个房间的走廊,House doctor的长毯,为空间增添了几分层次感。
▲有些时候,我会真的忘记你原来只是一只木马,而是不是一头肥羊
—————
「餐厅」
▲餐厅墙上的手编草帽,泛着淡淡的古朴风,灵感源于对外公的怀念,记得小的时候放假回到外公家玩,每当下雨时,都会看到外公带着这种自己编的草帽出去劳作,回来的时候还会给我捎上好吃的东西,时光荏苒,无比怀念。
而搭配Robert Delaunay的复古海报,既点亮用餐氛围的同时,其复古感恰好与草编帽无缝融合。
餐桌吊灯,是我喜爱的丹麦NormannCPH的Ikono系列,亮或不亮的时候,都是空间的一个点缀。
而对于桌布的使用,我十分推荐,其无疑是增添家居生活气息的衣裳,而鉴于中西方用餐习惯的差异,我的做法,是在饭后再把桌布美美的铺上。
▲绿植的“形态”与“神态”,是我选择绿植的基准,如同中式风格一样,这是一种深层次的意境美。波士顿蕨的根须很长,根须是植物形态的记载体,看着它们,可以想象不同时期的自己。
▲无论是PH 5,抑或是Flos,还是NormannCPH的这类极简吊灯,都把光感控制得非常精准,灯罩与光源已融为一体。
▲餐区紧挨着厨房,厨房门口的这扇老木门,与客厅的老木门相呼应。老木门后面隐藏着的是推拉门,做饭的时候,就会把推拉门拉上。
▲挂墙的脸谱是HAY的纪念单品,在竹子、老门板的场景之下,释放着淡淡的东方气息。
凳子上的手工弹簧笑脸摆件,来自丹麦的手作Hoptimist,路经玄关或厨房的时候,有时就会手痒按一下,Hoptimist跳动起来的那贱贱的样子会让人不禁心情大好。
▲用餐区看往玄关以及夜晚的效果~
▲用餐区看往餐边柜。海报的内容多以印象派、抽象及复古为主,同时,也融合了北非的极具民族气息的手工雕刻木饰。
餐边柜来自宜家的贝达系列,当初既想省预算,又想能多装东西,贝达系列着实是一个高性价比的选择。柜子上方的丹麦LP 1/2台灯,是我的最爱之一,无论是氛围照明,还是当摆件,效果都非常出彩。
▲一旁的雕塑摆件是来自希腊品牌Sophia。雕塑摆件无疑是提升家居艺术氛围的利器。与刚果的手工陶土面具一起,画面十分融洽。面具大胆的撞色,具有强烈的民族气息。
—————
「厨房」
▲厨房属于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型,典型的L结构,也算是勉强够用。
里面挂画的位置属于烟道,就没敢再重度利用,索性以挂件装饰来点缀。烟道右边是通往生活露台的门口,家里的洗衣晾晒,全在这里,客厅的阳台则只做休闲功能。
▲老门板全景~
「阳台」
▲阳台外的风景很好,所以就没有包阳台,而是做成了休闲吧台,这里是家人和到访朋友最爱的一处,没有之一。
—————
「卧室」
▲主卧是一个风格很纯粹的空间,黑白灰占据了主导,坦然而直接,也许这就是我的卧室情调吧。
墙上的挂画寓意着这个空间的属性:平静,放松,自我。软包的床靠很舒服,平时看电视看书都会觉得很惬意。床是带气压升降具有储物功能的,争取了不少的存储空间。
▲床头一角。与韵动的挂画一起,通过对比色与画面传递出来的平静感。
▲养了快两年多的龟背,开始慢慢地长出了我想要的韵味。墙上的海报也有来自国外的报纸,自己剪出来后,上画框,或者直接贴在墙上。只要用心,居家造型的营造其实更多的是源自于生活。
▲飘窗是由定制的储物柜改造而成,铺上黑白条纹地毯,与整体空间色调相互呼应。
▲卧室也安装了电视,旁边的Umbra阶梯收纳架,既可以放书,也可以挂衣帽,当然,再搭配一盘常春藤,感觉瞬间被注满了氧气~上方的挂钟来自NormannCPH,小跳跃的色调则为这个这面墙体增添了一份活泼的气息。
▲墙面增加了Umbra的挂钩,挂钩是一个超好用的收纳利器。远处的黑白桥梁挂画,增加了整个空间的视觉延展性。
「工作区」
▲小小的工作区,位于主卧里面。工作区以隔板、可收纳桌面构成。
丨摆件,书籍,与SONOS wifi音箱
▲除了String,类似这种一字隔板,也可以很轻松的打造不同风格的摆设场景。
—————
「客房」
▲次卧刚刚好可以容纳下一个衣柜和一张1.5米的床,没有过多复杂的装潢,一切以简约为主。
「儿童房」
▲儿童房更多的是作为宝宝的衣帽间和玩具存储间使用,目前还没有进行再设计,等宝宝将要独自居住进去的时候,我会再分享这个空间给大家的,敬请期待~
—————
「卫浴」
▲主卧里面的洗手间,空间不大,以基础功能型为主。
▲镜柜与浴室柜均来自宜家,龙头是摩恩的可抽拉龙头,洗头方便。一旁的复古海报购于国外,为这个小小的空间也增添了一份情调。
▲百叶帘和洒进来的光。
—————
「客卫」
▲客卫注入了原木与绿植的元素,比如鹿角蕨是非常有趣的一种空间点缀~
▲安利个好设计~
「细节」
more details
最后,欢迎关注一兜糖家居公号“yidoutang123”,第一时间get到新出炉的家居干货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