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在外市读高中让他得以有机会进入城市,和他住在一起的是一个长官的儿子。于是,无形之间,便有了一种比较。承羽的母亲自然而然便成了陪读妈妈。
承羽依旧老实为人,不敢有叛逆期,而此刻,林母却开始了喋喋不休的更年期,这一更便是永无尽头。不过,啰嗦是女人的天性。承羽最向往的读书生活,便是一个人求学,好坏自知,只和自己比较。一比较,便不是学分的对比,还有个性,为人。父母总有一个理想的子女模型,喜欢那心中的标准和概念往子女身上套。可是,他们忘了,子女的心中,也有一个理想的父母模型,作为子女的没有能力,也不敢做这种事,只好默默地忍受。承羽拼命的想做到最好,可是他失败了。
林母常说的话便是“看看人家……”当然,人的忍受力是有限的,承羽还是个血气方刚的少年。他的血脉时常流动着扩张的血液,每当暴发的时候。林母便会装出一副受害者的“卖力不讨好”的形象,暗自垂泣,试图让儿子低头认错。其实,最受伤的还是承羽,因为他的心智还不够强大,又被自己最亲近的人伤害。承羽时常生着闷气,有时生气的对象反而是自己。因此,承羽只好憋着自己的个性,个性即人性,失去了个性,便失去了人性。
爱可以救一个人,但它的绵柔也可以使一个人窒息。人们无力反抗自己的家庭,无力反抗自己所处的社会,这使得林承羽在家长面前越来越沉默寡言,他无法相信其他人,哪怕和自己至亲至近的人。
在这里,他结识了自己最好的朋友王,一个可以相互体贴的男生,一种没有隔阂的真心交流,倘若以后承羽有什么困难,王一定会鼎力相助,只恐怕他也力不从心。在生活上,王是最好的帮手。
高一时,承羽还是寄宿生,王和承羽每晚熄灯才离开,有时,他们会聊一会儿天,至于内容,早已忘却。总之,这份黑灯下的友谊是在几个月地陪伴下成长起来的,从离开教室到离开所在的楼栋,这短短几十米的距离,他们依旧聊得起劲。
高中生不知道可不可以算作单纯,但至少是简单的。而且有些富家女有种美好的简单。
得遇良师是一种幸运,如果没有,那承羽也只好认命。高三时的班主任任班上的官二代肆意而为,吵闹的声音甚至打乱了正常的教学计划,使得承羽无法专心学习。在这样的环境下,承羽尝到了失败的苦味。高考的失败,让承羽第一次真正的直面人生。在家长的威逼利诱下,他选择了复读。不过第二次高考前,和班主任闹矛盾的他,有一次感受到了人性的虚伪。别人可以在这种虚伪下活得游刃有余,而他却寸步难行,直到长大后,他才明白自己是自寻烦恼,自己不过是师长手中的一粒棋子。
对此的种种,痛苦超越了一切。
因为这些为人师婊的班主任,林承羽开始讨厌他所在的世界,感觉学校就像是个樊笼,而樊笼里的人没有选择。今天他们向社会低头,将来社会会向他们磕头。
似乎从小学开始,他和班上的几位同学便有周末晨起锻炼的好习惯,只有少数几次是为了上网,这个传统一直保留到初中,现在想来,竟是那么的不可思议。或许是乡下的学校没有什么学业的压力,不过上了高中,周末竟然成为补觉的日子。
上了高中的承羽已经没有时间回忆那些支离破碎的往事,回忆的失落往往大于回忆的快乐。高中生活的单调,除了墨守成规的老师还有那落叶纷飞的试卷。偶尔飘来一抹娇羞的粉色,也会被这写烦心的人和事打乱心思。
高中谈恋爱比初中有更多的自由,也有更多身体上的接触,但学校仍旧实行铁腕统治,这使得高中的恋情多了几分凄婉。谣言如风生水起,除了明星的八卦新闻,这大概是女生最喜欢讨论的吧。
林承羽对于那些美丽的女生更多的是惋惜,如果她们生长在自然环境中可以生长得更美,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自由选择,可惜的是,他们不是,与自己相比,他更痛惜他们的处境。说不定,这只是他的杞人忧天,那些美丽的姑娘们正享受着恋爱的滋润,哪有时间去考虑这些,这些个人的未来、发展、自然还是留给承羽这些爱思考的人去磨脑子吧。
你不得不承认,那些会读书的人看上去都有点呆头呆脑,而且戴着厚镜片。而像林承羽这种独立思考的人,注定要失败,因为他会模糊教科书的内容和他所看到的内容之间的正误。可他脾气,是无法容忍那些谬误的。两种不同的力量在他脑中较量,由此产生可头痛,失眠等一些列的本不该发生在青年身上的病症。
“要是我英语够好,家里够有钱就好了,这样,我在国外一定能够大有作为,起码我不乏创新。”这种不太祥和的想法直到如今也时常光顾他的大脑。
他在英语上面花费了太多的时间,以致于没有好好得读下那些古典名著,他由衷地感到,古人精练的文字才是美的。
"def������*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