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民国传奇之鼓词故事

民国传奇之鼓词故事

作者: 浅木sun | 来源:发表于2020-07-19 07:38 被阅读0次

    ​民国三十二年初,华溪洪水泛滥。八月,丽州却又大旱。

    同年,被喻为“永康鼓词第一人”的雅庄人李玉成,志在满满地参加永康名流吕公望先生牵头发起的“永康鼓词抗日新闻演唱比赛”。当时正值抗日战争的艰难时期,日军在永康的杜山头和八字墙都设有据点,频频对永康进行烧杀掠夺,血腥恶行遍及永康各地。吕先生想在家乡永康用抗日新闻演唱的方式,来激励同胞共同抗日的信心,宣传中华民族永不放弃的抗日精神。

    随着一阵火炮鼓闹台场,身着长衫的李玉成,端坐在板凳上,右手执一鼓箸,手腕将盆鼓竖放在右膝上,左手执竹吉板,清嗓开唱。他唱得抑扬顿挫,悲壮激昂,自编的鼓词内容,恰恰是发生在神州大地上的抗日新闻。

    李玉成四岁失明,从未投过师、学过艺,只凭天资聪慧自学成为鼓词艺人,在民国初就已享誉丽州大地。当时流传“吕思韶讲话劈竹篙,吕集衅假不响,卢振北会记帐,李玉成公然会讲讲,还要做做后台老板。”

    公然会讲讲的李玉成,众望所归获得此次比赛的魅首。他在永康县街披红戴帽,有如状元游街,一时极大地激起了永康人民的抗日信心,也极大地促进了永康鼓词艺术的发展。当时的《抗建报》、《民众壁报》和《抗卫报》等对两件事情都进行了广泛宣传,同时也永久地载入永康的抗日史册。

    永康的鼓词是民间的“三十六行”之一,鼓词艺人被称为“鼓词先生”。事实上,鼓词艺术皆为盲人,师徒相传,以上门卖唱为主,类似乞讨,所以民间的鼓词艺术一直被普通民众所歧视。但李玉成的横空出世,改变了鼓词艺术的社会地位,也改变了民众对鼓词艺人的看法。

    李玉成从不在街头卖艺。永康的名流吕公望,芝英的应祖锡,还有上徐店和山西孔的一些乡绅,都以请到李玉成到家里唱鼓词为荣。他们派出大轿,到雅庄来接李玉成,接到家中,以上宾待礼,一唱就是十天半月。李玉成唱的鼓词,以七言句式为主,以唱、念、夹白等艺术手法,顺口押韵,内容悬疑渐进,环环相扣,他讲的更像是评书版的永康鼓词。他以自己的天资,博闻强记,故事编写信手拈来,将很多中华的传统故事和永康民间的趣闻用鼓词形式表现传播,演唱以精忠报国、正义扬善、孝老爱亲等为旋律,将永康的鼓词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当年听过他鼓词的老人,对玉成唱的《大麦案》、《乾隆游山东》、《两度梅》、《卢俊义上梁山》等经典的唱本,一直念念不忘。

    他们说到李玉成,都说:“他过耳不忘,唱得又好,真是奇人哪!”

    在雅庄乡间,流传着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某日,李保其坐在藤椅上一边晒太阳,一边在翻看《三国演义》,玉成坐在旁边。保其说玉成说:“平日里,大家都说你听完过耳不忘,我们来测试一下如何?”李玉成淡淡地说:“好!”保其就选了其中的一个章节开始读,读完之后,玉成居然一字不漏地将这个背出来了。他还自傲地对保其说:“来,我马上用鼓词唱给你听!”

    李玉成天生异相。在他还没有失明之前,家人曾抱着他去芝英,路上遇到一个相面先生。相面先生一眼看到玉成,大吃一惊:“此孩天生异相,有才有前途,但——要压得住啊!”幸也不幸。不幸的是李玉成随后不久就失明,幸运的是他选择了鼓词,发展了鼓词,推动了永康鼓词的发展。

    李玉成,虽然是一个乡间的鼓词艺术,但却侠气薄云。相传,抗日战争胜利前,永康县警佐楼尚进的女儿一次听完鼓词后,遭遇地痞流氓,楼迁怒鼓词艺人身上,说是要整顿治安,将鼓词艺人全部驱出城区。李玉成闻讯后,到县衙告状。因为有理,况且凭借李玉成在永康的社会地位,楼尚进的胡作非为被制止了。这件事情也进一步稳定和巩固了李玉成永康鼓词界第一人的地位。

    李玉成是土生土长的雅庄人,生于光绪丁丑年十一月二十五日,卒于民国乙酉年十二月十一日。他娶后塘弄吴氏,生两子,长子李金杨被国民党拉壮丁,生死不详,另一子李圣福卒于一九八八年。

    据玉成后人李长水和李祖亮说,李玉成太太李吴氏在世的时候,也常和街坊邻居说起李玉成当年的种种趣事,他获得的抗日演唱比赛第一名的奖牌,也一直珍藏在家中。惜乎一九七六年李吴氏去世之后,奖牌就不知所终了。

    我们幸运的是,永康鼓词已经列入了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个古老的艺术奇葩在新的时代里正绽放她新的活力。

    本文作者桑洛和李玉成后人李长水、李祖亮一起查看李玉成的族谱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民国传奇之鼓词故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jflkktx.html