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莫衷一是,各执一端
人们面对众多的艺术作品,除了欣赏它们的艺术表现力之外,总会有人想去探究艺术的本质。
在量子理论出现以前,如果是物理现象,我们对某个现象的本质一般不会出现太多的解释,这是牛顿体系设立起来之后的结果。
而面对艺术,由于我们处理的是人类的感性活动,难免莫衷一是,各执一端。
正如朱立元主编的《美学》中所言:到了20世纪,越来越多的美学家认为,寻找放之四海皆准的美的本质是不可能的。
这句话放在艺术上也是成立的。
盲人摸象而目前,几个主要的艺术本质论有:客观精神说、主观精神说、模仿说和再现说。
2、客观精神说
所谓客观精神说,就是指艺术是“理念”或者客观的“宇宙精神”的体现。
柏拉图就认为,理性世界是第一位的,而感性世界是第二位的,艺术世界更是第三位的。
也就是说,只有理性世界是真实的,感性世界是理性世界的摹本,艺术则是感性世界的摹本,因此艺术就被称为“摹本的摹本”,“影子的影子”。对待艺术,尤其是诗歌,柏拉图是排斥并贬低的。
黑格尔德国黑格尔也持有类似观点,他认为艺术的本质在于理念或者绝对精神。但他认为理念是内容,艺术史表现形式,内容与形式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两个部分,这种观点带有辩证法思想。也就是说,人们能从有限的艺术形式中看到无限的普遍真理。
我国古代的“文以载道”思想也是如此,文是道的表现,道是文的根本。当然我们要注意,这里的道既有自然之道,也有圣人之道。不管是自然之道还是圣人之道,这都是客观精神。
3、主观精神说
主观精神说认为,艺术史“自我意识的表现”,是“生命本体的冲动”。
德国康德认为,艺术纯粹是作家和艺术家们的天才创造物,这种艺术丝毫不参杂利害关系,也不涉及任何目的。
因此康德把自由看作艺术的精髓,也正是如此,他认为艺术和游戏是相通的
康德这种艺术自由论后来发展为意志自由论,进而成为尼采的唯意志主义的来源。
尼采中国古代也有文学艺术用以抒情言志的观点,把情和志归结为艺术家个人心灵和欲念的表现,否定艺术与社会的联系,明代公安派的“性灵说”就是其中代表。
4、模仿说
模仿说与客观精神说有类似之处,但模仿并不是粗劣的模仿。
亚里士多德认为艺术史对现实世界的模仿,他肯定了现实世界的真实性,从而也肯定了模仿现实的真实性,甚至认为模仿的世界比现实的世界更加真实。
他说:“诗人和画家不应该按照事物本来的样子去模仿,而应该按照事物应当有的样子去模仿。”
5、再现说
俄国车尔尼雪夫斯基从“美是生活”出发,认为艺术史对生活的“再现”,是对客观现实的“再现”。
他认为,艺术反映现实生活,包括自然界也包括人类社会。
再现说肯定了美离不开人的理想,肯定了现实生活是艺术的源泉,艺术家在说明生活和对生活进行判断时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
结语:除了上述四种主要艺术学本质学说,还有形象说、情感说、形式说等观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